J故事一 ◆上帝是爱我的◆ 讲给学生的故事 她站在讲台上,不时地挥着她的双手,仰着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与她尖尖的下巴连成一条直线。她嘴巴张着,眼睛眯成一条线;带点诡谲地看着下面的学生;偶尔口中也会咿咿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么,基本上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出或说出她的意思,她就会乐得大叫一声,伸出右手,用两个指头指着你,或拍着手,歪歪斜斜地向你走来,送给你一张用她的画制作的明信片。 她就是黄美廉,一位自小患脑性麻痹的病人,这导致了她肢体的瘫痪,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从小她就在肢体不便及众多异样的眼光中生活,她的成长充满了血泪。 然而,她没有让这外在的痛苦击败她内在的奋斗精神,她昂然面对一切的不可能,终于获得了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她用她的手当画笔,以色彩告诉人“寰环之力与美”,并且灿烂地“活出生命的色彩”。 全场的学生都被她不能平衡自如的肢体动作震慑住了。这是一场倾倒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演讲会。 在大庭广众之下问这个问题,真是太刺激人了,一般人准会受不了。 “我怎么看自己?”黄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这几个字,然后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 我好可爱!我的腿很长很美!爸爸妈妈这么爱我!上帝这么爱我!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这时,教室内鸦雀无声。她回过头来,平静地看看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如潮的掌声在场内响起。 不要说白的道理 人生在世,起初上苍安排给我们的就那么一些,或多或少,或好或坏,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本。只要我们从心富有、不妄自菲薄、怨天尤人、年华浪掷,而是自珍自爱、奋力打拼、孜孜以求,就必将获得丰足而辉煌的未来。 J故事二 ◆孩子,我没有收到你还的钱◆ 讲给学生的故事 放学铃一响,校园里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的脸庞生动明亮,嬉笑着奔向操场。我担心拥挤,连忙站到一旁调控路队。 “校长好!”“老师再见!”’欢快的孩子们一群群、一簇簇地涌出校园,不一会儿,校园里逐渐安静下来。“老师,您能借我一元钱吗?”一个经常在校园里与我打招呼的小男孩走到我面前,“我明天还给您。”他一脸的诚恳。“可以。”我把一元钱硬币递给他。他欢快地说了声“ 第二天上午,我外出开会,会议结束时已快放学。我匆匆赶回学校,怕那孩子还钱时找不到我。等我赶到学校,孩子们都走得差不多了,我等了一会儿,没有见到那孩子的影子,也便回家了,心中想,也许是我回来晚了。以后的几天,我都在等候,总怕孩子还钱找不到我,可是我没有等到。也许,孩子忘了吧,也有可能把钱弄丢了,我猜测着,给孩子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日子一天天过去,可是我仍然固执地惦记着这一元钱的小事。 课间,我找到孩子所在的班级,碰到了这个一脸阳光的男孩。他笑嘻嘻地跑上来与我打招呼,我答应了一声,俯下身悄悄地对他说:“孩子,我没有“收到你还的钱。”“啊!老师,对不起,我忘了。”他一脸的不好意思,“明天我一定还!”“行,钱不要丢了,还有一样东西也不要丢了。”“什么?”我在他的手心写下“守信”两个字。他点点头。 第二天一大早,我一走进校门,孩子便跑到我面前,举起了一元硬币。我笑着接过硬币,他也笑了。我表扬他说:“真不错,两样东西都没丢。” “丢不掉的!”清脆的童音渐行渐远。 不要说白的道理 钱是小事,信用是大事,做守信的人是大事。 校长通过努力让忘记还钱的孩子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相信,孩子将终生铭记。 “孩子,我没有收到你还的钱”,是善意的提醒。校长这种维护孩子自尊的做法也值得称道。 J故事三 讲给学生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个人偶然与酒仙杜康相遇。杜康传授给他们酿酒之法,叫他们选用秋熟饱满的黑糯米,调和以冰雪初融时高山上流下的碧水,注入深幽无人处干年紫砂土制成的陶瓷,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覆紧,密闭七七四十九天,直到凌晨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 多么漫长的等待啊。第四十九天到了,两人夜不能寐,等着鸡鸣的声音。 远远地,东方微曦,传来了第一声鸡鸣,过了很久,依稀响起了第二声鸡啼。第三遍鸡叫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来?其中一个人再也忍不住了,他打开了陶瓷,惊呆了,里面的一汪水像醋一样又黑又酸。大错已经铸成,无可挽回,他失望地把它洒在了地上。 而另外一个人,虽然也想要伸手打开陶瓷看个仔细,却还是咬紧牙关按捺着好奇心,坚持到了第三遍鸡鸣声响起。多么甘甜清澈的美酒啊!只是多坚持了一刻而已。 不要说白的道理 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他们与失败者的区别,往往不是机遇或是更聪明的头脑,只在于成功者多坚持了一刻——有时是一年,有时是一天,有时,仅仅只是一遍鸡鸣,就收获了快乐的果实。 J故事四 ◆大力女孩◆ 讲给学生的故事 省举重队的杨教练到一所乡下小学挑选举重新苗。老师们推荐说,三年级四班的王霞肯定行:“我们学校在山坡上,用水要到山下去取,别的孩子两个人抬一桶,只有王霞能独自提一桶水上来。这孩子人品也好,她们班用的水她一个人包了。” 老师把王霞带来,又黑又瘦又矮,弱不禁风的样子。杨教练问:“你们没叫错人吧?”老师说:“没错,她就是王霞。”又自作主张地吩咐:“王霞,这位杨教练想看看你有多大力气,操场边有石头,你举给杨教练看看。” 这个黑瘦的小女孩竟有如此神力?!杨教练间体育老师是怎样训练王霞的。体育老师说:“根本没有训练过。”杨教练又问王霞,在家里有没有人教她举重。王霞说:“没有。”杨教练决定到王霞家里去探个究竟。 当天傍晚,杨教练悄悄来到王霞家,看见瘦小的王霞正抱起一个瘫痪的中年妇女往外走。那个中年妇女虽然很瘦,但至少有八十来斤,压得王霞踉踉跄跄。杨教练枪上前说:“我帮你抱吧。”王霞说;“不行,我抱我妈去洗澡。”一会儿,王霞就帮母亲洗完澡,又把母亲抱回来,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杨教练明白了,王霞的力气是抱母亲抱出来的。他抚摸着王霞的头说:“带上母亲跟我一块走吧。” 十年后,王霞成了举重名将。 不要说白的道理 母爱创造的奇迹大多太少了。今天,我们终于知道,对母亲的爱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J故事五 ◆哥伦布的漂流瓶◆ 讲给学生的故事 15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天,当航海家哥伦布又一次满怀探险成功的喜悦,从海地岛海域向西班牙胜利返航时,迎接他的却是其航海史上最猛烈的一次风暴。面对船毁人亡的遭遇,哥伦布迅速把探险发现的珍贵资料塞进一个玻璃瓶,密封好后抛进波涛汹涌的大海。“我们也许会消失,但资料一定会漂到西班牙的海滩上!”他坚定而自信地说。 “绝不可能!”船长说,“它只能葬身鱼腹,或者永远埋藏在海底。”可哥伦 布还是 哥伦布幸运地从这场空前的海难中逃生,他信守着那个信念,不停地在海滩上寻找那个漂流瓶,直到他离开人世。 1856年,奇迹终于发生了。大海把那个漂流瓶冲进了西班牙的 比斯开湾,而此时,距哥伦布遭遇那场海难,已整整过去了三个多世纪。 不要说白的道理 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并不是因为成功不肯垂青我们,而是我们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易被眼前的困难所屈服。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信念!不要放弃追求!不要放弃努力! J故事六 ◆“你是中国人吗?” ◆ 讲给学生的故事 德国的多特蒙德有一家著名的餐馆,辞退过两个打工的中国留学生。他们的故事被传得家喻户晓: 按照餐馆的规定,每收进来一批餐具,必须马上洗干净,但中国留学生做洗碗工,总要等餐具堆满了洗碗地才开始洗涤。 看门人必须站在门口迎候随时前来就餐的客人,有一天深夜,餐馆里没有食客,老板来检查时发现看门人——中国留学生趴在餐桌上睡着了。 这里的老板觉得中国人不守规矩,会给自己的生意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就一律拒绝用中国留学生。 有些中国留学生为了找到工作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但并没有多大的效果,因为很容易被识破。 这个留学生对老板说:“你错了,这是偏见。中国留学生中有那么两个人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你以为所有的中国人都跟他们一样。德国有希特勒,可是我们并没有把所有的德国人都当成希特勒一样来对待,因为我们从来不抱偏见。” 后来,老板破例接收了这名中国留学生。这个留学生就是我。 不要说白的道理 偏见,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而,如何对待偏见,显示了一个人的智慧,更显示了他的勇气和正气。我们钦佩战胜偏见的人。 J故事七 ◆“规则”与“自由” ◆ 讲给学生的故事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 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必须做出选择。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悠哉游哉地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珍本。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惴惴不安的学生终于破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接下来的举动令人吃惊;收下书表示感谢,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把他开除出校。 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这就是校规!没有了规则,还会有今天的哈佛吗?就 如同江河一样,如果没有堤岸的约束,便不成其为江河;有了堤岸,江河才能自由地奔腾。脱离了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让规则看守的自由才是实正的自由。 不要说白的道理 做为我们不仅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还要主动地服从科学合理的规则,让自己在规则中获得自由。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在即将来临的考试中,相信同学们一定知道该怎样做。 让规则来看守自由吧! J故事八 ◆把花“摘”进心里◆ 讲给学生的故事 花开的季节,一位女教师爱校长的委托照顾学校的花坛,因为这时候有些花往往会不翼而飞,一天放学后,女教师来到花坛边,望着姹紫嫣红的鲜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陶醉在一片清香里。忽然,她发现有一个小男孩躲在墙角探头探脑地朝这边看。“你过来!”女教师招招手。小男孩过来了,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 小男孩想了想,说。“我把它留在这里吧,明天我再来看它。老师,你要帮我看好啊!”女教师笑盈盈地点点头。 第二天傍晚。又有20多个孩子找女教师要一枝属于自己的花。他们同那个小男孩一样,都愿意把花留在花坛里。 女教师就这样把学校花坛里所有的鲜花都“摘”进了学生心里,孩子们放学后总会积极地帮着护花。深秋,鲜花和绿叶枯萎了,孩子们还期待着自己的花儿明年再次在校园里绽放,在心里统放。 不要说白的道理 女教师把花坛里所有的花都“摘”进了学生心里,最终守住了花坛中的每一朵花。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往往能得到令人惊喜的结果。 J故事九 ◆幸福住在你对面◆ 讲给学生的故事 一位教师,教的是一群患有先天性残疾的孩子。她讲到“幸福”这个词的时候顿住了,因为那些饱受不幸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关于幸福的体验。 后来她将孩子们分成面对面的两组,一组是失明的孩子,一组是聋哑孩子。失明的孩子说,最幸福的事是见到阳光,聋哑孩子打手语“说”,最幸福的事是听到声音。在她的传递下,两组孩子互换了答案。孩子们终于知道,其实幸福并不遥远,既在自己的对面,也在自己的身边。 不要说白的道理 身边有很多平常的徽不足道的幸福,我们拥有时浑然不觉——就像指缝间流泻的那缕阳光,一点点被错失忽略和遗忘。而对生活的埋怨却常常滞留在心里,将我们关进一间堆满这样不顺心那样不如意的不幸的屋子。其实,只要你稍稍一举足,迈出心中的那道门槛,然后再轻轻一敲门,你便会发现,幸福一直就是住在你对面的邻居。 J故事十 ◆自己帮自己◆ 讲给学生的故事 有这么一则故事: 小强学习成绩不好。他每天都在想,谁来帮助我一下,好让我把学习成绩提高一点,好让我也 小强问小军:“谁帮助你提高得这么快呀?” 小军说:“我自己。” 小强有些不解:“自己也能帮助自己吗?” 小军说:“是的。只要你用心去学,去问,你的成绩就能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学习差的孩子都有这种心理,就是被动地等待别人的帮助。如果没有等到帮助,他内心的消极情绪就会慢慢形成一道屏障,使得他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 不要说白的道理 孩子的成绩有所下降时。 J故事十一 ◆原谅的灯笼◆ 讲给学生的故事 有个十几岁的男孩,从家里偷了一笔钱离家出走了。父母找了几个月都没有找到他。 在外面混了半年以后,这个孩子把钱花光了,又冷又饿,这才想起家的好处。 犹豫了好久,他给家里写了封信,他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知道我错了,只有出门在外 才想到家的温暖。由于怀着对你们 深深的内疚,无颜见人。我准备在 某个黑暗的夜晚回家,假如你们还 肯原谅我,那么就请在家门口为我 点起一盏灯笼吧。 你们的儿子” 信发出以后,这个孩子踏上了回家的路。 经过长途跋涉,他终于赶到了村外一道山梁后面。他躲在那里,吃了些干粮。等到夜幕降临,他才悄悄地爬上那道山梁。当他登上山梁,含着眼泪往村里看的时候,不由得惊呆了,所有人家的门口都挂着一盏灯笼,整个村庄亮成了一片! 不要说白的道理 人心是善良而宽厚的。对于做了错事的孩子,人们只会怨其不争,决不会恨其悔悟。当他振作精神心,迷途知返,走向希望的明天的时候,人人都会为他点亮原谅的灯笼。 J故事十二 ◆ 花儿努力地开◆ 讲给学生的故事 有一个人想学医,可是又犹豫不决,就去问他的一个朋友:“再过4年,我就44岁了,能行吗?” 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医,再过4年也是44岁啊!” 他想了想,第二天就去学校报了名。 人就是这样,当你以一种豁达、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构筑未来时、眼前就会呈现出一片光明。 有一首诗写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忽视,花儿也努力地开。” 是的。花儿总是在努力地开,所以,也请你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度过每一天。 不要说白的道理 哲人说态度决定一切。 师长说态度决定人生。 不错,无论置身顺境还是陷入困境,心中有目标、有追求的你。何不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放飞心情,以坚实的步伐迈向成功。 J故事十三 ◆ 讲给学生的故事 195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美国女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的一家实验室里找 到了镭的发现者 当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身价曾高达每克75万金法郎。这位女记者想,仅凭专利 技术。 女记者困惑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记者立刻飞回美国,打听出1克镭在美国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找了10个女富翁,想得到她们的解囊相助,没想到碰了壁。这使她意识到,自己的所做所为不仅仅是在募集金钱,更是一次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开始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 在这位记者的努力下,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予居里夫 人。 数年之后,当 不少人认为, 不要说白的道理 J故事十四 ◆永远不晚◆ 讲给学生的故事 有一位从旧社会过来的普通农妇,没有进过一天校门,斗大的字不识一个,50岁以前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后来她进城带孙子,在孙子的“指导”下,一天学习一个字。孙儿读完幼儿园时,老人已能识800余字。孙子小学毕业时,62岁的老人已能读报写信。她就是我的母亲。 有一位年已花甲的老农,一生怕苦怕累,无儿无女,邻里都说他老了只有吃“五保”或到镇敬老院去度晚年。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一改60年的懒散,天天在责任山上整地种果树,l年100棵,6年时间种了600棵果树。他70岁时,10亩果树年收入3万余元。他建了新房;做了新郎,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就是我的三爷。 不要说白的道理 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愿望,有的人付诸行动实现了,有的人却因科林原因没有行动,愿望也始终没有实现。 以上几位老人用事实告诉我们。要实现自己的愿望,关键是行动——快把心中美好的愿望付诸行动吧! 只要行动,就永远不晚! J故事十五 ◆泥泞留痕◆ 讲给学生的故事 鉴真大师剃度一年多后,住持还是让他做行脚僧,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辛辛苦苦外出化缘,要知道,这是寺里谁都不愿意干的最苦最累的苦差事。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看到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鞋。住持叫醒鉴真说:“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旧的鞋子干什么?”鉴真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愤愤不平地说:“别人一年连一双鞋子都穿不坏,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鞋子。”住持一听就明白了他的弦外之音,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透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看看吧。”。 寺前的路是一块黄土坡地,由于刚下过一场透雨,路面泥泞不堪。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问:“你是愿意做个天天撞钟混日子的和尚,还是愿意做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我当然想做个名僧了。”住持接着问:“你昨天是否在这路上走过?”鉴真回答:“当然。”住持接着又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干又硬,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鉴真顿时恍然大悟:泥泞留痕。 不要说白的道理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需要经过艰苦的磨砺和摔打,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成功后的掌声和鲜花,其实一路上的泥泞和辛酸只有亲身经历的人自己才能体会得到。要想成功,就不能惧怕通向成功路上的泥泞和荆棘,仅仅怀揣一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克服我们与生俱来的自身的惰性,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