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太平街

 AQ网图 2009-06-24
周末,去太平街逛逛

 

太平街上的古戏台昨日唱起古装大戏,不少老戏迷站着看完全场。

 

 

贾谊故居昨日迎来更多游人    

  编者按

   

  太平街,长375米,宽不过7米,这样一条不长不宽的老街却承载着展示湖湘文化魅力、体现传统商业民俗风情的重任。行走古街,除了能直观感受到石牌坊、麻石路、封火墙、古戏台这些标志性古建筑符号所带来的古典视觉冲击之外,更多的是领略到一种历史积淀所散发的文气与韵味。有时间,有心情,不妨趁着周末逛一逛刚刚开街的太平街,品一品老长沙的味道。

 

  【保护框架】

 

  五街三片一点

   

  根据保护规划,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被划分为“五街三片一点”。“五街”是指:太平街传统商业街、金线街传统风貌街、西牌楼传统餐饮街、马家巷和孚嘉巷两条传统居住巷。“三片”是指:马家巷孚嘉巷传统居住街坊,三泰街传统居住街坊,太傅里传统居住街坊。“一点”是指贾谊故居。

 

  【逛街线路】

 

  375米古街步步精华

   

  穿过五一大道旁那座古香古色的石牌坊,就意味着你已经从都市的现代繁华进入到了太平街的传统古朴。虽然只有375米长,太平街内的可逛之处却非常丰富。

 

     如果你是史学爱好者,历史文化街区保存的古代名人足迹和近代民俗民风可以满足你的求知欲:贾谊故居、长怀井、金线街的麻石街、乾益升粮栈、利生盐号、洞庭春茶馆、宜春园……触目即是一处古迹。

 

     如果你对文化艺术感兴趣,太平街内的书法、篆刻、湘绣、织锦、剪纸、戏剧将让你享受一场艺术盛宴。

 

     如果你还没有明确的路线与兴趣,那么,请随记者一起逛一逛太平街,感受375米的精彩。

 

  变脸机:几秒内变出7张脸

   

  站在街道北入口,最打眼的便是西侧的一处“戏剧脸谱艺术展”——数百个大小不一的脸谱面具将三面墙占得满满当当,脸谱色彩丰富、表情各异,展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博大精深。据展览创办人、70岁高龄的曾金贵老人介绍,这里一边是京剧脸谱,一边是湘剧脸谱,通过异同对比,加深人们对南北戏曲文化的了解。

 

     除了将脸谱艺术尽收眼底,在这里还有机会与戏剧脸谱亲密接触。通过曾金贵老人创作的“变脸机”,你将在几秒钟内感受黑脸包公、白脸曹操、红脸关公等7张脸的快速变化。

 

  秀华山馆:看砂岩画听哭嫁歌

   

  一路经过杨隆泰钉子铺、乾益升粮栈、美孚洋行和马家巷,以土家族文化为展示主题的秀华山馆便出现在面前。这里有堪称湖南乡土自然风格工艺美术品典范的砂岩画。砂岩画是一种采用天然彩色砂岩和植物粘贴绘制的新型绘画艺术,一幅画的价格从几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引得不少人驻足。

 

  你领略湘西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如果运气好,你还将在这里看到土家族少女哭嫁的情景。据秀华山馆负责人陈楚华介绍,哭嫁的风俗在我国由来已久,至今在湘西等偏僻地方仍保留这个风俗。出嫁前,新娘的相好女友和三亲六戚姊妹集聚一堂,围坐一屋,轮番哭述。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

 

  古戏台:宜春园内唱《补锅》

   

  正想着这边哭嫁的场景,耳边已传来咿咿呀呀的戏曲唱腔,街对面的宜春园古戏台已有好戏上演。

   

  原地复建的宜春园古戏台位于太平街与西牌楼街交会处。该戏台与清末年间的著名戏园宜春园、同春园一脉相承。据资料记载,宜春园于清光绪34年(1908年)开业,是沈姓商人在太平街孚嘉巷修建的。该戏园仿北京“广德楼戏园”款式营建,演出湘剧,是湖南省第一家湘剧戏园。

 

     据长沙市花鼓戏剧院演出团团长蔡政武介绍,这个周末将在宜春园演出《扯萝卜菜》、《打铜锣》、《补锅》等花鼓戏著名剧目,40多名演职人员将为市民送上丰富的戏曲大餐。

 

  湘绣馆:“千鹤”飞进太平街

   

  再往南行,贾谊故居对面的楚荣轩内汇聚了长沙民间艺术“十佳”杰出传承人的代表作品,包括浏阳花炮、望城剪纸、棕编、菊花石雕等精湛卓绝的民间艺术技巧。在北侧不远的湘绣馆,展示着数百幅湘绣精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湘绣工艺美术大师柳建新女士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作的《千鹤图卷》。该湘绣长卷长2008厘米,宽76厘米,采用多种传统针法刺绣,仙鹤或引颈高歌、或悠然戏水、或傲立枝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此外,还有湘绣绣师现场秀针法,让你一窥湘绣工艺的博大精深。

 

  【历史回眸】

 

  鱼骨状街区200年未变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的《善化县志》中,太平街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已经定型,太平街、马家巷、胡家巷(雅化为“孚嘉巷”)、西牌楼等街巷的名字已经出现。

 

     街区临近湘江码头,水路通往各地,商业发达,商贾云集,是长沙城内最繁华的所在。清代地方政府为满足货物和居民出入城需要,在大西门和小西门之间新开一门,名太平门,意指皇恩浩荡,天下昌盛平安,为太平街名之由来。

 

     历史街区的街巷格局是以太平街为轴线,西侧以金线街、孚嘉巷、马家巷为主要构架,东侧以太傅里、江宁里和西牌楼为主要构架,其中散布许多交错曲折的小巷,构成了鱼骨状街区格局。历经200年至今,街衢纵横的街巷格局和空间肌理保存完好,街名也一直沿用,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长沙城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

 

  【访古韵今】

 

     乾益升粮栈

   

  旧时太平街两旁行栈、货号、店铺鳞次栉比。朱昌琳靠经营谷米起家,在太平街开设乾益升粮栈,后又转贩盐茶,开设钱庄,投资近代工矿业,成为长沙首富。乾益升粮栈旧址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前栋为铺面和粮仓,后栋为粮栈主人住宅。

 

     利生盐号

   

   利生盐号创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由长沙河西人胡自成开设,以销售食盐、茶油为主,兼营棉花、棉纱、桐油等,着重零售,辅以批发,因经营有道,货真价实,日售银千余两。1882年扩大业务范围,以油盐为主,兼营花纱。

 

     杨隆泰钉子铺

   

  杨隆泰钉子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由宝庆(今邵阳市)人杨长贤兄弟开设,经营各种手工锻造铁钉、木屐钉、雨鞋钉等。时值曾国藩在长沙训练湘军,营造战船,需要大量铁钉,“杨隆泰”接得这笔业务,获利颇丰。随后杨氏家族、同乡纷纷来长沙开铁铸品店铺,至清末已增至9家,多为父子、兄弟独资经营,世代相传。

 

     洞庭春茶馆

   

  该茶馆位于街区内西牌楼85号,是长沙老字号中以原有建筑为店铺延续至今的惟一一家。民国时期,洞庭春茶馆是长沙四大茶馆之一。这里至今保留着清一色的方桌板凳,一壶茶,一叠包子,茶客可以坐上一下午,成为长沙老茶馆的“活化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