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的“影像尺寸”与“影像品质”的问题,实际就是图像的“像素大小”与“压缩比”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一些摄影朋友常常感到头痛,不知如何设定为好来问我。就是一些摄影玩得较好的朋友,也常常为用“RAW”格式,还是用“jpg”格式;用“精细”的品质还是用“基本”的品质而头痛。在没有经过比较,没有搞清楚之前,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于是,有些人为了保险起见,就用最大的尺寸,最好的格式进行拍摄,结果占用了很大的存储空间。有些人为了减少存储空间,就用M(中)的尺寸,“jpg”格式的“精细”品质进行拍摄,结果想放大照片时受到了限制。

“影像尺寸”实际上就是“像素”的边长,“影像品质”就是图像存储时的“压缩比”。我用一块“布”做例子,假如一张4288像素x2848像素(1221万像素)的图片,就是一块边长36厘米x24厘米的布。用“L”尺寸拍摄,就是用足了一块布的全部面积(全部像素),用“M”尺寸,就是用了半块布的面积(一半像素)。要把一块布剪掉一半非常容易,而要把半块布还原成一块布就没有办法了。所以,在尺寸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选“最大”,就是“把像素用足”!

“影像品质”就是一块布的质地。一张1221万像素图片“TIF”格式的文件量是35M(兆),这时的一块布,可以说是一块密不透风的“铁板”,中间是没有空隙的。而用“jpg”格式的(FINE)“精细”(尼康相机称为4分之一压缩比,在Photoshop中是“12”最佳压缩比)拍摄的图片,相当于一块“64支纱”的布,质地比较厚,但水之类的东西可以从中间流过。(NORM)“一般”的压缩比(尼康相机称为8分之一压缩比,在Photoshop中是“10”的压缩比),相当于一块“32支纱”的布,质地稍微薄一点。(BASIC)“基本”(尼康相机称为16分之一压缩比,在Photoshop中是“8”的压缩比)的图片,相当于一块“16支纱”的布,中间的空隙大了许多。在一般平视的情况下,我们是看不出布的厚薄的,只有对着天空看,我们才知道它们的空隙是不同的。

但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你不论你用那一种压缩比拍的图片,在Photoshop上处理的时候,它都是给你还原成“TIF”格式,在左下角进行提示。以处理一张尼康D2x拍摄的图片为例,图片一打开,左下角就提示“文档:34.9M”。当你在这张照片上复制一个图层上去的时候,左下角就提示“文档:69.9M”。再增加一个图层的时候,它就提示“文档:104.8M”。就是说,每一个图层都是以“TIF”格式的全部像素出现在操作界面上,让你来处理。所以,处理图片的电脑要求内存大一点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图层越多,所占的内存就越大,你没有足够的空间,它就动弹不得了。

还有,当你把一张打开的图片,在“图像-模式”中把“8/通道(A)”改为“16/通道(N)”时,就会发现左下角的提示,马上从“文档:34.9M”,变为“文档:69.9M”。这就是说,用16位色彩进行处理时,一张图片的像素比原来翻了一番,色彩更为丰富。只不过这种“丰富”的色彩,它是经过计算后添加进去的。但是,在用16位色彩进行处理时,可以防止调整过程中出现“抽丝”和断层的现象。因此,许多注重图像质量的人,喜欢在16位色彩的模式下进行处理。而且,现在的CS 4版本,在16位的时候还能进行多图层处理,比原来低版本的软件要好很多。只是在处理结束时,需要再回到8位色彩的模式,才能用“jpg”格式进行储存。

我认为,Photoshop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计算还原的,压缩比越小,还原的准确性越好;压缩比越大,还原的准确性就会差一点。这种差异,可能体现在色彩与过渡层次上。一般来说,压缩比只要不小于“8”,图片质量都是可以接受的,他们的差异用肉眼是很难区分的。

为了找出这3种压缩比的差异,到底对照片的质量有什么影响,我采用了一张RAW格式拍的照片,经过处理后,用“TIF”,“jpg”的12108三种压缩比进行保存,然后放大到100%,从中间裁一块进行比较。然后,再用3种压缩比的格式,直接拍3张照片,再取中间一块进行比较。一张1200万像素的照片,在显示器96dpi的分辨率下,放大到100%的边长是113cm。也就是说,一张照片放大到1米多的时候,有点差异就很容易发现。我经过反复比较,并请张望等人进行观察,觉得“jpg3种压缩比的照片,用肉眼很难区别出来,但3种压缩比的文件量却是各相差一倍。在用“TIF”和“jpg”的图片进行比较时,感觉色彩稍微有点差异,其他很难区分。由于“TIF”的文件量实在太大,不便发到网上,只有请大家自己去做测试。还有,用RAW拍的照片,用专用软件处理后,层次与清晰度明显比同时拍的“jpg”格式的照片要好。

根据以上的测试,我个人认为,在拍风光、广告、人像等高素质照片的时候,最好用RAW的格式。因为它是一种无损压缩,记录了拍摄的原始数据,后期调整的余地比较大,层次、细节比较丰富。而在拍摄纪实作品和只用于摄影比赛的照片,尤其是用于新闻报道的照片,用“jpg”的BASIC(基本)就可以了。因为,这时候不是以“质”取胜,而是以照片的内容与立意取胜。这个时候,你只有把白平衡控制好,曝光不要过渡或不足就可以了,照片的“精细”不精细你的肉眼根本无法区别,对比赛的影响是极小的。而且,现在的软件越来越先进,许多东西后期都是可以处理,就如我一张《雪中排队买菜》的照片,在去年王府井展出的时候,他们把它放大到两个人那么高。你只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很多问题都能解决。

这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请指正。

     

      2005年D2x相机RAW格式,插值到1530万像素的原图中的局部。

    

     

      转换成“jpg”12的压缩比,文件量:443.7kb

     

      转换成“jpg”10的压缩比,文件量:228.6kb

       

      转换成“jpg”8的压缩比,文件量:137.0kb 

        

            2009年D2x相机“jpg”(BASIC)“基本”格式拍摄,

     

      2009年D2x相机“jpg”(NORM)“一般”格式拍摄,

     

     2009年D2x相机“jpg”(FINE)“精细”格式拍摄,

    

     与上图同时拍摄的RAW格式转成“jpg”(FINE)“精细”后的对比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