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雅安市卷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20题。(13分。18题3分,其余每题各2分) 瑞士是个富国。可是有谁知道150年前的瑞士,还穷得叮当响,壮年人都卖身去国外当兵。18世纪末,大教育家裴斯塔洛齐为了改变瑞士贫困落后的状况,提倡“手脑并用”,叫人们不要光动脑不动手,要精练技术。从此这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了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家富裕起来。 瑞士儿童六岁之前要接受学前教育,从六岁起每个学生必须接受九年强制性的普通教育。之后,有12%-14%的学生进入正规的高级中学或教师训练学校,作为以后进入大学校门的台阶。另有16%的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职业训练后,进入社会工作。有70%左右的学生计入带有职业学校性质的普通高级中学或高级职业学校,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去挑选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课程,让学生能深入地掌握一门技术,同时也提供更多的进入大专院校的机会。 瑞士大专院校为数不多,但学科门类齐全,有一所人文大学、一所师范大学、七所州立大学、二所联邦理工学院、三十七所工艺学院和职业专修学院,还有几所神学院。另外,为工作中的职工也提供了深造的机会,有名目繁多的进修课程可以挑选。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充分学习的机会。 15、依据文意,给这篇短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 标题:□□□□□□ 16、这篇短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答: 17:这篇短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18、这篇短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A、举例子 19、下列语句都是从最后一个自然断中抽取出来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②尤其是在科技开发中,使不少科技项目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端,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③又由于国内语言多种化,更促使了学习的快速进步 A、③②① 20、你认为使国家强盛的途径有哪些?请补充两条。(每条四个字) 答: ① 答案: 15、瑞士教育富国(符合文意但超过字数的扣1分) 16、瑞士重视并推行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答成:“在瑞士,教育的力量功不可没”、“教育使瑞士富起来”、“瑞士的教育情况”等,得1分) 17、C 20、教育强国 工业强国 48.衢州市卷 “水立方”的神奇外衣 ①距“鸟巢”(国家体育场)不远处,静立着一个方盒子般的建筑物——“水立方”(国家游泳馆),看上去像布满蓝色水泡般的梦幻外观,赋予了“水立方”女性般的柔美,与阳刚的“鸟巢”遥相呼应。 ②“水立方”之所以这样“冰清玉洁”,主要是因为它穿了一件由3000多个“泡泡”——蓝色气枕组成的膜外衣。从视觉效果看,这些蓝色气枕的组合是对泡沫状态下水分子结构的艺术表达。 ③“水立方”的外衣不仅美丽,而且神奇。 ④制成“水立方”外衣的材料叫ETFE(四氟乙烯)。它看上去只有牛皮纸那样厚,在阳光下晶莹剔透。虽然这种含氟的膜材料看似很薄透,但膜结构的抗压性很强,单块膜上放一辆轿车都不会被压坏。 ⑤这层薄“外衣”能充分保证场馆的温度和采光。ETFE的透光率达到了90%左右,使游泳馆保持透明、美观,但也产生了场馆温度偏高、出现眩光现象的隐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在ETFE膜上布满了上亿个与膜的颜色类似的镀点。这些镀点用来改变光线的方向,起到隔热散光的效果。镀点布成的点阵,就像一把把遮阳伞,把刺眼的光线和多余的热量热挡在场馆之外;而在一个个镀点之间,所需光线仍然可以自由通过,使场馆的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充分。 ⑥“水立方”这件膜外衣本身具有“自我清洁”的能力。“水立方”中方设计师、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郑方解释说,由于这种材料的磨擦系数很小,尘土不容易粘在上面。即使粘上了尘土,一点小雨,就能立刻将膜冲洗得干干净净。如果遇到类似沙尘暴这样的恶劣天气,场馆将会采用人工清洁的方法,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清洁。即使人工擦洗,擦干净ETFE膜也要比自家擦玻璃、擦桌子省力得多。经试验,只要两辆消防车的水,20分钟之内,“水立方”就能干干净净洗个澡。 ⑦为了让“水立方”呈现梦幻效果,我们还需要给3000多块气枕充气。虽然“水立方”在外观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每块气枕却相对独立,因此,即便其中一块气枕泄气,也不会造成“水立方”膜结构的整体损坏。 (选自《百科知识》,文章有改动) 11.从文章内容看,国家游泳馆命名为“水立方”的原因是什么?(2分) 12.阅读第⑤段,指出“镀点布成的点阵”的作用。(4分) 13.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作用。(4分) (1)ETFE的透光率达到了90%左右。 (2)经试验,只要两辆消防车的水,20分钟之内,“水立方”就能干干净净洗个澡。 14.从全文看,“水立方”的外衣有哪些神奇之外?请分点概括。(4分) 答案: 11.开头像方盒子(1分),外观看上去像布满了蓝色水泡(组成“水立方”外衣的蓝色气枕是对泡沫状态下水分子结构的艺术表达)(1分) 12.把刺眼的光线和多余的热量挡在场馆之外(改变光线的方向,起到隔热散光的效果);镀点之间,所需光线能自由通过,使场馆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充分。(4分,每点2分) 13.(1)说明透光率并不刚好是90%,使文章表述更准确。(2分,答出“准确”即给2分)(2)具体准确地说明人工清洗“水立方”省力(用水少、用时短)的特点。(2分,写出“具体”或“准确”给1分,写出“省力”或“用水少、用时短”给1分) 14.①抗压性非常强②能充分保证场馆的温度和采光 ③有自我清洁能力 49.镇江市卷 阅读《 为什么说地震是不可顶报的》 一文,完成9~12题(共11 分) ①也许我们外太空的很多秘密,也有本事到那些附近的星体上做一些探索,可是对脚底下的地球,却所知有限,我们对脚底下的事并不比头上的事知道得多。如今,只有俄罗斯在地球表面的深度上钻探到了12里左右,我们中国的最高记录是6000米,也就是6公里,是他们的一半。可地球的半径有6000公里,假如地球是个鸡蛋,我们人不过是在它的薄壳上打了个很浅的,极其微小的洞而已。所以,我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非常间接,非常肤浅,就跟原始部落人对眼前的自然的了解程度一样。 ④在地震面前,人类中没有先知。只有事后的快速救灾,快速行动,减少灾害的直接破坏损失,相应地减少间接损害,才是最为明智的,也是必须做的,所以,像日本那样灾害频发的国家,就有一种健全的防灾体制,快速,灵活,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我们也应该有那样的健全的防灾救灾应急体制,才不仅能抵抗由于人类自身发展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自然对人类的强烈报复,更能有效地预防那些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物质财富乃至生命造成的严重损失。在自然灾害面前,迷信和抱怨都是愚蠢的,重要的是行动,是伸出互助友爱的手,共同抗击灾难!(选文有改动) 9.第①段运用了 10.下面两句话中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句,简要回答。(2 分) ①只有俄罗斯在地球表面的深度上钻探到了12里左右 ② 但我们不知道也不了解它实际上是怎么运动的 我选( 11.仔细阅第③段,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蟾蜍迁徙”现象的认识。(3分) 答: 12.阅读下面网民关于汶川地震的评论,请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 分) 【 网民一】:到目前为止,就是简单的天气预报有时还不准,更别说极为复杂的地壳这动引起的地震了。所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抗震救突,别的啥也不说了。 【 网民二】: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整个中国都在震颤。中华民族曾经遇到过无毅的困难,中国人从未倒下。今天我们作为华夏儿女,应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共同渡过难关,团结一心,让全世界看看中国人的团结与力量!愿灾区朋友早日渡过难关。 【网民三】:别说对地球的了解,人类对自己的了解也是非常肤浅的。人本身就是一部非常精密的细胞系统组合体,谁能预测自己明天会得什么病?明智的行为还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快速反应救灾工作机智,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才是要尽量做好的。 答: 答案: 9 、( 3 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答对三个给2 分,答对两个给l 分)我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非常间接,非常肤浅。(l 分,意思对即可) 10、 ( 2 分)① 不能去掉,因为“左右”表示概数,准确地说明了“俄罗斯在地球表面的深度上钻探到了12里” 中的“12公里”只是一个概数,并非准确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确性。(要点:“概数”l 分,结合句子具体说明l 分。意思对即可) 11.(3分)不设统一答案.要点:① 动物的本能行为很多是人类所不了解的;②蟾蜍迁徙是由多种自然因素造成的;③ 目前不能把它(蟾蜍迁徙)作为地震确切而明显的预兆。(答出一点给l 分,意思对即可。学生若有其他有创意的认识,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可依据语言表述,酌情给分。) 12.( 3 分)不设统一答案,要点:① 汶川地震,无法确切预知,我们不能迷信和抱怨;② 地震后,政府组织抗震救灾,华夏儿女团结一心,共同行动,共渡难关;③我们要进一步健全防震抗灾应急机制,在灾难发生时快速行动,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50.十堰市卷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5分,每小题3分) 地震的成因及其预测 14.阅读第l自然段填空。 根据成因,地震可分为 15.文章第3—5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6.“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地震约5万次,其中至少10次以上是灾难性的”一句中,“至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考试也不得不延期举行。此时,坐在考场上的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不少于5 0字)
答案: 15.分类别,使说明更有条理(层次更清晰)。(3分,答出“说明方法”给1分,答出“作用”给2分;答“作诠释”不给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