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情CEO:远去?抑或突围?

 hansa 2009-07-25

悲情CEO:远去?抑或突围?

2009-07-23 20:17:08 来源: 中国新时代(北京) 跟贴 6 手机看股票

业已远去的或者正在突围的悲情CEO们,一个个地走进我们的视野,伴随而至的是眼下这场经济恶战的滚滚硝烟……

金融危机不仅造就了一批豪迈英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悲情英雄。

何谓悲情?是指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多多少少都具有悲剧的宿命色彩:他们无一不资质过人,能力超常,但他们——

要么生不逢时,还未及施展超人的“武功”,局面就已经完全失控,而且董事、股东以及场外的观众也已然失去耐心,于四面楚歌之中“逼宫”出局;

要么功勋无数,辉煌一世,却因偶然的失误,一失足成千古恨;

要么辛苦奋斗一辈子,好不容易抵达幸福的彼岸,刚要开始过自己理想的生活,但大难突至,不得不老骥伏枥,白发上阵,再战江湖……

“壮志未酬身先死”也好,无奈白发再出征也罢,商海之争,成也英雄,败也英雄。因祸得福的豪迈CEO也好,因祸得“祸”的悲情CEO也罢,他们起伏跌宕的人生轨迹,都将是这场百年难遇之危机的精彩之处。

仰天长啸,扼腕唏嘘……业已远去的或者正在突围的悲情CEO们,一个个地走进我们的视野,伴随而至的是眼下这场经济恶战的滚滚硝烟……

[点评]CEO的危机生存

华尔街危机爆发已一年有余,面对尚未探底的全球危机和动荡不安的世界经济局势,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领路人CEO们到底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投资人和社会公众又该如何评价他们的所作所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无论是百年基业的轰然坍塌,还是初生牛犊的意外夭折,危机给无数的企业以及他们的CEO敲响了警钟,唯有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弥补不足,方能百炼成钢。[全文]

贝尔斯登艾伦• 施瓦茨:史上最短命最倒霉的CEO

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短命最倒霉的CEO——刚刚即位2个月,公司就被并购!

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2个月的时间确实太短了!短到没有时间去发现贝尔斯登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了。借用摩根大通的董事总经理威廉•科汉(William D. Cohan)对他的评价:“施瓦茨运气不好,在公司倒闭前几个月当选贝尔斯登首席执行官。他遇事沉着,在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Hank Paulson)的压力下,他必须给公司找到一个买家,否则公司就要面临破产。把贝尔斯登卖给摩根大通,施瓦茨的这一步算是走得相当果断。”[全文]

台积电张忠谋:78岁杀“回马枪”

78岁的张忠谋恐怕从没有想到,创始人回归的故事有朝一日竟然也会在他和台积电身上上演。

金融危机给台湾芯片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对台积电来说,更无疑是产业增长困境的“放大器”,这在台积电过去的几季不容乐观的财报就已经有所体现。

缓解投资人的压力,提升业绩,可能是白发如雪的张忠谋重新披披挂上阵的主要原因。但以78岁的高龄杀个“回马枪”,不能不让旁观者们看得揪心。[全文]

联想柳传志:65岁再出征

其实,在所有企业创始人心中最好结局就是——能够优雅地下台,然后又有不断的掌声,柳传志也不例外。

65岁的柳传志原本可以在联想控股轻松度过即将到来的“六六大寿”,虽然退出集团董事局主席职位多年,但集团董事会仅用了3个小时便通过了柳传志复出的议案。“联想就是我的命,需要自己往前站时,义不容辞。”虽然豪情万丈,但65岁的柳传志,此时此刻却难掩英雄迟暮的悲凉。[全文]

杨致远:当断不断 反受其害

2008年,北京时间 11月18日早9点,雅虎CEO杨致远宣布辞职。在当时雅虎面临微软收购失败、股价暴跌、业务萎缩、与谷歌合作流产、高管出走等困境下,杨致远的辞职似乎成为一种众望所归。早在去年的7月22日,美国《财富》杂志就发表过一篇文章直接预言杨致远“熬不过今年年底”,不幸这成了现实。

今天回过头去看,微软第一次收购的条件相当丰厚,当时雅虎股票也在一个不错的价位,一旦收购达成,雅虎股东和投资者都会有相当丰厚的回报,管理层也能够获得相当的股票红利。应该说,这是一个能够让多方满意的结果。[全文]

雷曼理查德 • 福尔德:金融危机替罪羊

前雷曼兄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 福尔德刚愎自用,一度普遍被舆论认为是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开始原谅他曾经犯下的过错。

人们对于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案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这桩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导致美国的金融体系陷入巨变,事发之后,福尔德被指责为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重新审视这场金融危机的时候,对福尔德的愤怒也已经渐渐平息。[全文]

瓦格纳:通用汽车最后的斗士

十年时间,足以让一家百年老店从辉煌走向毁灭,而通用前任CEO里克•瓦格纳和通用汽车也为自己的固执付出了巨额代价。

在巨大的舆论和重组压力下,瓦格纳应美国白宫的要求递交了辞呈——这一次,瓦格纳表现出了从未有过地顺从,“他们(华盛顿行政官员)要求我从通用汽车的首席执行官位置上‘走开’,因此我照做了。”瓦格纳在这家百年老店101岁诞辰之际,献出了自己最后一份“贺礼”。[全文]

纽交所约翰• 塞恩:华尔街没有永远的赢家

曾经,他是华尔街最炙手可热的职业经理人。从高盛到纽交所,他被称为“危机处理先生”。在被聘为纽交所CEO时,他被形容拥有“广为人知的许多杰出品质,比如正直、才智和广泛的金融市场知识”。

如果没有2008年的这场金融危机,约翰• 塞恩也许将凭一世英名功成身退。然而,这场金融危机摧毁的,不仅是他的声誉,还有整条华尔街。[全文]

房地美戴维• 莫菲特:危机的“元凶”?

舆论普遍认为,房地美的无度贷款、松懈管理是引发此次次贷危机的导火索之一。

2008年9月,政府接管房地美后,戴维• 莫菲特被任命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直到2009年3月,宣布辞职,他上任只有区区半年的时间。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已经把房地美改造成了美国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政府监管部门命令公司负责修改抵押贷款方案条款,购买更多的贷款,重新资助数百万处于风险中的房主,并且也要放松内部风险控制政策,以便能接受更多有问题的借贷人。在四面八方巨大的压力下,上任仅六个月的戴维• 莫菲特不得不宣布走人。[全文]

美国银行肯• 刘易斯:丢了董事长帅印

成也并购,败也并购。通过并购,刘易斯让美国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创造了美国银行的神话,然而也是由于并购,再加上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美国银行17年来首次出现了季度亏损。被免去了董事长职务的刘易斯也许离他黯然离开美国银行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因为刘易斯的错误判断,导致美国银行收购美林证券,并遭受了巨大损失,而且美林证券越来越大的资金黑洞也使得美国银行在此次危机初期的良好表现被侵蚀殆尽。[全文] (本文来源:中国新时代 作者:周曦曦) 戎一人

相关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