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份转型理论之二:政治身份的辨认程序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2009-07-28
身份转型理论之二:政治身份的辨认程序(2006-09-06 22:02:24)
 
政治身份的辨认程序
 
身份的辨认(阅读、阐释)是专制社会的重大程序。身份作为一个“根文本”,其书写(制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供国家的雇员进行阅读,从中获取必要的分辨代码。战国时代的商鞅,首次提出建立严厉的户籍制度的方案,并第一个下令使用道路通行证和游客投宿旅店的介绍信检查制度。商鞅的政治创意的焦点,在于从两个向度上确立了身份辨认机制:利用官方颁发的身份证明文件,对居民实施户籍辨认,而对“游民”(游客)则实施通行证-介绍信辨认。秦王国籍此确定受检者的身份,看其究竟是帝国的敌人,还是帝国的顺民。这种商鞅辨认系统是行之有效的,它被沿用了两千年,到今天还在有力地运转,并且在技术和种类上日益完善。
 
角色身份 
 
现代中国沿用的商鞅辨认系统,主要依赖于三大身份标识:第一身份:国民身份证明(身份证或护照);第二身份:户籍证明(户口簿或居住证)以及第三身份:单位证明(工作证或介绍信),1990年代中期以后,“第三身份”的地位逐渐被“第四身份”所取代,那就是文凭(学历和学位证书),它成为个人寻求职业的主要凭证。但这些用以“验明正身”的证件仍然可以是伪造的。在中国,只要花费数百元甚至几十元,就可以购买一个伪造的证件。这些伪证不仅为流氓制造了代偿性的“面具”,而且为行政官员的晋升和普通民众寻求“新身份”提供了重要出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扩大,公安部在零年代开始全面推行“电子身份证”制度,它的电子辨认和档案检索功能,不仅能够有效地阻止身份伪造,而且令国家对个人政治面目的甄别变得轻而易举。
 
心灵身份 
 
但是,利用证件和电子档案进行身份辨伪,所获得的资讯仍然相当有限。任何被提供的角色身份都可能只是一个虚假的社会面具,而内在的真实身份仍然暧昧不清。如何确认内心的忠诚和叛逆,也即透视人民的心灵身份,成为奥维尔的幻想小说《1984》的一个奇妙主题。
 
斯大林的助手们曾经发明过书写“自传”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民众的自我历史陈述,对其心灵身份进行深入辨认。这是集权国家主义的重大发明,在反右运动时就在中国获得大规模运用,并在“文革”期间达到高潮,出现了人人书写“自传”(还应包括各种“检查”、“反省”和“检举”)的盛大气象。这些“自传”最终成为“造反派”官员进行政治甄别和“阶级”归类的依据。
 
而耐人寻味的是,这竟然也同时成为自传作者进行自我确认的途径。借助“自传之镜”,“传主”在不断经历回忆和对其进行政治化阐释之后,终于“洞悉”了自己的身份。但这时获得的身份是经过修理的,它是一个被歪曲了的镜像,映照着一张根据政治诉求而刻意变形的脸庞。在“文革”自我批判(“斗私批修”)的前提下,这个身份手术是完全自觉的,体现了“四人帮”对人的心灵改造所达到的惊人深度。它制造了一种新的政治身份,用来替代“真我”的心灵身份,以完成对政治信仰及其国家组织的归属。问题的核心在于,在集权国家主义时代,第一身份总是企图向第二身份靠近。尽其可能地去模仿和复制它。它们间所存在的差异,在道德上是可耻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忏悔加以修正,从而最终实现灵魂的“自我改造”。
 
在1976年之后,内在的身份和外在的身份的脱节变得更加严重,身份的虚假性已经成为一种常识。所有人都置身于一个政治话语的虚假语境之中,扮演着戏剧化的角色,心灵身份的真实性已经变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是否采用了官方的话语体系。它是一个有关身份的伪造的政治镜像,仅此而已。身份和话语(角色)的严重脱节,成为新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特征。
 
复合身份
 
主体的身份复杂性可能还在于,除了拥有土地、国家和自我的三位一体的身份结构,他总是拥有多个彼此不同甚至互相冲突的社会身份。中国历史上的流氓就是如此:他是江湖秘密帮会的首领,成为称霸一方的强梁;他同时也是受人尊敬的模范乡绅,充当地方士绅集团领袖的角色,掌控了乡间的宗法(地域政治)权力;他甚至还可能是国家任命的官吏,执掌全体民众的田赋、劳役以及生杀命运。20世纪上半叶年代称雄四川的大地主刘文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军阀大多如此)。中国的士绅集团的主要成员,大都拥有这样的复合身份,他们是流氓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合二为一,同时统治着白道和黑道两个世界,并由此成为社稷的栋梁与中坚。
 
流氓和国家的双重身份,解释了中国社会并没有因为流氓的丛生而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遍及中国大地的士绅集团,在平衡国家和流氓的关系中发挥着强大功能。他们在国家衰微时拥兵自保或起兵叛乱,成为国家的死敌,而在国家强盛时期以宗法制度管理乡村社会,保证国家统治的稳定和安全。士绅集团的这种两重性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身份的自我转换,就是中国社会能够迅速在流氓叛乱后迅速自我修复的奥秘。(作者:朱大可,摘自《流氓的夜宴》第二章)
 
本文插图:王广义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