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教学建议 (转载)

 紫金山 2009-07-29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教学建议 (转载)
  
一、理论依据
(一)关于文明史学派的基本观点
目前,史学理论体系主要有两种学派的观点:
★(1)五种社会形态更替说。
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社会按照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在中国,表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依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应该以社会形态的更替作为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准。
其中,人类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这种理论体系强调政治史,其次是经济史,再次是文化史。历史的其他内容涉及得很少。
建国以来,我们长期依据这一观念来学习研究历史。
★(2)文明史学说(全球史学说、现代化史学说)。
适合于中学老师读的著作,主要有:
《高中历史考试测量新坐标》(东方出版中心  2006年9月第一版)
《何谓历史学》(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年5月第一版)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
文明史研究把全世界的人类文明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
从纵向来说,依据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人类迄今为止经历了三种形态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原始生产力、农业生产力和工业生产力。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人类文明的纵向发展规定和制约着横向发展。
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从16世纪开始,各地区间逐渐建立越来越起密切的相互联系,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从人类文明的性质来看,可以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二)课改形势下的学生观与教师观、教材观
教师观
《课标》把历史教师作为一种历史教学资源,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这种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教学观念要新。“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历史教师不再只是“讲”历史,更重要的是,要与学生交往,要“学”历史,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2.要有新的学习能力。由于信息渠道的拓宽,学生掌握的信息资源肯定大大超过老师。做一名称职的老师,就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
3.要掌握新的教学技术。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成为基本要求。
4.要迅速学习掌握新的教学管理手段和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手段。在《课标》下,学生的学习不再限于课堂,不再只依赖于“教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再只是一个“分数”。这种新形势下,怎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评价,值得教师深入研究。
5.要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新能力。历史教学资源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教师要能够发现利用现实的、活生生的历史资源,结合书本的“历史”,教活历史课。教师不光要能依据“教材”教“历史”,而且要能够“编”历史教材,包括校本教材、地方教材。
教材观
过去,教材是师生教与学的唯一依据。新课程条件下,已经出现了“一标多本”的局面,由此可见,只有课程标准是唯一的教学法定依据,教材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正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指出的: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还指出,“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可见,教师在运用“教材资源”时,就可以有选择性。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依托自己的学术水平,对所选用的教材资源进行重新组合,进行合理的删、增。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就可以发挥了。
学生观
人的初始创造性是与生俱来的,学生同样本身就具有初始创造性。教师要相信学生,适当地放手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允许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学习中存在。这样,以《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在此基础上自由发展。在这种观念作用下,学生在教师面前就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个人,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整体的“人的集合”,学生的学习就可以多元化。
 
(三)课标规定的三维目标
《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目的作了三个方面的规定:①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与学科能力培养;②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③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结合《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规定及对高中历史教学所提出的建议来理解,《课标》对后两者更加重视,体现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新理念。
★关于知识:
新课标并不关注知识的系统性,但是,课标关注知识的典型性、专题性。课标一共罗列了25个专题的知识,研究了25个专题问题。
★关于能力
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大约有十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历史发展基本线索能力
◎阅读和材料处理
◎比较
◎分析
◎理解
◎论证
◎归纳
◎推断
◎评价
◎书面表述
关于方法:
课标提倡师生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就历史学科的具体学习与研究方法来说,大概有以下方法:
文献研究法;
文物考证法;
讨论法;
演讲法;
表演法。
“正确的价值取向”又包含哪些内容呢?归纳专家们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要求:
(1)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综合国力提高、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绝大多数人利益和长远利益,以此为标准来思考问题;
(2)具有世界意识、具有世界各国人民利益意识;
(3)具有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用人本主义、民本主义观点思考问题;
(4)用科学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解释历史现象;
(5)承认人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尊重各地区不同文明成果的个性;
(6)用科学的态度与方式珍惜人类和平。
 
(四)关于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及其内容
“课标”指出:凡是对实现历史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历史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
概括起来说,它包括四个方面:
(1)以“网站(网页)”为核心的信息化的教学资源。
动员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收集国内外适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网络信息,收集本校师生历史教与学的成果。
(2)以“图书馆”为核心的传统文本历史教学资源。
学校要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同时,通过适当方式与兄弟学校、大学院校图书馆建立联系,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
(3)以“历史遗迹”为核心的实物历史教学资源。
学校可以通过适当途径与附近的“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其他“历史遗迹”的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建立校外历史教学资源基地。
(4)以“专家、知情老人、历史科名师”为核心的人力历史教学资源。
要采取适当方式与他们建立联系,争取他们为提高学校历史教学水平提供帮助。
《课标》指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师生要合作建设校本历史课程资源。
 
(五)处理好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历史科学业评价标准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唯一法定的最低标准。
教学过程中,要确立自己的教学标准。教学标准要高于课程标准。
教学活动中,因为学生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科基础、学习能力基础,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术水平基础和教学技术基础,学校的教学标准可以高于课程标准。
学业评价标准(考试标准)要低于课程标准。
因为学业评价是一种学习情况的检测手段,在检测的内容上、程度上都具有选择性,所以,学业评价标准可以低于课程标准,这样,学业成绩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成效,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
(六)关于SOLO理论及操作示例
(七)学习评价建议
在教学评价上,《课程标准》改变了过于强调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1.评价对象和参与者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和教师,而且包括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等对历史教学起作用的各种因素,当然,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2.学习评价目标和内容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知识及能力领域,还包括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评价方法多元化,有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考试等,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的理念,寓学生的学习活动于平常的生活活动中,将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岳麓版教材编写体例和使用建议
(一)有关教材编写的三种理论
1.理性主义课程理论
基本观点
    ①知识是第一位的
    ②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的学科中心论,强调教学内容学问化、专门化,知识结构化
    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接受教学论
理性主义课程理论的优点:
①强调学科知识的重要性  ②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  ③更容易得到高校学者的支持  ④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⑤我国的教师更容易接受  ⑥结构单纯,容易进行评价
理性主义课程理论的缺点是见物不见人。
2.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① 教材不是作为现成的知识来教的,而是要通过社会情景来施教,同儿童的需求结合起来
   ② 教材自身不是目的,它是推进儿童有目的地活动的手段和工具   
   ③ 教材的选择和排列应当考虑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的特点
3.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①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的信息,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外在的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②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
③知识的构建不是随心所欲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
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构建也是不同的。
(二)岳麓版教材的主要优点
岳麓版教材是一套贯彻新课标精神,又具有创造性的好教材。
1.教材对课标进行再创造,体现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生产力标准和人文精神
这是岳麓版教材突出的特点之一。例如,必修部分教材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为指导,将课标规定的必修一、二、三分别命名为《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发展历程》,这本身就给教材的使用者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一个示范:教材可以对课标进行再创造,师生学习时,也可以结合课标、教材,对所学知识进行学科体系的再创造。
三册必修教材又按照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当代的世界与中国的顺序,整合课程标准所规定学习的内容,相比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外历史分开编写的教材来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便于教材使用者横向地、比较地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历程,也便于教材使用者纵向地、总体地把握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这样,体现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在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方面,岳麓版教材以生产力标准为指导,充分关注人的发展,一些分析结论客观、实事求是。
2.教材高于课标要求,对课标明显不足之处进行了增补
这个特点在必修二、必修三中体现得最为突出。例如,再必修二部分,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逐步转移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之一,《课程标准》却没有规定学习这个内容。这个内容有没有必要学习呢?看《课程标准》历史(Ⅱ)模块一标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显然,在学习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特点之后,一定要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特点。再如,必修三分部分,模块七“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课标规定,“(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这个部分的其他内容,来揣摩《课标》的逻辑:“经典物理学、生物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这条线典型体现了影响人类科学和思想进步的重大科学理论发展轨迹,“蒸汽机、电气技术”,是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成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按这个逻辑推理,仅以“网络技术”为例,仅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显然没有典型体现第三次技术革命对人类当代生活的影响,起码还应添加“生物工程”、“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岳麓版必修三第27课补充了这部分内容。这种补充是必要的。
3.教材弹性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由于岳麓版教材相对于《课程标准》来说,补充了不少内容。教师、学生可以在使用教材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进行重组,依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取舍、添加。这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这个过程,可以发挥师生的创造力。
4.教材较好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师生的教学活动以课程标准为最低要求,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教材实际上是课程资源之一,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的任务,尽可能在有限篇幅内给师生提供基本的学习资源,给师生指引利用学习资源的线索。岳麓版教材,从必修部分,到选修部分,都体现了这个特色。
 
(三)岳麓版历史教材使用建议
1.编印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的基本知识资料,初中历史教材内容即可。这些资料交给学生自学,并将它作为平时听课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2.将岳麓版教材的编写体例告知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
3.注意授课规范
从纵的角度来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从准备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分成六个板块:
(1)课前要布置适量的预习提纲,要求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
(2)列出本课的知识结构
(3)开展研究性的教学活动
(4)课堂练习示范
(5)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6)课后反思
 
从横的角度来说,一节常规的课,起码要包含以下内容:
本课知识结构,一两种能力培养,一两种价值观的呈现,一两个引起学生思考、争鸣的问题。
从形式来说,可以是讲授课、讨论课、表演课、学术交流课、展示课,等等。
4.注意将课本资料变成材料分析题,指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5.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教活历史课
6.依据课程标准适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增、删
7.适量的练习和适当的考试
8.注意教学的层次性
9.选取恰当内容开设校本选修课
10.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感受、领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