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和不知道的文字游戏
在一次培训最后,讲师展现给大家一个关于“知道”和“不知道”的境界
最低境界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
然后是:你知道你不知道
接着是:你知道你知道
最高境界是:你不知道你知道
对于“你不知道你不知道”是最可悲的,“屋下藏金”就是说这种境界。去年热播的韩国历史剧《明成皇后》中,皇后问两个皇子:如果一个人明知偷窃是违法的去偷和不知道偷窃是违法的去偷,哪个更可悲一些?皇后告诉她的皇子,一个人都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那样才是最悲哀的。在生活里面,我们不知道还能那样的方式生活,在工作里面,我们不知道还能那样提升工作效率,这样的信息不对称是最要避免的。如何避免?尽可能的拓展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看看别人在说什么, 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如果自己的信息接口是一成不变的,那么自己的前路也就无从准确把握。
对于“你知道你不知道”来说,需要的是最有效的获取不知道的信息,迅速完成不知道到知道的转变。首先,要清楚自己在那些方面不知道。其次,对不知道的方面赋上权值,进行排序,你不可能知道所有不知道的,先了解重要紧急需要知道的,然后对于很难区分重要紧急的,先了解容易知道的。对于同样容易知道的,多了解回报大的,精力有限,依情况而定。
对于“你知道你知道”来说,你拥有“亮剑”的资本,知道自己手中的牌的分布,在竞争中很容易判断所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较小的信息落差,关键看自己的策略与安排。
对于“你不知道你知道”来说,你天然拥有了这种技能,但是却无从感受,直到有一天,遇到劲敌,爆发小宇宙,打通任督二脉,使出天马PK拳,一招致胜后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很NB的。“你不知道你知道”这种状态是“蓦然回首,那厮却在灯红酒绿处”的感慨,是一种表面SB内心NB的拧把状态,也不是什么好事。
很多民营企业家去上商学院,听了那么多新鲜理论后发现,咳,其实我们不就是这个案例的经典呈现嘛。比如,为了防止钱财落入他人腰包,不小心做了分权制约,做了风险内控;比如,为了防止光想着挣钱砸了招牌采用各种考核办法,不小心做了平衡记分卡和360度评价;再比如,鼓励大家多发言多分享,不小心建立了学习型组织。对于一部分依照朴素想法进行管理的管理者来说,他在实践着管理专家眼中的黄金法则,他乐于知道为什么成功了。对于很多管理者来说,他接触了这些理论也会认为,我就是这么做的,即使没有理论的指导,我不在乎这是什么理论,我能把业绩做好就行。当他们上完这样的培训很困惑:我只是把很多东西理论化了,系统了,平时这些理论我都实现了,新东西几乎没有学到。对于那些冠冕堂皇的理论,光鲜的名词,远不如去和客户多吃几顿饭,搞点联谊活动赢得大单来的痛快,虽然你告诉我那是客户关系管理,销售流程提升,但是又能怎样?下来还是要PK高度五粮液,要组织到风景如画的天山办研讨会。
因为幸运的市场机遇,拍脑袋作决定的时代只要有勇气都能满载而归。所以似乎福布斯百强上的企业家没有几个上过什么管理专业的。所以在中国,职业经理人并不是民营企业、家族企业的首选,而大跃进式的MBA教育造成的水货泛滥更给这个领域带来了负面的印象。如果你仔细留意各大外企网站的招聘专栏,停留时间最长的招聘广告就是高级经理人的招聘,无论是高额奖励内部推荐还是聘请猎头重金挖墙角,都很难觅得经历、学历双全的理想知音。他们需要的是“知道自己知道”的管理者,而不是小马过河式的“不知道自己知道”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