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越造大舟

 虾子 2009-08-08

  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原始航海活动始于新石器时期,那时,特别是岭南地区,濒临南海,海岸线长,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居住在南海之滨的南越人祖先已经使用平底小舟,从事海上渔业生产。从广州出土的船模数量之多,形式各异,反映出岭南的越族已掌握了一定的造船技术和沿海舴的技能。所以说,古南越人是开发海上航线的先驱。

  向海洋拓展,首先要有出海的工具--船。

  秦汉时代,是开发海上交通贸易,将航海向远洋发展的重要时期,岭南的造船业在这一时期得到飞跃的发展。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平定岭南时期,当时处在番禺(今广州)的一支秦军,专门建造大量的船只,供平定瓯越所需。

  广州是中国古代的造船基地,从广州汉墓出土的船模不少,有货艇、渡船,还有人货并载的航船。从广州东汉墓出土的陶船看,船内分前、中、后三舱。前舱低矮宽阔,篷顶为拱形;中舱略高,成方形;后舱稍狭而高,为舵楼,坡式篷盖,船尾还有一间矮小的尾楼。这种船吃水深,负载量大,适应深水航行,反映出两千多年前的广州造船技术和生产能力已达到很高水平。

  1974年,在广州中山四路发现一个秦代造船场遗址,内有三个船台,显示出两千多年前的造船工场颇具规模,当时可造宽约八米、长三十米、载重五六十吨的木船。

  两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已经能造出载人五六百、货物万斛的船舶。最为壮观的是广州的楼船,船有四层,楼高三四米,船舶抵御风浪的能力增强,可把大量的丝绸运送到罗马帝国。这些航船对外贸易的利润以百倍计算。

  唐代中后期,广州有了大规模的造船业,能造楼船、斗舰、游艇等六种船舰,在性能、设备、载重、动力、作战能力方面,已居世界前列。人们征服海洋的能力大大增强。汉代的中国船只航行到印度,经常遇到风浪袭击,有的沉没,有的去了好几年才能回来。而唐代从广州出发的商船,航行到波斯湾尽头的末罗国(今巴士拉),航程比到印度要长得多,而航期祇需要八十九天。

  当时往来广州与海外各国的船长七八米,载客六七百人。唐代中国船舶的庞大、坚固以及运载量之多,都是当时外国船舶无可比的,连外国人也在《中国印度见闻录》中不得不承认:"祇有庞大坚固的中国海舶,才能抵御波斯湾的惊涛骇浪,而畅行无阻。"所以,外国商人都喜欢搭乘中国的船。

  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在3~13世纪之间,是西方所望尘莫及的。在5~7世纪,广州已有先进的造船技术,而且最早在航海中使用罗盘。

  宋代,造船业发展更具规模。所造的大型海舶,不但船体巨大,可载数百人和一年用的食物,还能在船上养猪、酿酒。船上还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航海设备--指南针导航。当时航海不但能掌握季风规律,而且能充分利用风为越海远航。

  元朝,广州建造了可远航爪哇的大船五百艘。这些体形巨大的船舶,按大小分艟、舴、货航三种。大艟可载千人,共四层,卧室、客厅、货仓、厕所一应俱全。其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中国近代史上,外国酱企业在中国出现得最早的,是广州的船舶修造业。1845年,英国英格兰人约翰·柯拜在广州黄埔兴建了"柯拜船坞",这是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第一个船坞,也是中国现代造船工业的开端,在19世纪60年代被称为"中国最大的石船坞",它长约一百七十米,坞口宽约二十五米,深五米多,有两道浮门分内外两区,可供五千吨轮船入坞修理。这就是说,清代的广州,能造五千吨巨轮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