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古琴家篆刻家书画家徐文镜,抗战胜利后在广州安家,妻子儿女一直在广州西 关居住据其子徐匡武先生介绍:他伯父徐文白(文镜长兄)也喜七弦古琴,是公认的浙派琴 宗徐文镜习琴于大休上人,琴艺精深1950年在香港置有海表琴台,公诸同好,并撰文曰: 琴,雅乐也雅者正也,所以正其心,无邪思也许叔重曰: ,禁也义亦如此我国礼乐之 邦,古人无故不撤 瑟尚乎乐,所以崇乎礼也余束 受书,所好乎艺,故爱乎 兀兀穷年, 迟海表,目眚为崇,久不能弃,昔之所好,渐致荒落,是独寄兴于,爱之弥深既损于彼,欲足 于此,爰出旧作之画如干帧,冀以易金,求于此间一席眠 地,名曰海表 ,公诸同好,垂之久远,以为迁客骚人抚轸挥 ,哦诗泼墨之所庶使海外人士游踪至此,知华夏徽音,尚未绝响也 邦人君子,实鉴斯衷临海徐文镜辛丑春月书于香港寓次其镜斋十二琴铭,在海内外广为 流传,兹引介于后:
张我孤桐,扬彼清宫,浪浪天风,君在云中醉彼羽觞,泛彼清商, 环锵锵,六龙翱翔既 刻以羽,复流以征知音在 , 焉容与
音生乎桐,晓寺霜钟音生乎弦,碧涧流泉音生乎指,晴涛四起音生乎心,云宿山深 三年督墨,成此良琴遂锡斯名,天风泠泠
山逃名,可静居水逃声,可种鱼琴逃音,孤于予琴德不孤,予与之后
鸥 鹭
十里之 ,千顷之陂白鸟栖栖,澹然忘机龙吟九渊,凤哕九天对此七弦,悠然忘年
奏以本宫,晴涛撼松吟雷引风,叩以清角鸣籁在竹,水月可掬,宝哉斯琴,归真返朴
休于巅,鹤听泉休于湖,山不孤 休于道,众峰小休于游,屋如舟 休于琴,虚无心我乃观其音 余学琴于大休上人,则今五十年矣因以其名命琴,并勒斯铭大休不休矣
兀然高出者元,介然不染者白元者玄,依于禅白者洁,退于密 不可乎复得,抚斯琴 兮长忆 先兄元白,弹琴五十年,入禅理,出化境直推为浙派正宗勒铭记之,泫然出涕
唯天有根,唯海有门龙湫之瀑,华顶之云唯潮有音,唯桐有心湘灵之瑟,成连之琴 洒洒十指,汤汤千里明月前身,浮云知己
秋 池
雨丝丝,秋一池雨如烟,秋无言峡啼猿,泉出川拂之 然,揉之渊然幽幽七弦,旧游 在前
泛彼湖心,啼莺柳阴陟彼遥岑,修篁森森鼓之秋清,目满湖平鼓之冬深,残雪初晴 我今忆之,琴中当日之西泠
天风乎,水击之声海水乎,风鼓之鸣桡之深湛,泛之轻清挽天河兮洗耳听,揽明月兮 到中庭抚一曲兮求知音
天之堑,不可测也涛之声,不可则也唯斯雅音,乃正色也淘之不失,汰之复得也龙 盘之雄,虎踞之风,在我囊中扬诸天声,将有进乎大同
20世纪50年代,徐文镜先生在香港亲手绘图并监制了十二张古琴,逐一命名并志铭以为 纪念古琴制作要求极高,木料采用400树龄之梧桐木,经自然风干以后精制而成其质量之高,由此可见
徐文镜,浙江省海门白口井人1912年与兄一起来穗,经李济深先生介绍工作,一直从事 书画古琴技术之钻研,尤邃于金石学著有古 汇编,集三代秦汉以来金文甲骨大小篆之 大成早年先后在沪穗设大雅社,在重庆南京开设紫坭山馆,从事篆印文房四宝业务抗 战时起任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技正,其画作早为美国哈佛大学收藏抗战胜利后南来广州, 据已故广州文史馆副馆长李曲斋介绍,1948年徐文镜常与谢赢洲胡毅生余少帆等文化司法 界名流聚会于九衢园,交流诗词书艺品画谈心,大家对徐文镜的丰富学识艺术才华十分赏 识聚会每周一次,从不间断,而李曲斋本人也是座上客云 徐文镜出身于音乐世家,其父徐月秋系琵琶好手今其在广州西关孙女徐思杭八九岁起 酷爱古乐,先后拜冯旭明,谭颖为师,已学有所成,掌握古筝演奏等琴艺2001年在广州中国四 届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荔湾环翠景区中表演渔舟晚唱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乐 章,为中央省市领导和外国元首游园群众参观时助兴,长达数周,深受欢迎,为岭南文化增添 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