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之光

 虾子 2009-08-09

 

孩子们舞起狮子来也活灵活现。
剪纸的小孩,神情专注地推动着大剪刀。
身着唐装,画着彩陶。这一刻,好动的小男孩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
小女孩自己做成了美丽的七夕公仔,眼睛里溢动着纯真的笑容。
家长孩子“乐陶陶”。
一针一线,广绣大师陈少芬一丝不苟地教孩子们绣花。
七夕公仔制作大师李光华与孩子们“同乐乐”。
  岭南本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南粤各族人民不断创造、提炼形成的智慧结晶。千百年来,其在文学、音乐、美术、习俗、饮食等方面的成就,为华夏文化的历史长卷增添了绚丽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中,本土文化受到新文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岭南本土文化和许多传统文化一样,在迅速地流失。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值得引起人们的深思。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在老西关,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岭南传统的民族工艺,如剪纸、年画、彩扎、广彩、广绣等。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西关人从娃娃着手抓起。西关的有些幼儿园,建在传统的西关大屋内,在“绿瓦花窗,满庭兰桂”这样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优美环境中,以轻松的游戏方式对孩子进行民族艺术的教学与培养,孩子们都乐在其中。

  本报记者王燕摄影报道 实习生林国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来自: 虾子 > 《文化概述》

    举报/认领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更多
    热门阅读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