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雕塑真的能够回归本土吗?

 蠢牛颜旭茂 2019-12-27

  昨天在雅昌网看到一篇关于中央美院“华彩之塑”传统泥塑展的新闻评论,标题是《雕塑,是时候放弃西方,回归本土了?》。文章所涉内容极多,主要是关于央美雕塑系第六工作室近年来对于本土雕塑的学习与研究,以及对传统雕塑的重新定位。链接:http://news.artron.net/20161218/n894729.html

  文中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无奈又无语!雕塑系副主任张伟对记者说:“彩塑给我们的印象是民间的、廉价的,但你看到展览之后会被震撼到……” 2009年,主持第六工作室的张伟教授对新入学的学生说:“你们就是牺牲品”(因为那时候央美对传统雕塑也不了解)。

  那篇文章还附上了一些央美师生创作的传统泥塑作品。有模仿得很好的,比如《韦驮像》,不只是形似,气韵也可以了。做做旧,会被当作明代雕塑。《猎归》则有继承有创新,表情有点点搞笑,但整体很有中国范儿。更多的作品就很那个了。比如《鬼子母》、《天猶》,不比坊间的批量雕塑强。衣纹倒是蛮复杂,能唬住一些人。那衣服的重量感足足的,要背起那一身行头却也够呛。而且既不分组,也无层次、节奏,一味堆积。西方和中国的传统雕塑都没有这样的搞法吧?《护法头像》也是一样,得其形式,不见其神。老远能闻到浓浓的坊间习气。至于《庆历罗汉像》,我不觉得这是宗教雕塑,分明是个前卫的老头。总体的感觉是:回归的路还很长!

韦驮像

猎归


鬼子母

天猶

护法头像

庆历罗汉像

  我一直认为建国后对于西方文化的追捧过于狂热。科学方面的追捧可以理解,艺术方面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单就雕塑来说,以古希腊雕塑为源头的欧洲传统雕塑是全世界最为写实的一路。很好的卖点!苏轼却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至于西方的现代雕塑,似乎跟中国的文化背景不相干,借鉴可以,推广就算了。

  他写实,我们要追;他搞怪,我们也要追。我们成了追星族。深层的原因似乎是:我们曾经被打怕了。

  表面的东西都不去说它,上升到精神的层面看,埃及、两河流域、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中国和希腊的传统雕塑各有千秋,难分高下。勉强把哪一种风格定为国际标准都是很荒唐的事情!不同民族出于对自身习俗和文化的认同,各以正统自居,且不排斥外来风格,这应该是自信且开放的正常心态。中国何以不同?何以不敢?


古希腊雕塑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15-16世纪



古埃及雕塑

亚述雕塑

巴基斯坦雕塑


印度雕塑


尼泊尔雕塑

泰国雕塑


柬埔寨雕塑

日本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

  没看出中国传统雕塑比哪个地区差,最大的遗憾是工匠们极少留下名字。撇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不谈,单从上面的资料看,中国的传统雕塑也有高度写实的能力,内在的神韵更是不差于谁。偏偏在自己国家的美术教育中无法成为正统,这可真是无语了!

  欧洲的传统雕塑绝对好,但并不比中国雕塑强。他们最大的卖点是逼真,但足味的并不多。即如大名鼎鼎的贝尼尼之流,虽然极尽细腻和唯美,格调却是不高,按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来看,顶多定为能品。

意大利 贝尼尼 17世纪

  央美的这次展览有铁佛寺、长治观音堂(以前做过专题)、双林寺等。后两处古迹是不用说啦,美得不行!据说铁佛寺的泥塑精美绝伦,可是作为中国的雕塑爱好者,我们居然从来没有听说过。无语哦!

  发掘、宣传和继承民族文化,路还真的很长,很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