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古代希腊罗马都有很多精美的雕塑流传至今,中国却几乎没有,这是为什么?

 新用户7301qQre 2022-07-07 发布于山东

题主这个问题给人感觉有崇洋媚外之嫌。怎么可以说“中国几乎没有”雕塑呢?题主是孤陋寡闻,还是不了解中国雕塑史呢?

什么是雕塑?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是用来粉饰环境、用于具有纪念意义的雕、刻、塑的造型艺术。这些艺术品有寓意、有形象,在观赏物和纪念物中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来。

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组图

中国在这方面的雕塑史比古希腊还要早。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物、和树,以及青铜器上雕刻的图文得知,中国雕塑在商周时期就有了,距今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256年,在泥塑方面甚至还要早。而古希腊文化是西方历史的开端,距今约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可见古希腊罗马雕塑史有多长了。与中国相比,在时间上差远了,古希腊罗马怎么可能与中国比呢?

古希腊罗马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有:可塑材料(黏土、石膏和树脂等),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金属、木材、玉石、石块等),在这点上与我们中国没有异样。

古希腊罗马雕塑受国外影响很大。早期受爱琴岛、埃及和近东(地中海东部沿海地区,包括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各国影响,才逐渐开始蓬勃发展了起来,并对欧洲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希腊开始也是以雕刻为主,结合着建筑,例如神庙建筑上的山形墙雕刻或浮雕饰带、墓碑上的浮雕等等。同时创作了独立个体的裸体石刻雕像,谓之曰:人体美。这些艺术的审美观,引起欧洲极大的兴趣,产生了裸女雕像经典作品,例如《米罗斯的维纳斯》和《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像》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了巴黎卢浮宫最珍贵的三件藏品。但古希腊罗马那时还没有黏土泥塑。

古罗马浮雕

中国雕塑与古希腊罗马不同。中国的雕塑很全面,有石雕、石刻、铜铸、泥塑。例如石雕狮子、佛像;石刻碑文;铜铸的青铜器,器具上雕刻着文图;泥塑人等等。但是,这些雕塑艺术品,大多数埋在地下墓地里,地面上只有类似于敦煌莫高窟、乐山大佛,或石雕狮子和泥塑的神仙鬼怪,其它的全部埋在地下。这与当时社会信教信佛的崇教信仰习俗和人死后的埋葬礼仪有关。例如,人死后根据身份,高官贵人的随葬品有陶器、青铜器、玉器、小泥人等等。也就是说,中国的雕塑艺术与古希腊最大不同是,地下墓中雕塑艺术品要多于地上,这与中国古代过度宣扬封建礼教与信仰等有关,忽视了地面上的英雄人物和劳动人民及人间中其它的美。这就是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早期,雕塑艺术为什么一直地位低下,在国内外默默无闻最直接的原因。

中国的雕塑真正从地下墓中来到地面上,还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在古希腊罗马和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整个欧洲雕塑艺术走在了世界前面,尤其是法国,几乎成了世界雕塑艺术的中心。中国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在此时,巧遇热心雕塑事业的刘开渠。那时刘开渠还是学生,他主动找到时任教育局长蔡元培先生,请求去法国留学雕塑。蔡元培二话没说,立刻申请名额,派刘开渠到法国进修雕塑艺术。

中国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三年后,刘开渠学成归来。他去拜会蔡元培时,巧遇鲁迅先生,鲁迅告诫和鼓励刘开渠:“过去只做菩萨,现在该轮到做人了”。刘开渠先生牢记鲁迅先生的话,开启了雕塑人生之路,他雕塑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这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题材的纪念碑。人民英雄开始在地面上与公众见面。接着,他又创作了《川军抗日英雄纪念像》、《孙中山先生坐像》、《李家钰骑马铜像》等;而大型浮雕《农工之家》是我国现代雕塑史上第一次表现农工题材的优秀作品;《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雕》轰动了世界。从此,中国的雕塑艺术走出了国门,在世界上名声大振。

现在中国雕塑艺术早已从地下墓中来到了地面上,反而地下墓中的雕塑没了,换成了地面上耸立的英雄人物和劳动人民雕像,有石雕的,有铜铸的等等,泥塑成了玩具,例如小泥人和小老虎等动物玩具。如今,我们走到哪里,那里就有名人、英雄、劳动人民的雕塑个体或群体形象。

综上所述,能说“中国却几乎没有”精美的雕塑流传至今吗?中国古代的彩塑,类似于敦煌莫高窟怎么解释?秦兵马俑泥陶塑怎么解释?古希腊有吗?汉代的马踏飞燕、霍去病墓雕塑、唐代女佣、唐三彩、宋代罗汉造像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该怎么解释?!

乐山大佛

中国不但有精美的雕塑流传至今,而且,还有新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创作,一大批新时代英雄人物和工农兵群体以及名人的雕塑作品,甚至动植物雕塑,在社会上都有展现。

总而言之,古希腊罗马有精美的雕塑流传至今,仅仅是几个独立的个体艺术形体而已,应该说与古希腊罗马地面美女独体形象雕塑开展的时间比我们早和长,宣传的时间也很长,在技法上有自己的特征之处有关。而我们反映美的独体人物形象从地下墓中来到地面要晚些,但是现在,我们传承了祖先的雕塑艺术精华,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作者简介:

李敦景又名沅臻字厚儒,号非声,笔名言者青青文博副研究员。从事文博,业余爱好文创。发表剧本、诗歌和散文及曲艺作品若干,包获奖作品。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