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好微型小说的一个方法

 清风慕竹 2009-08-09
写好微型小说的一个方法(2009-03-31 00:25:28)

 网络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网络时代是一个走马观花的时代,网络时代是一个“速食”时代。在网络时空中,各类的资讯,信息,文章多如牛毛,恍如漫天的雪花铺天盖地般朝你席卷过来。在这样一个缤纷多彩,繁荣混杂的时代,如何能让你的微型小说作品“鹤立鸡群”,达到“万花从中一点红”的效果呢?这就涉及到了我们探讨的,在网络时代如何写好微型小说的问题。


    针对网络时代文章之多之杂,读者往往应接不暇,就难免会引发一场激烈的“眼球大战”。如何能让我们的作品在几秒之内,迅速地俘虏读者的眼球,抓住读者的阅读注意力,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在网络时代如何写好微型小说的一个方法。


    那么,在网络时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在几秒之内迅速俘虏住读者的眼球呢?

    首先,题目要有吸引力——把旗号打响

    这是第一步,作品的题目就相当于战斗中的旗号。我们必须首先打出一个注目响亮的旗号,才能迅速地把别人的注意力招引过来。因为读者在选读文章之前首先看到的是作品的题目。什么样的题目才会更具有震撼力与杀伤力呢?我认为应该包含以下的一些特点:

(1)、新颖别致
(2)、有意味
(3)、形象
(4)、怪诞


     一个新颖别致,有意味,或形象,或怪诞的题目往往能瞬间俘虏读者的眼球,引发阅读的兴趣与欲望。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收到一种让读者在未读文章之前就可以让人发挥想象,引人猜测,耐人琢磨的效果。

    关于题目的重要性,许多微型小说作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在他们的一些作品中可以体现出来。

    如蔡楠的作品:《行走在岸上的鱼》

    这样的题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试问有谁见过行走在岸上的鱼呢?众所周知,鱼是在水里游的,鱼是离不开水的。“行走在岸上的鱼”,这个题目新颖,怪诞,还具有一种形象性,让人去想象:当鱼行走于岸上,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是什么原因使鱼行走于岸上呢?这也是一个很有意味的问题。题目具有如此的特点,那么,蔡楠已经亮出了一个足够注目的旗号。因为他的题目已经具有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的元素,要想揭开这个谜,那你就非得要一读他的作品不可。

    又如宗利华的《租个儿子过年》
    这个题目可怪了,租粮租物谁没听过?但谁听过儿子也能租的呢?读者的疑问不免被勾起了。要租儿子的是怎么样的人,为什么要租儿子呢?结果如何,是否租到呢?这些都是题目造成的疑问和悬念,极具让人考究的意味,要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就当然不是问题了。


    诸如此类有新意,有意味,或形象,或怪诞的微型小说题目还有魏金树的《谁偷了曹操同学的手机》、谢志强的《陆地上的船长》、侯德云的《我用你的眼睛看他》、[美]朱丽叶·A·曼罕的《与上帝共进午餐》等。这类的题目都具有一种让人看了就想去了解去阅读的魔力。

    其次,开头要有吸引力——把第一炮打响

    一个好题目把读者吸引过来了,这是初步的胜利。如何在几秒之内迅速捕捉住读者的注意力,引发他读下去的兴趣呢?开头这一炮就显得尤其的重要。
    怎样把第一炮打响,打得漂亮呢?或许,我们该唱一出“空城计”,以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但如果这“空城计”摆得没有一点诱惑力是唱不起来的。因此,我们写微型小说最好事先构思好,设置一个精彩或具有悬念的开头,给读者一个瞬间的“速率刺激”,激发读者的想象与探究的欲望,使读者欲罢而不能。
     于这点,刘海涛老师在论“微型小说的情节技巧”一章中就有提到。他指出“微型小说‘速率刺激’形成的前提是通过机智化的构思使‘小篇幅里有大变化和大反差’”。
    微型小说的开头也许还构不成如何大的反差,但它却是小中之小,所处的位置又是极关键的,更需要营造出一种“速率刺激”的效应,需要在几秒之内就抓住读者的阅读注意力。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作品加以分析:

    看许行的微型小说《立正》,开头的一段是这样写的: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到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

    …………”

    许行的这篇微型小说的开头是极具吸引力的,一开始就告诉我们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有个爱“立正”的毛病,而且是一提到蒋介石他就马上立正。为何他会有这样的毛病呢?是对蒋介石的尊敬吗?然而他已当了俘虏,怎还敢如此?无形中已设下悬念,激发了读者的探究欲望。且作者的叙述口吻也非常的幽默诙谐,真不失为一个极好的开头。

    再看新加坡作家潘家福的作品《医生,我的心不见了》
    题目就已让人惊奇,再看他的开头:
    “医生,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事实。每天早晨醒来,左胸总是感觉空荡荡的。
    …………”
    文章一开始就已经给读者设下了悬念,题目已说“心不见了”,文章开头中又说主人公的“左胸总是感觉空荡荡的”。难道主人公的心真的不见了?如此怪诞悬乎。刘海涛老师曾论说过“在短小的篇幅里,小小说使用悬念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读者的阅读注意力”。那么这部作品在这方面是做得非常成功的。
    此外再谈侯德云的一篇作品《简单的快乐》,看他的作品开头有怎样的特点和技巧。

    作品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不久以前,我在一家报纸的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种事是经常发生的,没啥了不起。但这篇不一样。这篇文章像我经常使用的那根鱼竿,很快就从生活的水中为我钓起了一枚活蹦乱跳的惊喜。
…………”
    作者通过运用非常生动活泼的比喻开头,把惊喜比喻成“活蹦乱跳”的鱼儿,给人一种形象与新奇的感官刺激,使读者也忍不住要去分享他那“一枚”如此吸引人的惊喜了。
    以上都是一些题目或开头写得比较成功的例子。暂且不去讨论整篇文章的质量如何,不管优秀与否,然而,在这个色彩斑斓、名目繁多的网络时代,他们已经赢得了出击的优先权,把握了战斗的主动权。
    如何战胜这场网络的“眼球大战”,瞬间“俘虏”读者的阅读注意力,这是在网络时代,写好微型小说的一个前提方法,值得大家继续去探讨。

                                                                                                             于  2007 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