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死有余辜

 昵称183264 2009-08-10
诸葛亮死有余辜(2006-10-13 14:35:43)
      千百年来,诸葛亮在人们心中一直是个鞠躬尽瘁的好宰相。其实不然,诸葛亮最后累死在五丈原,固然有积劳成疾的原因,但何尝不是咎由自取的结果。其一生最大的功绩莫过于帮刘备谋得三分天下之一足,在刘备称帝之前,他还是算得上完人的。但之后,蜀国再无寸土进帐,反而江河日下,最终竟被邓艾的几千劳累残兵灭亡,实在是诸葛亮之过也。总的看来,诸葛亮死有余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权高盖主。这里的“主”不是先主刘备,而是后主刘禅。《前出师表》大家一定都熟悉,其中一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把诸葛亮的权臣嘴脸刻画的入木三分。大家试想一下,宰相府和皇宫成为一体,刘禅少不更事,自然是诸葛亮作主,两者合一说的不是君臣团结,而是皇帝要听诸葛亮的,所以还有一句“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至此,孔明的权臣嘴脸全部暴露无遗,而这样的文章还被选入中学课本,不知道是让年轻一代学习诸葛亮的狼子野心呢,还是培养他们逆来顺受的心理?
      其次,大权独揽。古今中外,恐怕再找不出另一个比诸葛亮更爱权力的人,大到朝臣任免,小到打别人屁屁,几乎没有一件事他不管。一个堂堂宰相,鸡毛蒜皮之事都揽得不放,是手下无能,或是国家人浮于事,都不是,唯一的原因就是诸葛亮恋权。要说他被累死,完全是活该,这么的事他一一过问,这么多的权力一一把持,不累死天理不容!
      最后,重用嫡系,排斥异己。还看《前出师表》,诸葛亮列举了几位“贤臣”,如郭攸之、费依、董允等,以及将军向宠。董允是诸葛亮亲自提拔的嫡系,向宠是诸葛亮“老同学”向朗的侄子。事后证明这帮人都是二流货色,先前以诸葛亮之才会看不出来?排除异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此人文武兼备,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但却长期被排挤在外,连成都都去不了,好端端一个人才就被浪费了。所以,诸葛亮死后,二流货色们把持了高位,有才之人却上不去,蜀国江河日下,灭亡说是刘禅之庸,岂非诸葛亮早早埋下的祸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