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建筑技术的发展

 扬子江 2009-08-13
在大约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技术不断提高,建筑的种类也增多了,出现了公共建筑“大房子”、原始村落、防御工程、陶窑等等。与此同时,社会生产有了富余,少数人占有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原始社会逐渐向阶级社会转化。这一重大的社会转化,也引起了建筑的变化,原始公社的公共建筑“大房子”逐渐向统治者的宫殿楼台演变,新的设防城堡开始出现,大量熟练的建筑技术与艺术开始集中到少数奴隶主的建筑工程上去了。
     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到公元前5世纪前后,奴隶社会瓦解,大约经历了一千五、六百年的时间。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建筑技术与艺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建筑的独特建筑结构体系和艺术风格。
     奴隶社会建筑技术与艺术之所以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首先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阶级得以集中社会财富据为己有,以营建自己的城垣、宫殿、坛庙等。同时奴隶主还得以集中大批建筑工匠,专门从事建筑工作,使建筑技术与艺术得以迅速的提高。到了奴隶社会的后期还出现了被尊为土木工程之祖的著名匠师鲁班,传说他曾制造了许多精巧的器物,他所制成的一只木鸢飞上天空3天3夜才落回地面来。其他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建筑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是合金青铜的冶炼技术造出了坚韧锋利的刀、斧、锯、凿等工具,为木结构构件的制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要求得到了满足。还有规、矩、水平、罗盘等仪器的应用,为建筑的精密勘测、施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建筑材料方面,西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大型的砖和瓦,配合土木材料一同使用,使建筑物更加壮观耐久。在建筑物上还使用了金 (铜镏金)、玉作为装饰,墙壁、柱子上使用了锦绣装饰,并绘了彩画。建筑空前华丽了。
     奴隶社会时期在建筑上突出的类型是城市和宫殿。城市的出现,是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历史文献记载夏有万邦,也就是有许多的设防城堡。河南登封发现的一处夏代城堡遗址,已经有了城垣和下水管道的设施,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已经构成了“城”的雏形了。郑州商城、安阳的殷墟都是规模较大的王都。西安的西周丰、镐遗址,山东曲阜的鲁故城、齐临淄等大城市的遗址尚存。文献记载也很丰富,春秋时期成书的《考工记》上最早记载了王都规划的模式,它一直不断影响两千多年来的古代城市规划格局。《管子·乘马》篇上所提出的因地形进行王都规划的理论也同样流传不息。这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的重要文献。宫殿作为王城中的核心部分,其建筑技术与艺术当然是最为华丽宏伟的,在历史记载和遗址中都有丰富的遗存。这一时期为了使建筑物更为高大雄伟,还盛行着“高台榭”的风气,就是在宫殿、楼阁之下,用土夯筑起巨大的高台。这种方式一直流传到战国、秦、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