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事件”是指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这一概念由沃克在研究教师职业时提出。教师要选择那些对课堂专业生活有影响的关键事件进行研究和反思,要围绕该事件作出关键性决策。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在经历“相似”的课堂教学活动,但它们对每个人的专业发展所实际产生的影响有很大差异。为什么呢?因为青年教师并非能从专业生活经历中的时时、事事里发现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所以,以“关键事件”为焦点,就是聚焦教学中的这种有效的“特定事件以及特定时期和特定人物”,研究关键教育事件的规律特点,优化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掘他们的智慧。
一、善于捕捉教学细节
关键事件的立足点是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要善于从自我或他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捕捉、提炼出关键事件。如那些属于高度集约性、典型性的教育教学实践,其中体现着内在的教育教学规律或是反映一定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那些对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具有积极或消极影响的真实事件。
如某位青年化学教师上了一堂不甚成功的公开课后,组内教师展开研讨,寻找问题的症结。有教师发现,这位青年教师十分依赖教学评价的“省指导意见”,而没有认真思考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因为作为教学评价的指导性标准其制定者是课程专家和学者,他们没有经过课堂亲身的体验,没有考虑到因教师、学生的不同而产生相应变化的可能性;所以,这些标准对教师来讲都是外在的,缺乏亲和力的,特别对青年教师而言缺乏具体的操作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关键事件的研究、捕捉、提炼和提升,有利于促使教师对可能导致自身特定发展方向的某种特定行为作出选择。
二、卓有成效的行动跟进
面对生成的关键事件,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行为调整和跟进。围绕关键事件,开展研究,避免了传统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容易热点分散、耗时低效等弊端。它“集中一点不及其余”,能根据执教教师教学现场中随时生成的资源进行研讨,这样的事件是其“自己的事”,是身边人的事,这“事件”自然亲切,而研究优化的也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这种带有明确主题、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更能有效地把青年教师的教学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应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在上述案例中,经教研组组长和几个老教师讨论后,决定在化学组的青年教师中开展把握三维课程目标的撰写活动,然后上公开课。教师们组织了两次教研组活动,对青年教师撰写的三维课程目标分别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重在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让其修改。整个活动下来成效明显。
三、回归课堂的实践验证
对青年教师而言,一定要以课堂教学中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等“关键事件”的解决为轴心,以学科教研活动为操作平台,通过教师亲自体验、实践、反思和同伴的指导、切磋,进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思想进行梳理、澄清、更新,获取隐性知识,生成实践性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能力。
聚焦关键事件,评课者不是面面俱到地评课论课,而是聚焦一点,从而在评课环节有效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时效,促动和启发了每个教师的体验和感受,思维的敏捷、思维的活跃远胜于传统的教研活动。
四、深刻的自我体验
教育关键事件是“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是教师认为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青年教师在叙说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遇到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也就意味着青年教师开始以自己的教学经历为背景去反思自己和观察世界,从而可能激发出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想法。
对关键事件的研究,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学会分析自己外显知识和想法中所蕴涵的缄默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元认知的水平,提高对自我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关键教育事件研究实际上是一种对教学细节进行放大的研究,它有效避免了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常犯的“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即所谓“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弊端。
来 源: 教育信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