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面墙》

 夜夜笙歌 2009-08-21
  《四面墙》是哥们儿的作品,哥们儿就是作者的名字。哥们儿是天津人,教过书、下了海,打过工、砸了碗,编过刊、入了行,经过商、挨了骗,坐过牢、洗了脑。其久在江湖,不再怨尤。
  不论何时何地,四面都是墙、墙、墙,即使你身自由,你的心已囚。顾名思义,“四面墙”,四面高墙,写的当然是监狱里面的故事。哥们儿用第一人称,以一个三年刑期的犯人的视角,讲述了牢狱之中的小社会的悲欢。
  主人公叫麦麦,是一名教师,后辞职从事写作,其朋友因犯诈骗罪遭通缉,麦麦因资助其5000元钱,而被起诉为包庇罪,最终入狱三年。从最初的拘留所,到刑拘后的看守所,再到正式服刑时的监狱(育新学校),麦麦在各色人犯当中混迹,这其中有老大,有马仔,有打手,也有隐忍在牢狱最底层的奴隶。
  麦麦因为是知识分子而受到一定的重视,从始至终,基本没有受到很大的虐待,但是牢狱的残酷现实,却使其从一个理想主义者,最终蜕化成一个沉默、忍辱、冷漠、势利的人。这里没有贬低主人公的意思,反而我是带着赞赏的态度来评价,因为高墙之内,虽同是犯人,但先天地位的不平等,带来监狱之内陆位的不同。增经的老大,在这里可以继续威风凛凛,看电视、打电话、种花养猫、豢养打手、养尊处优,而麦麦等人,则属于中间阶层,不用于老大及其亲信,也不甘于沉沦底层,只能在高低之间,运用自己的脑力和经验,左右逢源、曲意逢迎,来换取自己一个尴尬的地位。而底层人员,除了一些敢于出卖自尊的“怪鸟”,大都沉默寡言,他们没有实力去跟老大们争斗,也没有脑力去和中间阶层竞争,甚至他们连给老大当打手的资格都没有,他们只能默默的熬着自己的刑期。
  “他人即地狱”,是监狱之中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写照。在这里,最起码的信任消失了,因为你不知道你的同伴的真正想法,也有很多人在心里憋着,就等着抓你的把柄,然后用别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举报以获得政府的奖励,从来换来减刑票。
  每一个初进监狱之人,都认为自己被判罚的太重,就如《肖申克的救赎》中,雷德对安迪说: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无罪的,除了我。但是,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在表面的压抑之下,还从中透着些许的希望的微光,毕竟安迪最后成功逃离的肖申克,他爬过一条500码长的污秽的管道,而管道的那头就是自由。但是在《四面墙》中,里面的犯人几乎都经历了疯狂、消沉、希望、冷漠的过程。刚入狱之时,一门心思上诉,认为自己被判罚的太重,导致人逐渐疯狂;但申诉无果之后,希望的幻灭所带来的痛苦,又使人坠入黑暗的深渊;然而在政府的教育下,在朋友的鼓励下,在亲人的期盼下,又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开始勇于接受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出狱;但时间毕竟是无情的,短暂的希望无法经受长久的折磨,在看惯了监狱里面的是是非非之后,希望之星慢慢降落,取而代之的是对服刑的冷漠与无所谓,此时,或热衷于高墙内的勾心斗角,或沉寂于底层而默默无闻。
  “四面墙”,“不可不来,不可再来。哪里有权威,哪里就是卑微”。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主要表现了前苏联的威权,而哥们儿的《四面墙》,则在字里行间,刻画出人性的卑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