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9年3月25日 - qianqianyiquan666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昵称192640 2009-08-21

 

培养概括能力的方法浅谈

 

划分段落层次,总结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早已经是语文教学的一大忌讳了。回忆自己上学时老师教我们这些知识的情形,好像只叫我们背他写在黑板上的段意和中心思想,直到上了大学,我也没弄明白什么是层次,什么是段意,什么是中心思想。当了老师,要给学生们讲这些问题的时候,才在教学法书和教参中搞清楚了这些问题。于是,我也加入了诟病“分层、段意、中心思想”教学模式的行列。可是,最近的教学反思,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了。

首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被学生层次不清逻辑混乱主旨不明的作文搞得痛苦不堪。逐渐意识到,现在的学生好像不大在意层次问题,写作文想起什么写什么,很少在动笔前有一个整体构思,尤其是写议论文,实在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在思考:问题出在哪里了?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概括能力极差,把握不住文章的内在脉络。

第三,一次月考试题中,一道考查概括能力的题得分率让我大吃一惊:满分不到5%,零分超过百分之90%,能得一点分数的都不是严格执行得分标准。

我不得不思考,划分段落层次、总结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这个问题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究竟重要不重要?人们反对划分段落层次、总结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的原因何在?

打开《新课标》寻找依据。新课标关于阅读是这样定义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是说,语文教学承载着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任务。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要“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必修课程《表达与交流 》要求“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所以,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表达,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依赖于划分段落层次、总结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的过程。

人们反对划分段落层次、总结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的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第一,由于以往教学过程中,老师自己对这个问题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生搬硬套教参,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变成了叫学生脱离文本死记硬背结论的过程,导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根本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样的结果让人们失望并误以为这种能力不需要培养或不需要用“分段”这种方式培养。第二,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思维能力,课本所选的文本,都是成人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思想认识水平很高,内在逻辑严密,而学生毕竟是孩子,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更强,理解起来困难比较大,因而易产生畏难情绪,加上引导不当,越学越糊涂,于是乎就满心厌恶,有的就干脆放弃。因此,归根结底是教学方法惹的祸。

《新课标》主张从“过程”角度设计课程目标,标志着语文课程从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转变到对学习过程的重视。逻辑思维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它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应用活动才能养成,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初步训练从分层开始。划分层次实际上是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从而让自己的表达也能条理清晰的过程。这个过程以理解句子的意思为基础,能弄清楚哪几句话是围绕一个意思而写的,一段中总共表达了几个方面的意思,这几个方面有什么联系,是不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如果能分清层次,说明理解了文本的句意和句间关系,逻辑思维也清晰;如果划分不清,首先是句意没有理解,如果句意理解了仍不能划分,那就是思维问题了。可以采用“从大到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从小到大”的方法。如果句意难理解,适合“从小到大”,如果句意不难理解,适合“从大到小”。所谓“从大到小”,是指先从整体入手,比如,可以先请学生思考这一段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每个方面由哪几句话表达的。所谓“从小到大”,是指先从理解句意入手,比如,先给每个句子标上序号,然后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下来“合并同类项”,即看看哪几句话是围绕同一个意思而说的,总共有几个意思。训练遵循“引——扶——放”原则,经过一定量的训练,学生的分层能力基本就可以形成了,就可以扩而大之,由给一段话分层,进而给全文分段,一定注意不要刚开始训练分层就同时进行分段训练,一篇文章只用来解决一项训练任务,循序渐进,能力逐步提高。分层能力基本形成后,运用“读写结合”原则,进行能力迁移训练,即要求学生写一段层次清楚的话,同桌互改互评,将不清楚的地方讨论解决,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思维不清的症结所在,同时也能够对症下药,这种训练不仅可以提高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提高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层次能够划分清楚了,就进入第二个层次的训练——总结段意。分层分段是一种分析能力的训练,而总结段意则是一种概括能力的训练。许多学生不明白“概括”是怎么回事。就词语的含义来说,它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总括;一是简单扼要。就语文能力中的概括能力来说,它是指用精炼的语言把文本的主要内容表达出来,所以,它实际上既包括一个去繁取精的思维能力,又包括了一个用概括性强的上位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因此,概括能力的形成比分析能力的形成难度更大。训练时可以分两步走:第一,先找出要点,第二,寻找合适的语言。找要点先划出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再划出关键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寻找语言时先考虑原文语言,如果没有合适的现成语句,再考虑把所划出的关键语句的关键词语整合,看能不能有一个词把其中的两个要点概括进去,然后把这些整合后的词语连缀成一句通顺的话。文、段的意思往往是多层次的,两层以上(含两层)的段落,先概括每一层大意,然后整合各层大意,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段意。要让学生知道,段意就是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有的有主次之分。并列关系采用“合并法”,即各层要点全取,整合成一句通顺连贯的话。递进关系采用“结句提取法”,即把整合成一句通顺连贯的话。有主次之分的,那就“取主舎次”。

我认为,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思维流程应该算是教给他思维的方法了。所以,训练时一定要先给学生解释清你所用的术语含义,并且讲清做这些事的意义,一方面消除学生盲目排斥的心里干扰,另一方面让学生清楚明白自己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概括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①说的是自己想当然的内容(实际是对原文理解有误)②层与层内容杂交(层次划分不清)。③要点不全(不会抓要点,分不清主次),④语言不精练(找不到恰当的概括性语句)。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概括的思维流程,我编了一句话“用原文的话或自己的话说原文的要点内容”。这句话可以理清学生思维中的两个盲点:一是所概括的内容必须是原文的主要内容。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训练概括能力的另一个方法是让学生多读报纸上的新闻标题,然后尝试用一句话拟标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就会显著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