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名专家受聘立法智囊团

 深山道人 2009-08-28
——任期5年防止立法中的短视行为
 
http://www.   2009-08-13   来源:京华时报  记者: 郭爱娣
 
 
本报讯(记者郭爱娣)昨天,30位法学领域的专家接受了政府聘书,成为本市政府立法工作法律专家委员会的第一届委员,任期5年。专家委员会将对起草中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拟制定的政府规章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全面审核。 

    先期介入立法

    据悉,本市拟提请人大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拟制定的政府规章草案,都将经过他们的审核。按照工作流程,草案在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讨论前,应先送交委员审核。在市政府常务会讨论草案时,专家委员提出的意见将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记者发现,受聘的专家来自北京主要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涵盖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等多个专业。 

    防止短视行为 

    “创建这个委员会,是专家参与立法的一种制度创新。”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周继东说,过去本市也经常召开专家论证会、咨询会,就某些立法难点、重点向专家们求教。但这种临时动议的咨询方式存在多种不足,比如,工作程序不规范,专家参与不深入,研究意见的针对性不强等等。 

    以后,委员们将以工作组会议的方式审核草案,相比起草规章的单位和部门,专家更注重草案是否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理念,是否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是否与相关法律制度相协调、衔接。 

    遵守保密协议 

    “过去我也多次参与立法,但都是非正式的。”中国人民大学行政法博导杨建顺获得聘书后说,“有了这么个平台,以后说话分量更重了。”据悉,起草规章的单位和部门,将配合专家委员会开展工作,为专家参与立法创造便利条件,提供充分的基础信息和资料。 

    “这项制度是把专家参与立法的时间点提前了。”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丽说,“过去,政府总是在征求意见阶段咨询专家,那时候木已成舟,专家往往难有作为。提前介入后,专家的中立身份会使部门立法更科学,更有前瞻性。” 

    另外,委员们还必须遵守保密协议。在草案出台前不得对外披露;未经市政府同意,不得在法律审核工作以外的场合使用委员身份开展其他活动。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京华网(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