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京都文艺】《送战友!沉痛哀悼居中柱同志!》(专辑)​总1577期2023年207期②

 新京都文艺 2023-07-26 发布于江西
喜欢常来看看!这里有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送战友!

沉痛哀悼居中柱同志!

《深切缅怀居中柱同志》
(2023年7月24日)

居中柱同志生于1938年9月8日,于2023年7月22日逝世,享年85岁。
居中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于1964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农学院农机专业,分配在重庆市水利局农机处工作,1969年调入市农委,再后来调到市政府办公厅农业处,二十多年来辛勤从事农业工作,其间下乡搞过四清,较长时间在农村蹲点,搞农机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长期与农业系统打交道。1980年3月19日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四十三年党龄的中共党员。
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政府立法工作特别是经济立法工作中被提上议事日程。1985年,居中柱四十七岁之际,市政府办公厅将他由分管农业的第三处调到研究室,负责有关经济法研究会和立法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政府法制工作生涯。对他来说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但他无条件服从组织决定,从头学起。
1985年12月成立市经济法研究会,他历任三届副会长和秘书长,到1994年换届终止。期间具体负责筹建、组织负责开展政府法制建设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得到广大会员特别是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学者的大力支持,对推进我市法制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6年8月10日办公厅决定成立法规处,负责政府有关规范性文件出台工作。同年9月至1987年1月办公厅安排他去北京参加全国经济法干部进修班学习,经考试各科成绩优良结业。1987年1月底回渝后,市政府办公厅正式成立法规处,由他主持工作。具体任务一是市政府有关法规性文件制定,二是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三是有关政府部门制定规章的协调,四是市人大、市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刚组建完法规处,他就与办公厅副秘书长王新章同志一起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政府法制工作会,赵紫阳同志还亲自接见了大会全体参会人员,并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一年是政府法制工作的起步之年,全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参加了三次会议:对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开展政府法制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各部门普遍搭建了法制工作班子。
二、审改了一批法规、规章。
三、完成了中国法制报重庆专版的组稿工作并见报。
四、举办三个研讨班,一是“体改与法制研讨班”。另一个是“立法研讨班”。
五、承办领导交办的法律咨询工作。
六、出版30期《法规工作参考》。
法规处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政府规章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行政规章制定工作程序的暂行规定》重府行政规章【1987】1号,于1987年1月3日公布,规定了全市制定规章的程序,使立法工作有法可依。
重庆市第一个规范经济发展的立法是
《重庆市经济合同管理实施办法》重府行政规章【1987】18号,于10月28日公布。
在立法方面:《重庆市建设用地管理办法》于1991年8月15日以重府令第24号发布。该规章对于理顺重庆的建设用地管理体制,尤其是划分国土局、规划局之间的职能职责,起到很好的作用。
执法监督方面:1993年3月全国第二次法制工作会在北京召开,省参会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全国第一例国有企业破产案件:1992年重庆市法制局在帮助重庆市针织总厂处理经济合同纠纷案过程中,向政府领导提出了破产建议。这一全国首个最大的国有企业破产案件的审计及职工安置等工作平稳进行,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并为促进市场经济步入法制轨道提供了经验,为探索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每一个立法和执法过程中,都有感人的故事,都充满了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政府法制工作的部署,根据重府发【1990】132号文于8月成立了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制局,局长刘成义,副局长居中柱、陈消。下设综合处、法规处、复议处、监督处。
1987年至1996年十年间,共编制法规规章汇编12本,其中第一本为1949年至1985年适用的规范性文件72件,其余11本共收集修定和制定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653件,还编写了政府法制工作专辑10本。
为了总结经验,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动政府法制工作,于1991年10月举办“政府法制工作专题研讨会”,收到有关论文40篇,另召集政府法制工作会议4次,将有关会议文件编成专辑10册,供大家学习参考,起到了总结实践经验,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工作的作用。
1987年召开市政府第一次法制工作会。1988年召开市政府第二次政府法制工作会。1991年12月在潘家坪召开市政府第三次法制工作会,会上重庆市人民政府对25个政府法制工作先进单位和49个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1994年6月22日,市政府召开第四次政府法制工作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汉卿同志在会上讲:“近几年来我市政府法制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这表现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法制意识有所增强,对政府法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建设得到加强,市县两级政府及市政府的多数部门都设立了法制工作机构;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的干部队伍,立法工作成绩突出……我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在全国省会市和较大市中,都名列前矛。”
在条件艰苦的条件下,他对青年人要求严格,边干边学,注意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他注意关心年青人的生活,刚建处时调来的年青人没分房,就住在办公室,洗澡都要到枣子岚垭他家去洗。1988年1月在办公室为局里两对结婚的新人组织了集体婚礼。每年新年或节日都举行团拜联欢会,家属都参加,全局同志互相慰问,活跃气氛,增进团结。有人生病了同志之间互相看望。1989年,建东爱人生小孩,当时供应凭证定量,用分配的泰国糯米在家学习蒸醪糟给他们送到医院。1994年,春节已分新房在国际村居住的李殿勋家庭有点小矛盾,中柱夫妇大年三十前去探望,回家途中走至文化宫中门时,因长年夜间工作引起的冠心病发作,吃救心丸后在街边坐半个多钟头才缓解,后慢慢走回家,两人吃点稀饭后迎来新年的钟声。
多年以来,他注意营造廉洁奉公、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1995年因私用公车自己掏钱,现在还保存有一张交100元用车费的收据。
1997年重庆直辖后,成立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升格为厅级,编制人员都有所增加,由高法院调来的张敏同志任主任,法制工作得到更大发展。他退居二线,在张主任领导下继续从事政府法制工作。由于管辖的范围更大,人口和行业更多,立法的权限更大,因此法制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也更高。仅1998年法规汇编收集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就达143件,每年修定任务十分艰巨。其中的故事更多,成绩更显著。
2000年1月,他正式退休。2000年被市人大常委会聘请为立法咨询委员至2003年换届,在市人大法工委工作三年坚持坐班。之后张敏主任到人大任职,由李殿勋任市政府法制办主任时,又被市政府聘请为立法咨询委员在法制办上班至2008年。退休后8年一直在法制战线继续发挥余热。
由于大家的支持,前后从事政府法制工作二十多年,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党员。在立法和法制监督过程中新旧体制的激烈碰撞,他更多地体会到改革的阻力和艰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需要几十年艰苦努力。正因为步履艰难,才需要无数先进分子去坚韧奋斗,开拓前进。令人欣慰的是留在市政府法制办工作的后来人,也是法制工作的接班人百分之百地超越了他,全部都是正处以上干部,多数是厅级干部,还有一名省级干部李殿勛同志曾担任重庆市副市长,现已调湖南省任省委常委。还有赵德明同志任大渡口区委常委。他们都成为了各级政府工作的栋梁之材。回顾他二十多年法制工作历程,就像拓荒的老牛,带领一群黄牛在政府法制工作这片荆棘丛生的处女地开拓前进。岁月如流,入党至今四十三年,时光是短暂的,但在祖国改革开放和法制工作的道路上,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为党的事业默默工作几十年,虽然他没有积累下金钱和财富,却能自豪而平静的回忆自己的一生。在他离开人世之际,可以告慰组织的是:他培养的少壮英才都崭露头角,茁壮成长,内心感到无比欣慰。他始终忠实于自己在党旗下许下的诺言,铭记一生,永远不会玷污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中国共产党为有这样的优秀党员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居中柱同志是妻子的好丈夫、儿子的好父亲、孙子的好爷爷,人民的好勤务员,他的精神永存,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悼居君仙逝》

作者:善谋

祭奠亡灵一烛香,音容难忘泪千行。

凭窗静默风吹雨,笺纸无词酒已凉。

——谢谢樵坪善谋先生!
(养老院认识的诗人!)

《居中柱,谢敏蓉金婚纪念》
作者:谢敏蓉

(一)

2018年除夕,是我和中柱金婚纪念日。时光如流水,五十年风风雨雨,我们一起走过,多少人生坎坷,我们携手共度。那些酸甜苦辣的平凡日子,那些相互搀扶的点点滴滴,是一本厚重的书,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认真品读。

(二)

1960年9月我们分别从成渝两地考入西南大学,就读于农学院农机系机化一班。短暂四年大学生活,我们从相识、相知到相恋。万宝山桑园,曾留下我们深深的足迹,翠绿的校园,曾撒下我们劳动的汗水,我们的青春之火,在这里熊熊燃烧,我们的人生航船从这里起航。

(三)

1964年8月22日,就在我22岁生日这一天,宣布了毕业分配方案,他留在重庆,而我分到河北。  

1964年8月29日上午,汽笛一声长鸣,我们洒泪而别。人去站空,只有深印在心里的照片和背后的留言:"不要忘记他(她)吧!”还有那深情的诗句:

飞吧,骄傲的鹰,

展开双翅,

飞到那遥远的北方。

南方的青松是不怕风暴的,

我们一定会再次重逢。

后来他分在重庆市水利局,而我却被“发配"到沧州地区,分到任丘县拖拉机站。以后漫长的五年中只见过一面。我们在渝冀两地分别下乡搞四清,蹲点,多数时间生活在农村,艰苦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共同的理想,我们夜以继日的工作,九死一生。而我们的恋爱,则是在几十封没有一个"爱”字的情书中度过的。看似无情却有情,真诚的友谊是山高路远隔不断的,它会随岁月的流失而更加灿烂,结出丰硕的成果。


(四)

七年多过去了,我们的友谊起了质的变化,终于结成了革命的伴侣。没有婚礼,只有1968年除夕的年夜饭。没有婚房,只有爸妈让出的双人床。没有婚纱,只有我俩及与双方家人的合影。没有誓言,只有藏于心底的深情。

幸福总是和痛苦相随。这一年由于路途的艰辛,我感冒高烧不止,回拖拉机站后不幸流产,失去了心爱的大女——我们爱情的结晶。但站上工友的轮番照顾又使我体会到人间难以言表的真情。

这一年我们还实现了相逢北京的初心。

(五)

婚后相距遥远的家仍然在一封封书信中。文革中我因右派父亲和家庭出身问题遭到批判,无缘从事专业工作,下放当了三年工人,离农机化的梦想越来越远了。他也因父亲国民党问题不能入党并调离原单位,祖国在激流中蹉跎,我们也在激流中抗争。在人生的最低谷,书信中的家依然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1971年春节是在任丘县唐召村度过的。在与养育我的老区人民团聚并挥泪告别后,我调回阔别近八年的故乡,分配到重庆巴县农机厂。

又一个十年,我们的两个儿子居勇、居梁在渔洞镇出生长大。我父亲的平反彻底砸碎了捆绑心灵的枷锁,而文革的结束则使我们一代人的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重负荷的农业和农机制造修理工作,一人带两个孩子的家务缠身,市县相隔两地分居的家依然是聚少离多。

1981年我调入市农机干校从事农机培训工作,在结婚十五年后我们终于有了一个真正的家。


(六)
……

(七)

毕业20多年了,为了使农民摆脱贫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梦想,我们苦苦探索,献出了青春,但收效甚微。实践使我们懂得了,只有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经济的振兴,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人生能有几回搏!已步入中年的我们,在八十年代中期毅然舍弃了原来驾轻就熟的农业工作,先后调入重庆市政府机关,从事更高层次经济决策工作。为了夺回失去的青春,我们夜以继日的努力,儿子心目中记忆最深的是父亲晚上加班亮着的台灯。

十五年的时光是短暂的,但在祖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上,留下了我们坚实的脚印,直至2000年我们俩双双退休。其间两个儿子都大学毕业,先后走上了工作岗位。

(八)

新世纪初,我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2001年我们的长孙居正奇出生。

退休最初八年,为了补回失去的时间,他先后在"人大"和政府兼任立法咨询工作,我从事社会审计,继续发挥余热。其间趁腿脚还灵活,我们先后到过昆明、成都、武汉、杭州、上海、苏州、扬州、西安等城市,游览了丽江、三峡、庐山、黄山、西湖、乌镇、同里镇、瘦西湖等风景名胜,还参观了延安革命圣地。

(九)

2008年冬天,因病到三亚休息,偶然经朋友介绍,在海南文昌高隆湾买了一套面朝大海的小房。从此我们停止了一切兼职工作,过起了冬天南飞,夏天去家乡成都避暑的候鸟生活。2010年我们还去了祖国的宝岛台湾。

2011年和2012年冬天,我们分别和年过古稀的嫂子、姐姐、姐夫一起团聚在文昌,饱览了海岛各地的著名风光。安享"南国鲜花是我们的笑脸,广阔蓝天是我们的画卷,金色太阳是我们的沐液,朵朵白云是我们的舞伴。"的幸福生活。

(十)

2013年初在海南文昌椰海尚品小区,我写完了对父母亲往事的回忆散文《永远的纪念》。在父亲被打成右派的20多年中,他在伤痕累累的苦难中挣扎,不顾个人名利,不求功利得失,为畜牧兽医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震颤着我的心灵。我相信,父亲是一位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感到无比骄傲,永远铭记的前辈。这年5月在成都召开了全家20多人参加的《父亲谢芳澄100周年诞辰》纪念会。此篇散文后来发表在重庆市委主办的《老同志生活》杂志2014年第四期,实现了我很久以来的心愿。

同年六月,因长期积劳成疾,中柱突发心梗,短短半年中做了三次冠脈造影,两上北京,最后一次在阜外医院由心内科主任乔作宾与日本医生矢岛同台手术,经过长达四个半钟头的艰苦努力,终于打通了百分之百堵塞的右冠,植入了两个支架。三次治疗经历充分显示了他坚强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一年是我们家史册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十一)

2014年5月,在毕业半个世纪后,我们班三十多名同学及家属齐聚重庆,在阳光灿烂的五月沿长江东下,参观了三峡及沿途风景名胜后,于5月13日回到魂牵梦萦的母校,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热情接待,并进行了座谈交流。


望断飞雁五十春,鬓际乌云缀霜辉。
阳光灿烂红五月,缙云学子聚山城。
巫山高峡荡平湖,嘉陵江畔喜相逢。
师生相拥忆往昔,挥洒青春终无悔。

送走学友后不久,又传来了喜讯,我们的第二个孙子居子然诞生了。


(十二)

2015年夏天,在成都姐弟团聚后,我们班部分同学再次相逢在雅安。9月我们来到美丽的贵州,游览了胜似九寨的荔波和著名的青岩古镇,并参观了遵义名城。

2016年12月,我们又有了自己的孙女居宸阅。

2017年9月全家在成都龙泉驿庆贺了中柱80岁生日,学友蔚霖赠诗一首:


松龄华诞沐金风,暑气尽消夕阳红。

半世艰辛付国运,满腔热血染乡彤。

嘉陵波涌千里碧,津门情结万载通。

曾燃熊熊青春火,坐看复兴也从容。

五十年过去了,当初的两个人已发展为拥有两对儿媳、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共9人的大家庭。虽然我们没有积累下金钱和财富,却能自豪而平静的回忆自已的一生。岁月的流失给我们留下了绺绺白发,事业的艰辛使我们额上刻满了条条皱纹,衰老毕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时不待人,我们会充分利用余下的黄金时间,过一段自由、轻松、自信的老年生活,去享受我们的夕阳人生,去圆那些积年的旧梦。

人说望月乃是望人生,望团聚,望期冀。那就用我写的《海边追月》一诗作为金婚纪念词的结尾:


我等待十五的月亮,
像回望童年的梦想,
岁月如河流入大海,
 留下朵朵白色雪浪。

我守候十五的月亮,
像青年盼鸿雁飞到,
手捧亲人深情信书,
梦里冀中变成蜀州。

我追逐十五的月亮,
忆青春雕塑的时光,
 嫦娥在海水中起舞,
掀起阵阵汹涌波涛。

我遥望十五的月亮,
和老伴在沙滩徜徉,
携手相伴慢慢变老,
白发在海风中飘荡。

2018年2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