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笔记-950309

 zhengyao 2009-08-28

一、案例:

1. 病例一:

(1) 右下腹、鼠蹊部很痛,为盲肠炎,此病患为慢性盲肠炎(阑尾炎):薏仁附子败酱汤

薏仁附子败酱汤=薏仁 10 附子 1 败酱草 3

薏仁~走下焦,胃癌用药 乐适舒、四妙散 … 皆含薏仁

败酱草~治肝疾病,肝指数过高者可加减败酱草

右下腹、鼠蹊部痛,为急性阑尾炎 ( 盲肠炎 ) :大黄牡丹皮汤 3 连翘 1 败酱草 0.5

(2) 辩证:若是左下腹、鼠蹊部痛为属肝经痛,方用 : 桂枝茯苓丸 3 元胡 1

右下腹为痛为阑尾炎。


2. 病例二:肩臂酸痛:

黄耆五物汤 3 +姜黄 0.5 桑枝 0.5

或 桂枝汤 2 黄耆 0.5 ~ 1 姜黄 0.5 桑枝 0.5

黄耆五物汤=桂枝汤 - 大枣+黄耆 ,因为黄耆五物汤 较贵

 
3. 病例三:颈筋紧、膏肓穴痛,尤其是单边可能风寒引起者

柴胡桂枝汤 2 羌活胜湿汤 2 细辛 1

针对阴虚者用药时需+甘露饮 或 玉女煎 或六味地黄丸 或 知柏地黄丸 滋阴即可

阴虚辩证:易口渴、或舌诊可见舌面光滑无舌苔、或舌苔中间剥落者

因为:细辛 大热

颈筋酸若上三味未效,且此人体质较寒,上方+当归四逆汤

 
4. 病例四:

春天多肝病,胃酸过多与肝经有关,胃溃疡、胃酸过多者:四逆散 3 海螵蛸 0.5 贝母 0.5

因为贝母较贵 亦可将贝母改为 牡蛎

若效果不佳+平胃散 1

若再未效 ,可用 吴茱萸 1 黄连 1

 
5. 血压三号:

(a) 桂枝芍药知母汤 10 大柴胡汤 10 防风通圣散 10 +山查 5 草决明 5 或

(b) 桂枝芍药知母汤 10 大柴胡汤 10 防风通圣散 10 +山查 3 草决明 3 茵陈蒿 4

合吃 4 ~ 6 克

去血脂肪效果较好

若拉肚子者太严重,大柴胡汤 改为大柴胡汤去大黄

防风通圣散 改为 双解散, ( 双解散=防风通圣散去大黄 芒硝 )

此方亦可改善尿酸高、痛风者

若有糖尿病者之高血压:上方+生脉散 香砂六君子汤 白虎人参汤

若是中等身材者,方用高血压二号

龙胆泻肝汤 少腹逐瘀汤 柴胡疏肝汤 膈下逐瘀汤 吴茱萸汤

可+防风通圣散 合吃 6 g


6. 病例: 青春痘: 木香槟榔丸 黄连上清汤

若肠胃肠不好者,可+ 香砂六君子汤

 

讲义 P62

二、六经的主证主脉

1. 太阳膀胱经,含僵直性脊椎炎亦属膀胱经的问题

外感初期:发热、恶寒、头痛、脉浮,

汗出恶风、脉浮缓者为中风,方用 柴胡桂枝汤 ( 属 桂枝汤证 )

恶寒、无汗、脉浮紧者为伤寒,方用 葛根汤 ( 属麻黄汤证 )

温病初起,亦有太阳病症状,但温病伴有郁热,故伴有口渴、脉浮数、恶寒轻微 或不恶寒,方用:

柴胡桂枝汤 羌活胜湿汤 泻黄散


2. 阳明病 ( 胃 ) :太阳不解,传入胃肠

体热、出汗多、不恶寒反恶热、口渴、脉大

未便秘者,柴胡桂枝汤 +白虎汤 或白虎人参汤

便秘者,大柴胡汤 +白虎汤 或白虎人参汤

或仍未退热者,+泻黄散 或 +调胃承气汤 或+ 黄连解毒丸 或+青蒿 或 +大青叶 皆可

若口渴喝水还不止渴者,可用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竹叶 石膏

若为 阳明腑证,可用 调胃承气汤 ( 胃 ) 或 小承气汤 ( 小肠 ) 或 大承气汤 ( 大肠 )

或 润肠丸 ( 便秘不严重者 ) 或麻子仁丸

可加 清燥救肺散 或 百合固金汤 或 紫苑 款冬花 以滋阴开肺气,因 肺与大肠相表里

针对 清燥救肺散,可用在口腔癌 喉癌 鼻烟癌 肺癌患者以 滋阴

 
3. 少阳病:口苦咽乾、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脉弦,或兼有表证 或兼有里证

方用:小柴胡汤 身体较虚寒者用 柴胡桂枝乾姜汤 ,身体较胖者可用 大柴胡汤

柴胡桂枝乾姜汤 川楝子 元胡 ,可用来治疗肝硬化 ,内含天花粉可软坚散结

肝经痛:柴胡桂枝汤 川楝子 元胡 郁金 香附 枳壳

颜面神经麻痹:嘴歪、眼歪斜、流目油 ( 口眼歪斜 ) :此关乎经络,勿针灸而破坏经络

眼尾嘴角为足少阳胆经,与肝相表里

方用:小柴胡汤 钩藤 蓁艽 木瓜

若歪斜在左边+血府逐瘀汤

若歪斜在右边+补阳还五汤

耳朵痛与少阳胆经有关,案例为 小柴胡汤+牛膝 车前子

(((3. 颜面神经麻痹:嘴歪、眼歪斜、流目油 ( 口眼歪斜 ) :此关乎经络,勿针灸而破坏经络

最快三天即可痊愈,最慢不会超过一个星期

眼尾嘴角与少阳胆经,与肝相表里

方用:小柴胡汤 钩藤 蓁艽 木瓜

若歪斜在左边+血府逐瘀汤

若歪斜在右边+补阳还五汤

左血右气,於医林改错中,血府逐淤汤 = 四逆散+桃红四物汤

流目油~+ 真武汤

故: 小柴胡汤 3 钩藤 0.5 蓁艽 0.5 木瓜 . 0.5

歪左边+血府逐瘀汤 1.5

歪右边+补阳还五汤 1.5

流目油+真武汤 1.5

合吃 6 克

方义:钩藤~使神经肌肉放松)))

 
4. 太阴病:脾胃虚寒证

无热、手足温、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有时腹满、口不渴、脉缓而弱,方用:

理中汤 或四逆汤


5. 少阴病:脉微细、欲寐、恶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方用 通脉四逆汤=四逆汤+乾姜

诸寒收引皆属肾,此为心肾阳气不足所致


6. 厥阴病:

阴阳错杂、寒证和热证混同出现,如 口渴不止、气上冲胸、心中疼痛觉热、饥而不欲食,有时呕吐蛔虫热是上热下寒的症候。

当归四逆汤 或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汤为常用 厥阴经药

 
三、六经传变及其互相关系:

1. 循经传:

2. 越经传

3. 直中:起病就出现三阴的症状,如吐、利、畏寒 … 等,可用 通脉四逆汤

4. 里转表:病人正气渐复的现象

5. 合病:两经或多经同受邪

柴胡桂枝汤~少阳、太阳病

羌活胜湿汤~太阳病

葛根汤~阳明病,

若兼见头痛 需加 川芎

6. 并病:一经症状未解,又传一经。并病多由转变而成
 
 
——————摘自以下网址:http://www./doct2/2006/dd.htmhttp://www./doct2/2006/cc.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