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31日08:42 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讯 东北向来是避暑胜地,然而今年东北的凉爽显得尤为突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室副主任毛留喜表示,入夏以来,东北地区中北部持续低温阴雨,导致农作物发育期延迟,营养生长明显不足,作物冷害特征逐渐显现。
东北今夏有点湿 有点“凉”
相信东北当地的朋友都有同感,这个夏天较往年来说明显雨多气温低。入夏以来,东北地区中北部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大部地区6月1日至7月22日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阴雨日数达30-44天,日照时数偏少50-130小时;其中,黑龙江大部地区降水偏多2倍,作物生长前期光热条件明显偏差,这是近年比较少见的。 以避暑名城哈尔滨为例,哈尔滨凉爽的夏天闻名世界。今年6月份哈尔滨的总降水量创下1961年以来的极值(166.2毫米),长时间阴雨导致哈尔滨今年凉爽非同一般。据历史气象资料显示,哈尔滨的低温也频频上榜,6月份只有两天最高气温达到了30℃以上,也都不到31℃;6月到7月上旬,哈尔滨的平均气温(18.7℃)比历年同期低1.6℃,比去年同期低3.1℃,创1961年以来同期的次低值。这个气温,让已经习惯冰爽的哈尔滨人都觉得有点“凉”了。 聊起东北“反常”的天气,毛留喜说,今年6月份以来“多雨寡照”的天气其实都缘于“东北冷涡”。“按照以往的正常规律,一个‘冷涡’形成会造成3天左右的天气异常。往年6月份里,哈尔滨上空也就三四个‘冷涡’光顾。但今年不同,从6月到7月中旬,先后8个东北冷涡光顾哈尔滨,且持续时间长,一个‘冷涡’常常影响天气4-5天,这也是今夏哈尔滨市民感觉常有雨的原因。” 东北多雨的时节一般在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专家分析,6月到7月中旬的异常持续多雨,会与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正常多雨时节连在一起,因此东北今夏可能要以凉爽为主旋律了。
低温阴雨促使作物冷害特征逐渐显现
受低温阴雨天气影响,黑龙江和吉林大部作物生长发育速度明显迟缓,显现出作物延迟性冷害的典型特征。其中,一季稻发育期较常年偏晚了2-4天,预计8月上旬进入抽穗期;水稻有效分蘖数也比常年偏少2个左右,植株矮小。目前春玉米处于孕穗阶段,预计还需3-5天才能抽雄,发育期普遍较常年推迟了3-7天;大豆发育期推迟了2-10天,生物量不足。 今年真是绥化市极为特殊的年份,4月下旬到5月底40多天滴雨未下,从5月末到现在又基本天天在下雨。没有丝毫停顿,我们的工作就从抗旱转入防汛。”6月25日,忙碌中的绥化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海波向记者讲述了那里的情况。
的确,大汛,几乎是一夜之间来的。从4月下旬开始,绥化市经历了历史少有的苗期干旱。5月底,渴盼的降雨终于来了,可是这雨下上还就不停了。尤其是17日到22日的这场降雨过程,与伊春接壤的东北部降雨量超过150毫米,造成了呼兰河支流努敏河水位暴涨,达到历史最高水位。就这样,刚刚还在为没有雨发愁的人们,马上又为雨太多而焦虑。从抗旱立即转入防汛,绥化市进入角色过程很快也很及时。据悉,在这次努敏河的汛情中,当地物资、人员准备都很充分。在洪峰到来前,绥棱县地处行洪区两个屯子的人员1天内被安全转移,沿河各单位的人员也全部上岗到位巡视堤防。受洪水威胁的绥北公路被提前封闭。25日下午,洪峰即将通过绥棱县下游的北林区。 今年,和绥化市的气候有相似经历的地市还有不少。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6月以来,我省除鸡西市降水量与历史同期持平外,其它地区降雨量普遍较历史同期偏多,其中黑河、齐齐哈尔、绥化、伊春南部尤其偏多。特别是17日以来,发生了本年度最强的一次降雨过程,呼兰河流域平均降雨55.7毫米,其中通肯河流域平均降雨70毫米,努敏河流域降雨74毫米。而从常规看,我省历史上在6月份出现这样强度降雨的几率很小。 不过如努敏河一样水位暴涨的河流并不多。目前,除一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一定量级的洪水外,大江大河的水势仍相对平稳,有6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运行,目前正按调度计划有序调控泄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房建认为,今年以来,我省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先是苗期罕见的特大干旱,紧接着是6月份至今长时间、大范围降雨实现了旱涝急转。鉴于这种气候的极端性、突发性和目前防汛形势的严峻性,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现象,大家还必须充分做好各种准备。不排除发生大汛、恶汛的可能,也不排除再发生一次涝旱急转的可能。我们能做的就是不麻痹大意,不能再按常规作业,将各种准备都做得更加充分一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安全和生产的威胁。
佳 木 斯 市 乡 镇 降 雨 量 表 (单位:毫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