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泸州导游词

 mrb8 2016-09-05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泸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泸州市为四川省省辖市,位于四川省东南川渝黔滇结合部。地理坐标北纬27°39′-29°20′,东经105°08′-106°28′,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幅员12,243平方千米。共有40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8.47%,39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苗族占总人口的1.26%,其次是彝族、回族、满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等。1996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为下辖三区四县(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至今。
  中心城区实现“双百”目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1.0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100.97万人。县城和集镇建设有序推进。泸县完成县城道路改造和绿化、亮化工程,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合江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通过国家爱卫办综合考评,县城西扩加速推进。叙永县同步推进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鱼凫古街入选“四川十大最美街道”。古蔺县启动金融商贸综合体建设,县城规模扩大、品质提升。完成了31个镇乡规划编制。全市城镇化率达41.7%。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古叙的煤、硫铁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国家把开发古叙的煤、硫铁矿列入“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由于本区地质条件复杂,夏季阵性暴雨和江河溪流冲刷强烈,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境内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环境灾害时有发生,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泸州市生态环境总的特征是:土地开发较为合理,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野生动植物受到保护,资源开发按规划实施,自然灾害较为发育,自然保护区建设急待加强。  
  【行政区划】
  2009年全市有85个镇,43个乡,其中民族乡8个,街道办事处14个,村委会1472个,社区居委会229个。
  江阳区:幅员面积649平方千米,辖10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1个景区办事处;
  龙马潭区:幅员面积340.8平方千米,辖7个镇、2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另有高坝厂区办事处与罗汉镇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34个社区、57个村委会、1050个农业合作社;
  纳溪区:幅员面积1150平方千米,辖12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38个行政村、1844个村民小组、20个社区、3个居委会;
  泸县:幅员面积1532平方千米,辖19个镇、251个农业村、41个社区;
  合江县:幅员面积2422平方千米,辖17个镇、10个乡、284个行政村;
  叙永县:幅员面积2976.9平方千米,辖11个镇、14个乡(其中民族乡5个)、230个村、1811个村民小组;
  古蔺县:幅员面积3182.3平方千米,辖26个镇(乡)。
  【泸州历史】
  夏、商时属梁州之域。
  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同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有包括泸州在内的大片土地。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 封苏嘉为江阳候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置犍为郡,领江南朝刘宋、齐置东江阳郡。
  肖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 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 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属重庆路。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省,九年(1376年 ) 直隶四川布政使司。
  清嘉庆七年 (1802年) 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置永宁道,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泸县解放,泸州先后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 (相当于省级) 、泸州、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地级)、泸州专区专员公署(地级) ,泸州市(川南行署辖、地辖)所在地。
  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
  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 原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叙永、古蔺5县划归泸州市。

泸州市气候概况


  合江县九层岩长江江面海拔203米,为最低点。叙永县罗汉林羊子湾梁子主峰海拔1902米,为最高点。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北部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部山区气候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之分,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1℃—18.5℃,年平均降雨量748.4—1184.2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无霜期300—358天。土地肥饶,物产富庶。具有春荣、夏艳、秋实、冬秀的江南特色。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交织成网。境内长江航道133千米,入境水量2420.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691亿立方米。近30年,长江最高洪水位18.86米。
  【气候】
  一、泸州市总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气候对发展经济的影响,总的气候特征是:全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其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其主要成因:地形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秦巴山岭、云贵高原的屏障作用,全市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区。大气环流影响:主要受北方大陆干冷季风与南方海洋暖湿季风交替活动的影响。冬半年主要受苏联西北利亚和蒙古到新疆一带东南下的大陆干冷空气团的控制。夏半年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高压控制。
  气候对发展经济的影响:冬春两季由于受北方南下的干冷气团的影响,造成冬春少雨,冬干、春旱相继。春播期常受北方冷空气南侵的影响,造成寒潮或低温阴雨,致使出现烂种烂秧现象,影响水稻的适时移栽。
  初夏:当青藏高原高压活动频繁时,常常出现连晴少雨天气,造成夏旱,对已栽水稻生长不利。
  盛夏:西太平洋高压西伸北招,全市被西太平洋高压脊西部主体控制,造成伏旱高温,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当副热带高压东撤南退时,我市易出现暴雨、洪涝、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北方冷空气开始南侵,在云贵高原的阻控下,冷暖气团汇于川南上空一带,造成低温阴雨天气,给秋收秋种带来不利,同时也不利于秋收作物有机物质的积累,影响产量和品质。
  冬、春季当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时,天气寒冷,旅游人员骤减,盛夏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市时,天气闷热,旅游人员相对减少。
  二、平均气温与温差特征年平均气温17.5─18.0℃,年际之间的变化为16.8─18.6℃ 高低年间相差值为1.8℃,最冷月(一月) 年平均气温7℃左右,最热月(七月) 平均温度27.5℃,年较差(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约为20.5℃,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1℃左右。全市7、8月份气温变化最小,冬季(12─2月) 气温变化也不大,春季气温上升急剧,秋季气温下降迅速。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全年气温日较差为6℃左右, 最大月是8月,平均日较差达8℃以上, 最小月12月平均日较差4℃左右。
  三、日照时数、平均积温
  四、降雨量
  五、霜期、降雪期:泸州市无霜期长在300天以上,降雪甚少,个别年份终年无霜雪,适宜作物生长期长。
  六、季风、风向、风力:泸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瞬间风速≥17米/秒,称为灾害大风,10─12月出现大风的概率小,春秋季多为寒潮大风,风向偏北,风力大,持续时间长,范围较广,夏季多为雷雨大风,这种雷雨引起的局部大风,常伴有冰雹,一般出现在下午和晚上,影响范围小,持续时间短,风力大。
  七、主要气象灾害,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61─96)年气象资料分析,对泸州市农业生产威协最大的是(7、8月)高温伏旱和(5、6月)连晴夏旱,其次是3、5、9月低温阴雨天气,以及洪涝、冰雹、大风。它们发生的次数多,危害范围广,后果严重,近年发生的强度变化大,是泸州市的主要气象灾害,也是制约泸州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4─5月是季节交替,也是冷暖空气交替影响泸州市的时期,多强对流天气,易产生大风,冰雹天气,出现频率为42%,此时正值小春作物灌浆、成熟、收割,因此,大风冰雹对小春作物危害最大。如1989年泸州“4.20”和1993年泸县“4.24”的风雹灾害,大家仍记忆犹新,不仅给农业造成巨大损失,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威协。
  2、5─6月是夏旱发生的时段(除叙永外)出现夏旱的频率达30%以上,古蔺高达59%,此时正值水稻栽插不久,将造成禾苗干枯死亡,1969年夏旱长达60天以上,严重影响我市的大春生产。
  3、7─8月伏旱出现的频率为42%以上,合江高达71%,对大春作物危害最大,造成减产或者无收。1971年伏旱长达46天以上。
  4、低温、阴雨是农业生产的内伤,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面最大,特别是对早稻、再生稻、晚稻的危害尤为突出。5月出现低温阴雨的频率为47.5%,合江高达66.7%;9月份出现的频率在65.5%。1994年9月出现低温阴雨造成再生稻、晚稻大面积减产。
  5、暴雨主要发生在6─8月,其发生频率在56%以上,造成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冲毁庄稼、农田,给经济建设带来巨大损失。1968年7月2日,全市雨量多数达170mm以上,其中市中区达239.0mm。
  生态环境: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属准南亚热带气候。正是由于有这独特的气候资源,辅以肥田沃土,使泸州市连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山青水秀,素有“川南鱼米乡”的美称,是四川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
  辖区内,有大小江河70余条,在一座座红绿相间的山丘中迂回环绕;大小水库400多座,像一颗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这122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水域中生活着多种水生生物,其中不乏珍稀鱼类。全市地势南高北低,平坝、浅丘、深丘、山地相间。山中有丰富的竹木资源,有地球上亚热带同纬度上至今保存较完好的原始森林,林中有多种珍贵的树种和野生珍稀动物,专家誉为地球上罕见的“亚热带阔叶林天然植物园”。勤劳的450万泸州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植树造林,使曾经被毁掉的森林基本得以恢复。现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6.73%,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存物种起了极大的作用,为维持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其生态效益大大超过经济效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