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礼记》 143、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144、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14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不合乎礼的要求。 146、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147、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149、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 (《礼记·檀弓下》) 15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 1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正确。 154、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礼记·学记》) ,然后就可以做人的老师了。 155、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礼记·乐记》) 而不讲俗套)的简朴活动。 156、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礼记·乐记》) 平,便可以达到移风易俗、天下太平的目的。 157、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158、子曰:“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事来)。” 159、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礼记·坊记》) 160、子曰:“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 进行分析,找出最佳方案)用不偏不倚的办法对待百姓。” 161、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 意的事,就不应该加到别人身上。” 162、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 【译文】孔子说:“身居高位的人,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面的人,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 行为,规规矩矩做事,不求别人,这样别人便无怨恨之心了。(一个人应该)上不怨恨天,下不归咎 人。” 须从低处开始。” 164、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大事,首先要得到人才,选拔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 取决于(这个人)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他有没有)仁心。” 165、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译文】孔子说:“喜欢学习的品格接近于智慧,努力行善的品格接近于仁爱,知道羞耻的品格接近 于勇敢。一个人懂得这三点,也就懂得如何修养自己的品德了……” 166、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孔子说:“(世间事物很多)要从多方面学习研究;学习研究遇到疑难,要认真仔细地请教 别人;请教之后,自己还要作一番思考;思考之后,还要判断出是非得失;事事明确后,就切切实实 地去做。” 167、子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孔子说:“(真诚是天理赋予的)所以由内心真诚而达到明晓事理,这叫做先天的本性;由 明晓事理而达到内心真诚,这叫做后天的教化。做到内心真诚,一定会使人明晓事理;明晓事理,也 一定会使人内心真诚。” 168、子曰:“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译文】孔子说:“诚心用形象表现出来,形象表现出来便很显著,显著的表现便很明晰,明晰的表 现便见诸行动,见诸行动后不断地变,变了以后便能达到高的境界(出神入化)。只有天下最大的诚 心能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高境界。” 169、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译文】孔子说:“君子尊崇天赋予的道德本性,又通过求教和学习,使自己的道德既进入宽广博大 的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细妙之处;既有极端高明的修养,又能遵循不偏不 170、子曰:“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礼记·中庸》) 171、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译文】世间的万物一起生长而不相互伤害,各种规律共同存在而不矛盾。小的道德很多,都在分别 推行着,大的道德却在一直支配着人们,从这里就可表现出天地之大(无所不容)了。 172、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译文】一个君子的主张和作为,看来平淡但不令人厌烦,虽然简约但却文雅,温和中显出道理来。 能知道由远及近的道理,风向来自何处,从一点小事上能看到大事。这就可以说进入道德之门了。 173、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174、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礼记·表记》) 175、子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礼记·缁衣》) 176、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影响他的好名声。” 177、(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礼记·儒行》) 178、(子曰:)“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180、(子曰:)“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182、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 了。 18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以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18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礼记·大学》) 念真诚。 185、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礼记·大学》) 18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87、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 188、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这样,国家的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