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中国政区3000年

 蜀南孺子牛 2009-09-24
导读历史嬗变共和国六十年政区变迁老省城的身世浮沉边界风云一脚踏三省未来的另一种可能
discovery.163.com
  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实行郡县制算起,我国的行政区划已经历近三千年的漫长历史演变。
  地图上,行政区域边界只是一条细细的、由小圆点和不长的线段相连接的标识;生活中,人们却很少从思想中眺望边界的山水,也不太容易在实践中体会和触摸它。偶尔在火车上听到广播员介绍列车正经过某某大河,进入到某某大省境内,在朦胧中完成从一个省到另一个省的界线跨越,这是许多旅人对边界概念的模糊记忆。
  然而,行政区划绝不只是个模糊抽象的概念,也不仅仅是政府档案柜中发黄的图纸,它也是权力的界线,利益的界线,甚至是道德的界线……
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嬗变

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实行郡县制算起,我国的行政区划已经历近三千年的漫长历史演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将天下六合为一,建立了强大的统一王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并分天下为36郡。这一创举,开全国行政区划之先河,为我国行政区划制度奠定了基础。以后各代,虽有汉州、唐道、宋路的变化,但基本上没有跳出这一框架。元朝在地方创立了行省制度,这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历经明、清及民国的不断发展和调整,演变至今天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区。

 
两难困境,一个怪圈
  就中央政府的主观愿望而言,是力图尽量简化层级的,一方面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可让地方享受较大的分权,既促进地方发展,又不担心割据分裂。但几千年来,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分配有如不停摇曳的钟摆,从未稍息。
  事实上,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一个难以走出的怪圈,即在王朝初兴之时,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政区划分较为简单;当中央王朝式微之时,常用加重地方一级政区官员权力的办法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政层级开始膨胀。[详细]
 
山川形便,犬牙交错
  所谓“ 山川形便”,是以自然山川、河流作为行政区的边界,使自然区与行政区管辖范围相对吻合。人们根据地域综合体之间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进行划分,从而形成自然区。这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但往往会形成“形胜之区,四塞之国”,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却不利于中央集权。
  元朝建立后,吸取了历代地方军阀据险割据、对抗中央的教训,以政治统治、军事战略需要为第一原则,采用“犬牙相入”之法,人为地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给若干个行省,其用意在于控制地方。[详细]
 
民族自治,承前启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代王朝版图内无论是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地区,还是进行间接统治的地区,都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尤其边疆地区更是如此。这一特点,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政区制度中来。秦汉实行郡县制,但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与县同级的“道”,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专设行政区……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此消彼长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在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交织中不断发展。直到今天,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仍然是既继承历史传统,又出现了许多适应时代发展创新因素的综合产物。[详细]

地图杂志 2009年3-4月号

资料来源:地图杂志社

秦
共和国六十年政区变迁

行政区划的变迁,无不随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脉搏跳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中国的行政区划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六十年来,各级别政区建设不断出现新面貌。

 

共和国60年行政区域变迁的典型案例

 

共和国60年行政地图变迁

 
点击图片查看下页

1949年行政区划

六座百年老省城的身世浮沉

20世纪上半叶,华夏大地战乱迭起,军阀割据,政权更替,一级行政区划屡作变动,连带着省会城市也频繁迁移。截止到1968年,首府们各归其位,其中六座自清以降的百年老省府被取消了省会城市的建制,成为普通的省辖市。沧海桑田、风水流转,个中滋味莫说省内人士要心绪起伏,闲坐静观的别省人都难免唏嘘,不自主地生发出“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激昂之情。

 
首府1号:齐齐哈尔
别称:鹤城
所在省份:黑龙江
始任首府时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卸任首府时间:1953年
该省现任省会:哈尔滨[详细]
首府2号:吉林(市)
别称:江城
所在省份:吉林(省)
始任首府时间:康熙十五年(1676年)
卸任首府时间:1954年
该省现任省会:长春[详细]
首府3号:保定
所在省份:河北(清称直隶)
始任首府时间:雍正二年(1724年)
卸任首府时间:1958年(省会迁至天津), 1968年(省会迁至石家庄)
该省现任省会:石家庄[详细]
首府4号:开封
所在省份:河南
始任首府时间:元至元二十五年
(1288年)卸任首府时间:1954年
该省现任省会:郑州[详细]
首府5号:安庆
别称:宜城
所在省份:安徽
始任首府时间: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
卸任首府时间:1949年
该省现任省会:合肥[详细]
首府6号:桂林
所在省份:广西
始任首府时间:元至元二年(1336年)
卸任首府时间:1912年,1949年
该省现任省会:南宁[详细]
边界风云:一个边界谈判者的回忆

行政区域界线不仅是政府的档案柜中发黄的图纸、地形图上的蛇行线、不仅是山、道、水、屋、树的构成,也是利益的界线,道德的界线,权力的界线。当利益的趋动力开始加速,道德的界线成了被忽视、被回避、甚至被刻意隐藏的存在,那么,代之而起的必然是争执、争抢和争斗。
  离现在并不遥远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浙江省宁海县与三门县的“十二棵松事件”,死十余人,伤几十人;缙云县与永嘉县边界发生大规模械斗,一个县委常委、人武部长赶去阻止,踩了当地山民埋设的土制地雷而殉职;浙皖边界著名的清凉峰争议闹得最凶时,浙江方浙川村的支部书记让人抬着棺材上山与对方拚命,声言活着要守住清凉峰,死了就埋在当地,成为清凉峰的鬼……这样带血的记录还有很多。虽年深月久,但发霉的纸片上仍隐隐然有杀伐之声。

 

“勘界不扰民”:浙赣线谈判

  最后,七大本厚厚的地图装订成册,七大本技术资料成果和文字资料成果被装订成册,一本约三万字的《浙江省与江西省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定稿草签。我情不自禁地双手捧起一本地图册,把它贴在胸前,贴在脸颊上,然后在封面上深深地印上一个吻,就像亲自已的孩子一般。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之动容,大家都知道,这可是我们上百号人的心血!后来我们做了一个统计,浙赣线全线贯通标绘在1∶1万地形图上的红线,足足有33米长。七本边界线地形图如果平铺在地上,有一个标准篮球场那么大。边界线上埋设的界桩加起来足足有6吨重,而其中的大多数,是靠当地民工手抬肩挑运上千米高山的。 [详细]
 踏遍青山:浙闽线勘界
  尽管双方观点在实地的差距只有数十米,而从图上看则只有区区几个毫米,但这都是本质问题,所以双方坚持自己观点的意志都十分坚决,在短短4天的谈判中并没有丝毫松动,甚至连溪两岸一些零星的土地争议也越谈越远。
  直到1999年10月18日在浙江瑞安举行的第五轮谈判中,双方才最终同意以寿泰溪中心线为两省泰寿段分界线,但遗憾的是,两县在图纸上没有签字,也没有形成文字协议和纪要。不管怎么说,问题终于都解决了,浙闽线实现了全线贯通。 [详细]

苏浙边界的太湖之争

   浙苏两省解放后,为了统一太湖地区的剿匪,华东军政委员会于1949年7月设立苏南太湖剿匪指挥部和太湖行政特派员办事处(简称太湖办事处)。1950年11月21日,经内务部核准,由华东军政委员下令,将浙江省所辖的南太湖区域划归苏南太湖办事处。1952年12月,内务部同意新建太湖区。1953年3月18日,改太湖区为县,称震泽县。1960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震泽县,原区域并入吴县。太湖就这样划归江苏。但是,关于太湖的争议并没有停止过。 伴随着时断时续的明争暗斗,太湖流域跨入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时代。太湖对湖州的制约和湖州对太湖的热盼日益凸现,交织在湖州人的心里,成了挥之不去的隐痛。[详细]
一脚踏三省, 鸡鸣闻三边

云南的鸡叫,在四川和贵州都能听到,听起来似乎有点玄乎,可这并不是开玩笑,如果恰巧某个村子或着小镇位于三省交界处,那么的确是能“鸡鸣三省”的。在我国,这样的地方算起来能有40多处。

 
pic
白浪街
白浪街位于鄂、豫、陕三省交界的白浪镇中,三省居民杂居其中。虽然此街长不足百米、居不过百户,却有一个很大的名号:“三省一条街”。而且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湖北省郧县白浪镇和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均在此设有基层政府。[详细]
 
pic
廿八都
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坐落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廿八都是个名副其实的“江南古镇”。但与周庄等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相比,又会发现虽然同为古镇,它的风格却迥然不同。[详细]
 
pic
水田寨

随着干旱日趋严重,贫困群众人畜饮水日趋困难。深距离打井或远距离拉水,成本加大,降低了生活水平。水资源相对不足而又严重流失,是一些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详细]

 
pic
新平堡
新平堡镇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山西天镇县,位于天镇县最北部。在这里以古长城为界,北部是内蒙,南部的西边是山西的天镇县,东边就是河北省的怀安县。[详细]
50个省,未来的另一种可能
   现行的省级区划承继自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建立后,改“山川形变”为“犬牙交错”,打破过去以山川河流为分界的自然地理区划,采用省际边界交错分配的办法。它从空间上进一步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某些省份凭借山川天险成为“行塞之国”,发展地方割据实力。但是,人为对自然经济区完整性的破坏也牵制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商品交流日益频繁,地域分工协作加强,犬牙交错的省级边界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从长远发展来看,省级行政区的进一步分割组合与增加数量、缩小辖境以提高地方行政效率,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但省级行政区划的改革、调整是一个很复杂而敏感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又要同时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和谐等人文要素,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求上下而求索。[详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