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免费"商业模式改变了什么?

 isoway 2009-09-29

直到10年前,市场上充斥的免费品还都可以归为经济学家们所谓的“交叉补贴”(cross-subsidy)产品——你免费获得一件产品的同时,为另一件产品或服务付费。然而过去10年间,一种新的免费策略开始出现,这种新模式并非基于交叉补贴,而是基于产品自身的成本正在迅速下降的事实。

当企业的主要成本正加诸于“硅”之上,免费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宿命,而非是一种选择。20世纪是从牛顿力学过渡到量子论体系的世纪,我们在“原子标度”效应(atomic-scaleeffects)方向上的探索才刚刚起步,它们都来自于革命性的新材料——半导体(微处理器)、铁磁混合物(存储器)以及光纤材料(带宽)。在历史长河里,这三种物质都还是新生事物,它们还有很多值得探索之处。我们尚处在对一个 新世界[11.50 -3.04%] 漫长的发现之旅中最初的那几十年里。

不过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被互联网技术浪潮所席卷的所有事物都在走向免费,至少与我们消费者相关的那些产品是这样。先是存储器,然后是带宽(免费的YouTube),再到处理器(免费的Google)。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在充分竞争市场,商品价格将趋于边际成本——没有哪个行业比互联网产业的竞争更充分,每一天,数字信息的边际成本都在下降,并趋近于零。

其结果便是,如今我们拥有了两大力量在推动免费商业模式的前行。其一是吉列式的交叉补贴模式正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产业;其二便是任何与数字网络相关的事物,都将很快感受到极速下滑的成本所带来的影响。技术的廉价化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真正新奇的是,一切产业都以如此迅猛的速度迈向数字化,实现规模经济。

免费商业模式到底有多少种呢?虽然可能有上百种,但可分解为如下六种模式:

●“免费增值模式”

免费品:网络软件和服务,部分内容。免费对象:普通(简版)用户。

该模式由风险投资家FredWilson提出,是媒体订阅模式的基础,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一。它又可分为如下几种形式:从免费到付费的内容分级,或者一个额外的比免费版带有更多特性的“专业”版网站或软件。传统的免费派送,比如给母亲赠送婴儿尿布,制造商都得花钱,仅能免费派送极小数量的产品,以此诱惑消费者。但就数字产品而言,这种免费品与付费品之比却倒了过来。一个典型的网站通常遵循1%法则:1%的用户支撑起其他所有用户。这种模式的可行之处在于,服务其他那99%的用户的成本几乎为零,甚至完全能够忽略不计。

●广告模式

免费品:内容、服务、软件等等。免费对象:所有人。

基于互联网的广告模式正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包括雅虎按页面浏览量付费的横幅广告、Google按点击率付费的文本广告、Amazon按交易付费的“会员广告”。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接着兴起的是下一波广告模式:付费的内置搜索结果、付费的信息服务清单,以及对某些特定人群的第三方付费。

●交叉补贴模式

免费品:能促使你去购买其他互补品的任何产品。免费对象:每一个终将进行购买的人。

沃尔玛的最新热门DVD仅售15美元,它靠提供低于成本价的DVD诱惑你进去,在你进去之后他们可以再卖给你一台洗衣机。在圣保罗的一个喧闹角落,摊贩们抛售着最新的当红乐队BandaCalypso的CD,这些CD未烙上任何唱片公司的标签,但它们并不是盗版。Calypso将自己的CD主盘和海报派发给镇上的摊贩,他们允许摊贩拷贝这些主盘并出售它们,同时独得所有的收入。这是因为卖唱片并非Calypso的主要收入来源,他们的主营业务是商业表演。Calypso在各镇之间来回巡演,由于事前超便宜CD的宣传造势,演出场场爆满,让他们有钱买下一架私人飞机。

●零边际成本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