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业规划

 nydia 2009-09-30
浦东新区商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二)

三、“十一五”浦东商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
(一)指导思想
在浦东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功能片区规划框架下,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指导商业发展和商业布局。新区商业的发展和规划布局要坚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与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与会展、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相结合、与不同规模商业企业的生存发展相结合、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等基本原则,着力解决目前新区商业发展和布局中的突出问题,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商业体系,全面提升商业的能级,增强新区商业的辐射能力。

(二)发展目标
1、总体定位
浦东新区商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抓住WTO分销业全面开放、上海筹办2010年世博会和浦东作为上海四个中心核心区域建设等机遇,充分体现“高度开放、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依托浦东独特的区位、资源、市场等综合优势,与浦东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相融合,以优化布局、提升功能、创新机制为原则,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发展新型业态,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浦东新区商业的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力争用2-3年时间,以完成新上海商业城二次开发改造和初步建成特色商业圈为标志,初步形成由中心商业圈、特色商业圈、分区商业中心、居住区商业构成的商业发展总体布局构架。在2010年前,以全面建成张杨路市级商业中心、新国际博览中心会展商贸区、提升完善小陆家嘴金融区商贸功能,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标志,把浦东真正建成上海现代商业的标志性地区。
2、基本功能定位
(1)以集聚中高档精品百货、品牌专卖等为主的时尚商业功能;
(2)以集聚演艺文化、特色餐饮、综合娱乐、影视传媒等为主的休闲文化功能;
(3)以集聚商务办公、研发设计、信息发布、商品展览、会议研讨、酒店服务等为主的现代商务功能
(4)以集聚国际性和区域性采购中心、营销中心、分销中心、品牌代理中心、大型生产资料要素市场为主的贸易流通功能;
(5)以集聚主题公园、城市景观等为主的都市旅游功能;
(6)以集聚交通枢纽商业、社区便利商业为主的生活服务功能。
3、预测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5亿元,年均增长10%;
商品销售总额6770亿元,年均增长15%。
4、发展战略
(1)两个并举
巩固本地消费基础与吸引外来消费并举
提高都会商业繁荣度与区域消费便利度并举
(2)三个结合
商业与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
商业与交通有机结合
商业与会展、旅游、文化、住宅等相关产业有机结合
(3)三个依托
依托重点产业区
依托现代集居区
依托主题功能区

四、“十一五”浦东商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按照 “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要求,围绕建设“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和新区“1+4+4”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框架,浦东商业工作的重点是按照四个层次的商业发展布局,集全区之力,形成与现代化新城区相匹配、与功能区发展格局相配套、与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相适应的商业体系和格局。
(一)推进张杨路商圈的规划、建设和改造,使之成为上海最有特色和规模效应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市级商业中心之一。
1、推动新上海商业城的二次开发改造。重点:
(1)加大形态改造力度。以《新上海商业城二次开发改造控制性规划》和规划部门批准的城市设计为导则,改造中心广场、新大陆广场、南北步行街和张杨路沿线大楼的外立面,建设好张杨路、浦东南路、世纪大道三大入口广场。
(2)加大业态布局调整。业态调整以“一楼一品一特色”为原则,突出特色经营、错位经营、有序经营,引导企业分阶段调整业态布局,重点是增加主题百货,增加休闲娱乐的比重,形成浦东南路沿线的购物商厦群聚区、张杨路沿线大楼的特色经营区、中心广场为主体的风情广场区、商城路沿线大楼的品位经营区等四个主题区域。
(3)完善交通组织。一是要合理布局地面交通,不断完善社会车辆走向、公交布线、布点,在商城路设置公交枢纽站,并积极研究地铁与商业城的连接方式;二是推进地下交通连网;三是加快15号地块的立体车库建设;四是加强世纪大道、东方路与新上海商业城周边的连接。
2、推动以东方路交通枢纽站为中心的、世纪大道周边地块商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形成新的、标志性的商业集群。世纪大道2-3、2-4地块要按商业交通协调发展、地上地下整体开发、建筑形态独特、业态新颖,融时尚、文化、现代商务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基本原则,进行开发和建设,并与周边的96广场、金辉广场等大型商业项目统筹发展。

(二)推动特色商业圈发展,体现浦东新城区商业发展的特点和亮点。
依托商业、商务、旅游、会展、文化、物流等服务业相对集聚的区域,构筑集商务、住宿、旅游、购物、餐饮、休闲为一体的配套齐全、风貌协调、功能完善的特色商业圈,提升服务业能级,形成知识、信息、资本、人才的集聚。根据不同特色商业圈功能特点和空间布局,对不同类型商业企业进行合理布局,支持著名零售企业、高档和特色餐饮企业、休闲商业类企业等入驻,满足高层次的购物、餐饮、休闲需求,为商务提供商业配套功能。“十一五”重点是推进小陆家嘴中央商务和都市观光旅游区、花木行政文化区、新国际博览中心会展商贸区、机场物流区,世博会区域、主题公园区域等特色商业圈的规划和建设,并推动亚太盛汇购物广场、张江地铁广场、证大大拇指广场、96广场等风情广场和张家浜创意街、崂山东路休闲街、梅花路商业街、银城南路极品街、龙汇路餐饮街、碧云路红枫路商业街等一批商业重点和和亮点项目的建成和开业。

(三)加快建设与功能区相配套、有特色的分区商业中心,并逐步完善产业园区配套。
郊区商业将成为未来几年浦东商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十一五”期间要结合以新市镇建设为核心的郊区城市化建设,积极推进郊区商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园区投资创业环境,并为市区及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消费选择,重点是:1、做好位于高行楔形绿地的外高桥分区商业中心和张江广兰路B地块商业集群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实现区域内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满足,推动区域经济联动;2、完善产业园区配套商业。针对浦东几大重点开发区商业配套不足的现状,在金桥、张江、外高桥,依托园区特色,发展以商务办公、研发设计、信息发布等为主的商务服务和生活服务功能,优化投资和生活环境。

(四)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居住区商业,方便居民生活。
居住区商业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必须认真规划,大力发展。目前浦东新区居住区商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和加强规范,以保证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能便利、稳定、安全、可靠。“十一五”重点:1、要抓好菜场标准化和生鲜食品超市建设,基本完成菜场标准化建设任务,并对新建居住区和中心城区部分居住小区优先发展生鲜食品超市,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2、要进一步推进各类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规范发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餐饮、美容美发、沐浴、洗衣、家电维修、生活用品租赁、摄影、婚庆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求;3、要以街镇为主体,推进必备业态建设,让老百姓在浦东商业发展中得到实惠便利。新建居住区要根据《浦东新区商业网点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的要求,按“三定”原则,配置商业设施;对已建住宅的居住区商业要比照3.5%、1.2%的配置标准及便民利民的原则进行改造完善。

(五) 努力增强批发贸易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浦东要成为“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就必须通过批发贸易的发展来强化其对商品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浦东批发贸易的发展应以会展业为先导,以国际航运中心和航空港建设为依托,努力调整批发贸易结构,创新批发贸易的形态与功能。1、要构建全国性新型批发代理经销网络。鼓励企业利用采购渠道和销售网络,建立联网互动、平台共享的分销体系,形成内外贸联动、优势互补的良性格局;2、要充分利用浦东举办各类会展的平台,吸引国际大型展览展示、交易博览、品牌发布、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在浦东举行,扩大品牌会展的规模和影响,引导一批综合性会展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增强其贸易功能,从而发挥市场配置商品资源的作用,提高市场的集聚辐射能力;3、要引进一批国内外采购中心,特别是跨国贸易商、制造商的中国或区域采购中心进驻;4、要按照"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要素市场与商品市场相结合"的思路,加强生产资料交易市场,消费品批发市场,和粮食、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规范和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强辐射、开放式的批发市场体系。

(六)积极培育和发展生产型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提供服务的一种中间服务产业,是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的重要支撑。浦东商业要依托浦东产业集聚的优势,把培育和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要确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目前主要可对研发服务、汽车服务、成套服务、物流服务、设计服务、采购服务、航运服务、会展服务、咨询服务和职教服务等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扶植与发展;2、要以工业和科技园区为载体,有计划地打造若干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如金桥软件园、外高桥-机场物流园区,营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软环境;3、要结合新一轮都市工业园区(楼宇)的产业置换升级,发挥中心城区高层次人才集聚优势,以工业设计为依托,加快构筑创意产业平台建设,提高设计创意产业的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