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人曾想干涉康熙登基

 安一安一 2009-10-09
    中国自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赢政称帝开始,在皇位传承问题的处理上一直坚持独立自主,从未受过外国人的干涉。但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清朝的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这个光荣传统了被“摒弃”一次,原本应该中国人自己拿主意的大事,却被一个德国人大力干涉了一次,导致原本排不上号的三阿哥玄烨继承皇位,开始了长达六十一年的康熙王朝。这个德国人就是经过明清两朝更替,侍奉过崇祯、顺治、康熙三位中国皇帝,并给康熙皇帝起了“玄烨”这个古怪名字的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

    汤若望之所以能对清朝皇位的交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因为他是个超级大忽悠,顺治皇帝硬是被他忽悠成了基督徒,取得了信仰控制权,从此“上帝心头坐,圣经穿脑过”。控制了人的信仰,也就等于控制了人的思想,这就是汤若望能够大力影响康熙即位登基的根本原因。那么他一个外国人是怎么有机会接触到堂堂顺治皇帝的呢?事情还得从明朝末年说起,那时西方国家已经走上全球殖民扩张的道路,扩张有一套很专业的流程,首先他们通常会派一些传教士到目标国探路,如果可以下手,他们就会实施第二步——武力入侵。汤若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中国的。

    1592年,汤若望为了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专门于国际劳动节——5月1日那天出生于德国科隆的一个贵族家庭,稍大一点后进入了贵族子弟学校——三王冕贵族中学。因为成绩优异,后来被保送到罗马的日尔曼学院研修神学,逐渐成为一名上帝的人事专员——传教士,逐渐练就了一套忽悠的本事。那时,基督教在非洲、拉美等大陆的招聘事业已经快没有工源了,于是他们把眼光投像了潜力巨大的新人才市场——中国,并占据了第一块根据地澳门。1619年,汤若望接受基督教人事部——耶稣会的派遣,在法国神甫金尼阁的带领下到达澳门,三年后进入广东,过了一年,又到了北京,准备大力招聘中国人成为上帝的仆人。然而,当时的中国人对上帝并没有太多的好感,结果,汤若望没招到多少基督徒,反倒是因为自己的天文历算本领了得,通过一次月蚀的准确测算,被明朝政府的户部尚书张问达看中,聘为一名公务员。很快,汤若望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认同,不是因为他心中的上帝比中国人的帅,而是因为他带来的精密西洋钟和千里镜等这些稀奇有趣的洋货,已经他对力学天文的精通,所谓科学无国界是也。

    在给明朝打工的岁月里,汤若望还是很敬业的。1626年,汤若望在中国学者李祖白的协助下撰写了“远镜说”。“远镜说”是根据1616年德国法兰克福出版社出版的赛都利的著作编译而成的。对伽利略望远镜做了详尽的说明,是中国出版的最早的一部介绍西方光学理论和望远镜技术的启蒙著作;1630年,由礼部尚书徐光启疏荐,回京供职于钦天监,译著历书,推步天文,制作仪器;汤若望在历局期间,还同中国学者合作翻译了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Georgius Agricola)于1550年撰写的论述16世纪欧洲开采、冶金技术的巨著“矿冶全书”(Dere Metallica Libri XII),中译本定名为“坤舆格致”;1634年;汤若望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又受明廷之命以西法督造战炮,并口述有关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由焦勗整理成《火攻挈要》二卷和《火攻秘要》一卷,为当时介绍西洋火枪技术的权威著作;1636年,汤若望奉旨设厂铸炮,两年中铸造大炮20门。为谋取天主教在各省的合法地位,十一年奏请崇祯赐“钦褒天学”四字,制匾分送各地天主堂悬挂。在这一段时间里,汤若望不忘自己的人事专员身份,专找没文化的人忽悠,忽悠来忽悠去,终于忽悠来了一群身残志不残的太监,御马监太监庞天寿就是其中之一。

    正在汤若望庆幸“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时,明朝股份有限公司破产了,被另一家民办企业清朝整体收购,于1644年正式重新挂牌上市。民营企业老板毕竟是民营企业老板,虽然拥有了上市公司,但因知识贫瘠,见识太少,一点没有中华数千年优秀文化的自豪感,碰上国外名校的高材生汤若望自然是栽到家了。于是,经过一番“树上骑个猴、地上一个猴”之类的脑筋急转弯忽悠,清朝政府的最高统治者顺治皇帝终于上勾,惊叹汤若望太有才了,当自己爷爷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每天亲切的叫汤若望“玛法”(“玛法”在满语里是爷爷的意思),并笃信天主,只是不知道他下圣旨的时候会不会头两句改成“奉天承运,皇帝阿门”?此外,为了支持天主教的传播,顺治皇帝又划地皮又斥巨资,在宣武门外建造一处天主堂,即北京南堂。而另一位大牛人,辅佐过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皇帝,清朝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太皇太后——孝庄,也把汤若望认为干爹,叫得好不亲切。到后来,汤若望官居一品,三代荣受皇封,并且可以世袭罔替,外国人做官做到这个份上,值了!

    那么康熙是如何和汤若望扯上关系的呢?首先得从康熙的名字——玄烨说起。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在这年的前一年,顺治皇帝刚刚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并把薪水提高了一级。三年后,也就是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又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可见,在康熙皇帝玄烨出生前后的三四年间,“玄”字在顺治皇帝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儿子的名字里带着“玄”字,给洋“玛法”的赐物里两次带有“玄”字,这个在重大场合频繁使用的“玄”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老庄的“玄之又玄,重妙之门”的“玄”吗?不是。它是汤若望传授的包括天文、历法、机械以及天主教信仰在内的、为顺治皇帝深深服膺的一套学说。顺治帝的几个儿子里也只有玄烨名字中有“玄”,足见汤若望和顺治皇帝对康熙的喜欢。

    但喜欢归喜欢,并不代表最爱,康熙只是顺治皇帝的第三子,在皇长子死后,还有次子福全,而且顺治长期以来更想立为太子的正是他,皇位原本怎么轮也轮不到康熙的。二十四岁那年,顺治皇帝因为最心爱的女人董鄂妃病故也一病不起,此前对于接班人问题他并没有太多心理准备,直到知道自己要死时才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接班人。当时有两种意见,顺治本人属意福全,而孝庄皇太后则更倾向于立玄烨。双方的意见无法达成统一,怎么办呢?于是儿子想到了爷爷,母亲想到了父亲,顺治娘俩把大清帝国的下一任皇帝决定权交由德国人汤若望仲裁。外国高材生比起这对老土的母子就是不一样,很快就拿出仲裁结果:立皇三子玄烨为太子。理由简单而充分——玄烨已出过天花,对这种可怕的疾病有终身免疫力。天花,中医称“痘疮”。作为一种烈性传染病,它很早就已开始为害人类,我国晋朝时就已有明确的痘疹病理记载。直到清初,天花依然被视为不治之症,而在清朝时期,天花曾多次泛滥,多起清宫疑案也与它有关。

  康熙出生时,正值天花大流行,不得不由乳母抱出紫禁城,栖身于西华门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时改为福佑寺)中“避痘”,长期得不到父母之爱。两岁那年,他患上了天花。在乳母、正白旗汉军包衣曹玺之妻孙氏悉心照料下,硬是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出来,脸上却留下了与痘魔殊死博斗的点点痕迹。这个经历,在康熙幼小心灵中留下了不灭的烙印。《圣祖廷训格言》记载康熙晚年曾说:“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躲过天花之劫,幼小的康熙进了紫禁城,但天花的阴影一刻也没离去。灰色的宫中“避痘”岁月,像是一场噩梦。由于天花连年爆发,深宫中也常常一夕三惊。如果宫中有人得了天花,父皇等就会出宫“避痘”。如果城中有天花病人,四周就得用绳子围起来,谁也不准随便进出。这些惊恐与动荡的灰暗记忆填满了康熙幼年的梦。康熙很小就已出过天花,并且有幸存活下来,而且以后再也不会得天花了。然而,皇位的另一位强有力竞争者福全却没有得过天花。于是,在这番强有力的说辞忽悠下,玄烨顺利登上了金銮宝座。后来的史实证明,福全真是人如其名,一辈子都没得过天花,而且多次建立战功,一直活到五十多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