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择偶标准及其变迁

 寒梅儿 2009-10-10

择偶标准及其变迁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给择偶标准下了明确的定义,择偶标准即对择偶对象包括政治因素如社会地位和政治立场,经济因素如财产多寡与经济状况,以及其他诸如门第高低、家庭环境和背景、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职业、年龄、性格、爱好、贞操、道德品质、有无爱情等因素的重视程度。

择偶标准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男女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或要求。国内外学者对择偶标准的研究涉及了广泛的变量。总结起来,国外研究把择偶标准总结为性别、民族、宗教、年龄、健康、相貌、教育、性格、职业、经济状况等因素;国内学者把择偶标准总结为生理条件、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政治观点、宗教信仰、为人品行等。

(1)择偶标准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大体上来看,在择偶过程中,女性比男性更加谨慎,要求更加全面和细致。女性较多看重的是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而男性则较多关心女性的容貌和性情;男性更期待对方的生活照顾和顺从,女性往往更关注对方的发展潜能。

另外,两性征婚者的择偶标准也具有一些共性,都比较重视对方的素质、温和文静、有爱心、正直、体贴、爱家、兴趣广泛、懂生活、有情趣等,都不太重视对方的职位、职称等条件。综合来看,健康、人品、性格依然是青年男女选择伴侣最为关注的条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孝敬老人也是男女双方都特别看重的择偶标准。

(2)择偶标准存在着群体差异

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不太关心经济条件、家庭背景、而更加看重才能、性格、兴趣。城市青年群体更加关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事业心和工作能力。例如,征婚青年一般对住房、婚姻状况、身高更加关注,都市女性则更关注人品和发展潜力。

(3)择偶标准存在时代差异

在几十年前,职业、家庭出身、兄弟姐妹数量、是否有海外关系会是青年人重要的择偶标准,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择偶标准逐渐被人们所忽略。同时随着性观念的开放,明显地发现贞操不再是男性特别是都市男性择偶的重要标准,在婚史、宗教、人种方面也表现得更加宽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开放,金钱、物质被认为是婚姻不可缺少的基础,为异性的美貌、气质所吸引也不再被指责为“生物型”的择偶观。因此,择偶标准对学历、职业、收入、住房、容貌、身材等逐渐更加重视和关注。

原来的择偶标准体现更多的是“现在什么样”“现在有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择偶过程中大家更加看重未来,会预期“将来对方会是什么样”“将来会有什么”,这种现象也意味着择偶逐渐趋于理性、成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