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人的尴尬:今天该如何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

 sanmin 2009-10-11

上世纪60年代初,“铁人”王进喜以拼搏精神激励全国人民。(资料照片)

今天,电子流水线上的新一代工人。王凡摄

新世纪,许振超展现知识工人风采。(资料照片)

核心阅读

“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昂扬的旋律曾伴随共和国的成长,点亮了一个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面对“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时代挑战,什么样的工人才有力量?如何实现“咱们工人有力量”?

对话嘉宾

郑功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兼任多个部委咨询委员、顾问。长期从事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及相关领域的研究。

如何看待工人职业的尴尬

记者:最近有则新闻,称上海入户调查显示,仅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后来我们的记者发现,调查的取样不甚全面、科学。不过,这个不实数据引发的消息引起关注,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当前“工人”职业存在的窘境。作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专家,对此您怎么看?

郑功成: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假设是在农村做这个调查,我估计50%以上的人都会选择当工人。

但是,回过头来讲,这个调查也给了我们一个相当强的信号:产业工人的地位确实在下降。这个事情同时也反映出我们的认识误区。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当工人?因为很多人把工人等同于只干脏、苦、累体力活的劳动者,把工业社会中的工人概念过分简化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不能全盘否认只有很少的人愿意当工人这个事实,它至少反映了人们对职业选择有一种向上、向好的追求。如果都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去当工人,而不是上大学或者从事被时下主流意识认为更为体面的工作,倒不合人之常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