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有所不为后有所为

 Frank_Chia 2009-10-14

先有所不为后有所为

据《史记》载,在一次朝会上,孝文帝问右丞相周勃:一年全国审理判决的刑狱案件、全国的赋税收入以及国用支出各有多少?左丞相陈平见周勃愧不能对,便对孝文帝说:陛下问审理和判决刑狱,可考询廷尉;问赋税和国用,可考询治粟内史。孝文帝问:既然各有主管的人,那你做什么事?陈平答: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抚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对此,孝文帝点头称善

如今,社会发展变化迅速,节奏加快,各级领导干部都很忙,不仅有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而且有许多工作需要抓紧落实,有各方面关系需要协调。如果领导干部也能像陈平所言,着眼全局,纲举目张,使下属各得任其职,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相反,如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势必陷于具体事务而难有作为。比如,蜀相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胸怀经天纬地之才、腹有治国安邦之术,可谓本事很大。然而,他对各项政务军务事必躬亲,甚至包揽无遗,凡罚二十以上皆亲览,以致积劳成疾,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千古遗恨。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往往对冗务琐事不舍不弃,习惯于一竿子插到底,结果不仅劳而无功,有的甚至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究其原因,一是有的领导干部对下属不放心,担心其对上级指示精神领会不好、重视不够,或顾及其能力不强、贯彻不力;二是有的领导干部兼职多,加上名利思想作怪,以为凡事如果自己不挂名、不露面,不过问具体事情,就会影响自己的威信,分散自己的权力;三是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应酬往来,陷入具体事务中。

其实,领导干部对其职责要求与兼职的事,以及主要工作与逢场应酬孰重孰轻,心知肚明,关键是能否取舍。如果领导干部很有一番干事业的紧迫感,有开拓创新、履行使命的责任感,就能从冗务琐事中解脱出来,集中主要精力和时间,统筹全局、突出重点,督促下属认真履行职责,进而在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

常言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无论哪个机关和部门的干部,都有工作分工和职责要求。该归哪一级负责的事,就应有哪一级来管。领导干部应当加强对下属的检查和指导,而不能包办代替。至于一竿子插到底,也值得商榷。对该抓具体落实的大事,无疑应该抓到位,但更多地还是要善于群策群力,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否则,即便领导干部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难以包打天下。因此,领导干部应当把握总闸门,学会弹钢琴,通过分流、授权,调动下属的主动性、创造性,该是谁的工作,就让谁负责抓好。也只有营造职责清、责任明的工作氛围,才能提高领导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