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武人:南宋宰相黄潜善(转载)

 昵称289502 2009-10-19
邵武人:南宋宰相黄潜善

黄潜善(1082—1129),字茂和,福建邵武人。据《八闽通志》载:元符三年(1100),庚辰李釜榜。黄潜善,履之从弟,终尚书左仆射。黄潜善是黄履的从弟,自然也是黄氏入闽始祖黄膺的第10代孙。又因黄履是李纲之父李夔的舅舅,黄潜善与李纲应为亲戚关系。
    黄潜善于北宋元符三年中进士,据《黄氏族谱》及《黄氏研究》的有关资料记载,黄潜善十八岁中进士,那么他的出生年份应在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宣和初年(1120),黄潜善被授予左司郎中,奉命视察陕西、河东大地震,归时匿报严重灾情,却被升任为户部侍郎。北宋徽宗末年,黄潜善擢为徽猷阁侍制,知河北的河间府。

    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南侵,直逼汴京(今河南开封),河北各州皆出兵抗金,唯独黄潜善抗拒皇命,隔岸观火,按兵不动。靖康二年(1127)三月七日,金军立张邦昌为伪大楚皇帝,傀儡政权仅存32天。四月一日,金灭北宋,掳徽宗、钦宗父子二帝等十余万人、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北撤。途中二帝历尽折磨、受尽屈辱;皇后沿路受金兵侮辱,三百余妃嫔没为奴婢,遭金军**;众大臣等男子则在冰天雪地里服苦役。金太宗逼他们除去宋朝袍服,面对金人祖庙,行献俘之礼,辱封宋徽宗为昏德公,绍兴五年(1135),屈死在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年54岁;辱封宋钦宗为重昏候,绍兴二十六年(1156),也屈死在五国城,年57岁,北宋彻底灭亡。

    康王赵构在接到钦宗被掳前下的蜡诏和张邦昌派人送来的传国玺后,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徽宗诸子中唯一没有被俘虏北去的亲王,可登皇位。于是遵蜡诏即开大元帅府,檄调黄潜善率兵入援,授以副元帅之职。五月一日,黄潜善与知磁州(今河北磁县)的宗泽、知相州(今河南安阳)的汪伯彦共同拥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今河南商丘),是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黄潜善以拥立之功擢为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汪伯彦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御营副使,成为高宗最信任的左右手。

    南宋高宗即位之初,为顺应民心,抵御外侮,不得不起用众望所归的主战派李纲为右仆射。唐宋的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分左、右仆射,是执掌朝政的高级宰臣,亦称宰相或左相、右相。高宗用李纲,一是迫于形势严竣,二是借以招徕人望。李纲主战,他的入相,最为主和的黄潜善、汪伯彦所忌恨。八月,李纲升为左相,黄潜善替补右相,汪伯彦进知枢密院事,对李纲形成钳制之势。黄、汪大权在握,事事与李纲对抗,肆意破坏李纲的抗金建国的计划:

    李纲提出要严惩卖国贼,黄潜善却为伪楚皇帝张邦昌开脱,说张接受金人册封,是为时势所迫,结果只把张贬为昭化军节制副使,一月后为高宗所不容赐死。

    李纲提出要强化民间的抗金武装,潜善却骂义军为盗贼,不许他们抗金,撤销张所的招抚司和傅亮的经制司,葬送河北、河东抗金的大好形势。

    李纲提出重用抗金将领,赞同他所荐举的东京留守宗泽所请,主张还都开封,挥师北伐,黄潜善却借口汴京蹂践之余,不可复处东南财力富登,足以待敌,怂恿高宗拒绝接纳宗泽先后上了24次的《乞回銮疏》。

    李纲所有的奏疏,全被黄潜善驳回或留中不发。同时,黄潜善又指使自己引荐的御史张浚罗织李纲的罪名,诋毁和弹劾李纲,李纲因此愤而辞职。高宗虚情假意挽留一番,便将李纲罢相。李纲任相仅75(又有77天之说)

    李纲的罢相激起正义人士的愤慨和引起朝野的不平。尚书右丞许翰上书说:纲忠义,舍之无以佐中兴。太学生陈东、布衣士子欧阳澈也上书说:潜善,伯彦不可任,纲不可去。请高宗还都汴京,督师抗金。陈东听到李纲罢相,毫无畏惧地两次上书,希望高宗尽早罢黜黄、汪,认为欲复中原,以定大计,非李纲不可,还正告高宗不应即位,责问他日后钦宗归来,不知何以自处。欧阳澈还上书指责高宗宫禁宠乐(即沉湎女色)

    黄潜善对此极为恼怒,便以欧阳澈书中有批评时政、侵犯宫廷之语;陈东则于靖康之年有率领太学生伏阙上书之事为由;奏请高宗道:陈东等尝纠众伏阙,若不严惩,恐又有骚动事情,为患匪轻。高宗遂将原书交与潜善,令他核罪照办。潜善暗中交代开封府尹孟庾,于靖康二年(1127)八月二十五日,将陈东与欧阳澈二人处斩于应天府东市,时年陈东42岁,欧阳澈仅31岁。两人忠义杀身,朝野均为震撼,而高宗从此背上了蔑视宋太祖不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人祖训的罪名。从此以后,黄潜善和汪伯彦又逐步把主张抗金的大臣如许翰等先后排挤出朝廷,主战派尽去,主和派执掌着南宋朝政大权。

    李纲罢相后,黄潜善出于想保住自己的官位和富贵,又窥测到高宗既畏惧金国,又害怕父兄回来会夺走自己帝位的心理,极力怂恿高宗偏安于南,向金乞和。他遣散各路勤王之兵,促使高宗从南京迁都到扬州,建立南宋小朝廷,弃置整个黄河流域于不顾。同时打着抗金的旗号,巧立各种苛捐杂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督促诸路官兵催缴自北宋徽宗崇宁(11021105)以来积欠的青苗本钱。按记追缴,无一可免,百姓无以聊生,迫使揭竿而起,结众自保,铤而走险,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南宋朝廷迁都扬州后,于建炎元年(1127)十月,派遣朝奉郎王伦和阁门舍人朱弁向金乞求休战议和,遭到金国拒绝。同年十二月,金军分三路再次大举南侵,目标直指扬州,局势危急,警报频传,黄潜善多匿不上闻。高宗还以为是金瓯无缺,安享太平。并且令潜善与伯彦为尚书左、右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高宗与黄、汪等一班佞臣、宰执,对抗金之事,毫无谋议,整日里与幕僚、妻妾饮酒作乐,全然不顾中原军民正在与金军浴血奋战。

    建炎三年(1129)正月,金将粘没喝攻占徐州等地,右丞许景衡以随从护卫单弱,请高宗退避,而黄潜善认为不足虑,仍率同僚听僧人浮屠说法,丝毫不作防备。同年二月初,金军完颜宗翰派兵奔袭扬州,前锋直抵天长军(今安徽天长)。三日,粘没喝攻破天长军,距扬州只数十里。内侍邝询闻警,忙入报高宗。高宗正在行宫内寻欢作乐,乍闻战报,吓得从此丧失了性功能,再也不能生育;他慌忙带领少数随从策马出城,仓惶渡江。传说中康王泥马渡江的故事就源出于此。次日,金军攻入扬州,黄潜善、汪伯彦尚率同僚还在听僧人说法,听罢返食,堂吏大呼道:御驾已行了!两人相顾仓惶,不及会食,忙策马南驰逃窜。扬州城顿时陷入极度混乱之中,居民军士,纷纷夺门抢道逃窜,互相蹴踏,死亡载道。金兵追至江边,军民不及撤退,死伤与落水者不计其数,史称扬州大溃退。司农卿黄锷趋之江上,军士误作黄潜善,均戟指痛骂道:误国误民,都出自汝,汝也有今日。锷方欲辩白姓名,谁知语未出口,头已被砍断了。可见黄潜善为人奸诈,力主议和,苟且偷安,不作战备,为时人所作切齿之恨。

    同年二月中旬,高宗从镇汀再退避到临安(今浙江杭州),黄潜善还留恋禄位,上奏疏说是:国家艰难,臣等不敢具文求退,高宗至此才感觉.到黄、汪二人的虚伪奸诈,误国误民。后来,中丞张澄等人弹劾黄潜善和汪伯彦二十条大罪,朝野都以为扬州大溃退的罪责应归在黄潜善和汪伯彦身上,高宗也不满他两人对抗金之事,不能早之为计,以招外侮,让自己吃尽了苦头,才将他俩罢相,把黄潜善贬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旋又削职居衡州(今湖南衡阳)。郑毂继之上书说黄潜善罪恶比汪伯彦更大,王廷秀也跟着上书切责,高宗才勒令安置英州(今广东英德)。谏官袁植请求将黄潜善处斩,高宗不允,将黄潜善改置梅州(今广东梅县)。同年冬,这位被宋人称为建炎再造宰相的黄潜善在梅州病死,终年47岁。

    史书所选纪、传,大多为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正面代表人物,但是对于历史舞台上出现过的君、奸相、佞臣、酷吏、赃官等恶人,有些纪、传也有所揭露,如《二十五史,现代版》就载有《秦桧传》、《严嵩传》等。恶人们的劣迹,揭露出来,可以提醒世人,引以为戒,鉴往而知来。对于南宋宰相黄潜善,我国史学家有一段如下的评论,发人深醒:

    (伯彦)、黄(潜善)佞臣也,而高宗信之。苗()、刘(正彦)逆臣也(见注释一),而高宗用之。信佞臣适以召外侮,用逆臣适以酿内变……倚佞臣为左右手,而后直臣退,外侮得以乘之。置逆臣于肘腋问,而后忠臣疏,内变得而胁之……

    总之,历史人物,是忠是奸,是善是恶,是贤是愚,虽各有说法,或略有争议,但历史上大致皆有一定的评价和定论,之所谓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熟读史书,可使我们获得正确的认识和新的启迪,更好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注释一:建炎三年(1129)三月,御营司武将苗傅、刘正彦既忌妒王渊无能却得到井迁,又忌恨宦官胡作非为,对高宗一味南逃也深为不满,就在杭州发动兵变,他们诛杀王渊和康履,胁迫高宗将皇位禅让给年仅三岁的皇子赵 ,由隆裕太后垂帘听政,改元明受,史称苗刘之变
    注释二:本文为南平市政协文史委、南平市文联联合编辑出版《闽北名人》一书约稿而作,请各位领导指教斧正。
    注释三: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明弘治三年版(1499)莆田人黄仲昭编纂《八闽遥志》;
    靖咸丰五年版(1855)知邵武县事李正芳主修《邵武县志》;
    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辞海》(缩印本)
    建阳地区文化局一九八三年十月出版《闽北纪略》;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出版吴海林、李延沛编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
    邵武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出版《邵武市志》;
    邵武市黄峭联谊会二○○一年编辑出版《黄氏峭山公家传》;
    上海人民出版二○○三年六月出版虞云国著《细说宋朝》;
    文化艺术出版社二○○四年一月出版蔡东潘著《宋史演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