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个“教师课堂评价”案例与分析

 春忆飘瓶 2009-10-26
教师无效或低效评价现象与分析
案例1

优差学生对比

:现在请位学生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请同学们听仔细了,我们一起来当小评委。 (指名读)

(一位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甲朗读)

:他读得不是很好,我们来听听小评委的评价,看看你们帮他找到了那些错误的地方。

(此时教师的脸上,难免露出焦躁不安。)

:他读错了一个字。

:他漏字了。

:他第二句话重复了。

:他太紧张了,有点结结巴巴的。

:那就请你来读第一小节,千万不要和刚才那位同学犯同样的错误。

(乙学生很明显是一位优秀学生,朗读得也是很好,教师露出满脸欣慰。)

:你读得真棒!

面对这样的评价,甲同学只好默默得坐下,这节课,他显得坐立不安,注意力很不集中,听课效果可想而知.当然乙学生一堂课得学习效果非常好.教师的评价激励了个别学生,但对差生的不良影响更大.教师请学习较好得和较差得学生回答问题,这也是课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请优等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往往焦躁不安.显然,教师是以优等生的四位水平位标准去衡量班里的每个学生

案例2                                                  

奖给你一颗小星

教师提出问题,班上大多数学生举手。教师叫一名学生起来回答,回答正确!于是,教师将给这位学生一颗小星星.其他学生怎么办?等着第二个问题或者其他表现得机会吧。这样的随堂奖励的确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惋惜——我没有得到机会.

  为什么要奖励?奖励是对学习热情和学习结果的一种肯定.获得奖励,表示学会了,学得好.受奖者体验到美好的感受。但其他同学也同样学会了,学得好.但却没得奖励.这个时候,他们心理是什么滋味?其实,在这样的奖励背后,教师犯了一个"机会不均等"的错误.我们强调要建设民主、平等的课堂,但是,这样的奖励是民主、平等的吗?教师要培养学生民主、平等的意识,就要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机会,要在学生学习之后给予均等的评价.

案例3

简单含糊

课堂上一位老师正在引导学生理解《钓鱼的启示》一课的内容。教师让一位学生读父亲的话,给了"你读得真好"的赞扬,学生木然坐下,全班学生机械地不带任何感情地拍了几下掌.

学生读得真好,但是到底好在哪里,无论是从教和学的角度看,教师都应该搞清楚.因为浅尝辄止会导致孩子求知不深入。有的时候,学生的理解,表现是浅显地,是意会式的,为什么的道理还不一定明白,或是这位学生理解、表现是自知的,但是其他学生并不理会,这就需要教师有机会地、利用对学生发言的评价进行巧妙地点拨。如果教师能在学生读课文后接着说:"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父亲的"不容争辩".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读,你是怎么理解的?"这样的评价是对他读书的肯定,同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词意,感悟""

案例4

游戏教学目标

有一位教师在上《二十年后回故乡》的习作课上,引导学生把二十年回到故乡看到的变化与二十年前的故乡对比.学生一直把思维固定在二十年前的故乡面貌,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做正确的,引导评价,而是肯定的发言:"你很认真观察,说得很好。"

许多教师在备课时,能够从三个维度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但在与学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在对学生作出评价时,有些教师往往把学习目标弃之一边,或本末倒置,让学生“误入歧途”。本次习作的目标是发挥想象力谈谈二十年后的故乡所发生的变化,而学生回答却游离了这目标,教师没有发挥评价应有的诊断、调节功能.

案例5

一味追求多元

在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时,教师请学生想象看到叶子上的蚜虫时,种葫芦人会想些什么。有个学生回答:"我想种葫芦人在想葫芦叶真是伟大呀,把自己献给饿饿的蚜虫。"教师随却肯定:"你读书真仔细,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获得独特的感受.在评价时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过分的多元化,无原则地"尊重"学生,就导致教师在学生面前盲目改变目标,无所适从.

案例6

矫情夸张,缺乏真情实感

一堂数学课上,教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及其简单的应用题让全班学生做,并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做.这位同学做对了,黑板右侧的屏幕上""地一声出现了“你真棒”三个大字,教师同时神采飞扬地竖起大拇指夸张地说:"了不起啊了不起,我们班出了个华罗庚!"话语刚落,全场哄堂大笑.

这道题很简单只是课前的过渡题,教师没进入实质性地教学就作这样夸张地评价后再作出"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这道题相关,不过要难一点了,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积极开动脑筋,也不一定能学会"的鼓励,那么,既给了学生恰当的评价,又给学生以自学地动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学生的表扬都要恰当,不能矫情。

案例7

错误分析

在一堂“角的量度”课上,教师让一位学生用量角器量黑板上画的一个角,教师给了个"很好地评价。其实学生在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把量角器的圆心,0刻度线与角的顶点及一边对齐。因为教师没有认真看学生量,所以错误的量法却给了肯定。

课堂上,有时候因为教师的疏忽,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但认为表扬总会比批评好又一时找不到合理的评价就进行赞扬,这样的赞扬会对学生的求知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亦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对此,教师应该慎之又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