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定义集锦

 昵称418761 2009-10-26
“公共新闻”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它被日认为是美国媒体为改变当时民众普遍对政治丧失兴趣,对媒体不信任、不关注,媒体与大众疏离的情况而做的努力。此后十几年内,美国在“公共新闻”领域做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2004年,“公共新闻”成了中国传媒界的新名词,蔡雯和李青藜在《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一期上发表的两篇文章是理论界对“公共新闻”的最早引介①。此后不久,近年来新闻改革步伐一直较快的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对江苏省公推公选22名副厅级以上干部进行了电视直播,此举被认为是国内新闻媒体实践“公共新闻”的开始。
国内学者孙旭培把“公共新闻”概括为:“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② 。笔者理解为:“公共新闻”倡导关注公共领域中的公共事务,鼓励民众的广泛参与,媒体搭建平台,促成政府、媒体、公众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探寻公共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是在媒体领域内发起的一场民主化运动。“公共新闻”的概念虽然出自美国,但其被引入中国,并在理论界和实践领域都产生影响,这并不是偶然的。而且中美两国 “公共新闻”的产生有着不尽相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国当下的社会状况呼唤“公共新闻”的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逐渐由私人品的匮乏逐渐转到公共品的匮乏③,公共领域内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而关系到公民切身利益的诸多公共事务更引起了社会大众普遍的关注。从媒体层面看,原先播报式的党政经新闻已经无法满足大家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的愿望,而新生的民生新闻逐渐变得流于市井化和娱乐化,缺乏对公共问题的关注,而且在报道公共事务时缺乏客观理智认识矛盾、探寻解决之道的精神。于是,一种新的,有助于在公共领域内解决当下社会矛盾的新闻理念和新闻形式的产生变得十分必要,中国的“公共新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这样应时而生了。

“民生新闻”是个新鲜概念,但是,构成这个关键词的两个词语——“民生”和“新闻”,大家却沿用已久。简单地将这两个词联系起来理解,我们大致会得出这样的判断:民生新闻就是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新闻。很多搞新闻的人会讲,那我们不是天天在做民生新闻?的确,“广义地说,所有新闻都是为了民众和民众关心的,因此,应该都是民生新闻”①。但是,由于受传统新闻模式的制约,我们制作的不少新闻仅仅停留在“为了民众”这个层面上,至于“民众是否关心”很少顾及

两者联系
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主要是:真、实、强、短、快、活。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据程栋新著《第二代新闻学》,新闻的可以从两种角度来定义:
  (一)新闻的性质定义。分两层: 本体论含义:新闻是先在于主体的的客观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 认识论含义:新闻是主体感知到的、或用符号传播并为受众所接收到的客观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 。 认识论新闻包括: 感知新闻:进入主体感知系统的客观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 。 媒介新闻:用符号进入媒介系统传播并为受众所接收到的客观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 。
  (二)从文体意义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新闻是什么,新闻的本质是什么
       新闻是什么?在新闻学上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人生兴味,实益之事物现象也;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范围内认识新闻事物、现象,会对新闻做出不同的解释,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强调新闻是事情的报道,或者说是事实的报道。也就是说,真实性或者说客观性是新闻的一个本质属性。关于新闻的客观属性的认识,是人们从近代新闻发展中得出的一个普遍性结论。在近代新闻发展史上,尽管西方新闻媒体出现得要早些,但是,关于新闻的真实性的理论认识并不是西方新闻学的专利。遵守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工作的通则。但是,仅仅认识到新闻的客观真实性是不够的,新闻产生于人们沟通和了解情况的社会需要,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从其产生之日起就逐步成为各种政治理论、社会集团的宣传手段和舆论工具,这就是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新闻机构在新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价值立场,即反映一定政治集团的意志,维护某种政治理论、社会集团所代表的利益。长期以来,西方新闻学和舆论界不愿公开承认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而用所谓“客观公正”标榜自己。这不过是为自己取得最大新闻效应和利益而进行的包装。

  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新闻的重要本质属性。一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总是以各种形式代表或反映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新闻媒体自出现以来,从没有超出意识形态属性,一个统治集团、一个政党等总是利用自己有利的政治地位和雄厚的物质力量,通过或明或暗、直接间接的办法,影响、掌握、控制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机构,通过新闻和评论,传播本阶级的、本集团的、本政党的意识形态或政治理论,力图使之成为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体既是政党和政府实现政治目的、进行统治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公民表达民意、实现政治社会化功能的一条主要渠道。西方媒体自我标榜的“新闻自由”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们都不可能孤立于社会意识形态。当今西方的主流媒体就是所谓“主流社会”的舆论工具。这个“主流社会”当然是西方国家的统治阶级,而不可能是全体人民。

  新闻的真实性或客观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不讲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不尊重新闻的真实性,是错误的。但是,真实性或客观性并不是新闻本质属性的全部。新闻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是它的本质属性。看不到或不承认这一点,也是片面的,错误的。
 
新闻定义集锦
《申报》在1872年提出:“新闻则书今日之事。”徐宝寅1919年在《新闻学一书中指出:“新闻者,乃多阅读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

邵飘萍在其《新闻学总论》中说:“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于社会人生的兴趣、实益之事物现象也。”

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认为:“新闻者,读者所欲知之事物也。”“新闻者,有人类之兴趣,与人类之生活上及幸福上能发生影响之一切事件及观念等相关之原质的事实也。”

李大钊在1922年《北大记者同志会上的演说词》中提出:“新闻是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

陆定一1943年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胡乔木1946年在《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中提出:“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

徐铸在《漫谈新闻和新闻评论》一文中写道:“社会上新发生的,为大多数人所观注的、有意义的事实,就是新闻。”

“文革”期间流传着这样的新闻定义:“我们讲新闻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体现革命群众的首创精神与集体智慧的,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客观问题的准确及时的报道。”

刘欣在《新闻就是新鲜的事实》一文中说:“新闻就是新鲜的事实。”

1979年版《辞海》关于“新闻”的条目解释是:“新闻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或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王中1981年在《论新闻》一文中指出:“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播)。”

甘惜分1982年在《新闻理论基础》一书中说:“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长辰在《什么是新闻》一文中提出:“新闻、是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践三大革命和人民群众生活中重要事实的迅速报道。”

宁树藩1984年在《论新闻的特性》一文中写道:“新闻是向公众传播新近事实的讯息。”

冯代松在《“什么是新闻”浅议》一文中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为广大群众所关心的事实的报道。”

李良荣以新的方法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美国学者约斯特1924年在《新闻原理》一书中提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美国学者乔治•穆托认为:“新闻是经过记者选择以后及时的事实报道。”

美国华盛顿大学新闻系主任、新闻学教授莱尔•斯奥塞特持这样的意见:“新闻是任何及时的事情、意念或意见。它使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感到兴趣和受到影响,并为他们所了解。”

美国学者阿维因在《宣传与新闻》一书中对新闻所下的定义是:“新闻就是同读者的常态的、司空见惯的观念相差悬殊的一种事件的报道。”

美国报人埃文•希尔说:“新闻是以事实、事件或意见为基础的及时报道。”

日本新闻研究所所长小泉秀雄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批判。”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前院莫特(Frank Luther Mote)为新闻下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实。”

美国威斯康星新闻学院教授白来耶(Willard C.Bleyor)订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起人兴趣的事实。”

美国《纽约时报》编辑特诺卡特莱吉说:“新闻就是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美国记者戴纳说:“只有那些正在发生的、有人情味的、足以吸引大众、至少是相当一部分人的事实,才能构成新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提出:“新闻是关于突破事物正常轨道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情况。”

前苏联《真理报》消息部主编哥捷夫说:“新闻是有共同兴趣的、有典型意义的事实。”

德国柏林大学新闻学教授比法特在他的《新闻学》第一卷中,对新闻定义作了这样的规定:“新闻就是把最新的事实现象在最短的时间距离内连续地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

范长江认为:“不是所有的‘新近发生的事实’都可以构成新闻,只有其中‘群众关心的、重要的’,也就是‘广大群众欲知而未知的重在事实’才能构成新闻。”

美国威斯康星新闻学院教授布莱尔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能引人兴趣的事实。能引起最大多数读者的最大兴趣就是最好的新闻。”

美国学者华连在他写的教科书《现代新闻报道》中写道:“新闻就是能唤起读者、唤起人们的关心,进而教诲他们,鼓舞他们并使他们能够得到乐趣的一种对于人们活动的最适合的记录。”

1927年,美国新闻界征集定义,名列榜首的长达190字的“华拉定义”提出:“新闻是一种商品,由报纸分配,供给识字者消遣,每天把新鲜的东西送到市场上,但是具有腐败性;新闻生智力方面、情绪方面、兴趣方面用文字将世界、国家、省、州及都市所发生的事件表现出来。这些事件,不论是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科学的或个人的,都须有引起多数人注意的重要性才行。其制造的慎重、品质的优良以及目的的纯正与否,均能反映制造者的名誉可以信任与否。若以虚伪代表真物,或者捏造消息,都是以欺骗公众的信任,对于一般人心的健康,不啻是一种威胁。”

日本学者后藤武男指出:“新闻是把最新的事实,迅速地印刷成了使多数人感到兴趣而有益的‘消息’,即NEWS。”

美国《纽约太阳报》19世纪70年代的编辑主任约翰•波加特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0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采编主任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新闻”建立在三个“W”上。即:women(女人)、wampun(金钱)、worngdoing(坏事)。

美国堪萨州《阿契生市环球报》主编爱德华•贺说:“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美国《纽约太阳报》采访部主任戴纳认为:“新闻是一种令人读了就会惊叫的东西。”

美国杂志作家威尔•艾尔士说:“反常的事情就是新闻。”

郝雨认为:以往的新闻定义大多没有实现最根本性的改变和突破,主要背筐定在了“新近、事实、报道”这几个关键词语上。他有意避开陆氏定义为代表的新闻定义的模式和思路,将眼光放在人与世界关系的视野中,把新闻定义为:新闻是人们所了解的最新鲜的世界,他不断地向每个人既是展现世界的最新鲜的面貌和状况。有的研究者以经济学中有关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等概念为分析工具,论证了并提出了“新闻是一种全体成员共有、共享、共治的公共物品”的观点。(2007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最新报告——童兵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