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变成了“不匪气不英雄”

 理想 2009-11-03
怎么变成了“不匪气不英雄”


张德祥 

    
 
                 时代需要英雄,观众需要英雄,艺术更需要英雄

    英雄崇拜是人类的一个古老情结,又是一个常新梦想。
    大浪淘沙,能在历史上留下英名的人物总是被后人敬仰。这还不够,人类还用艺术的方式塑造英雄形象,一部《水浒传》中就有100多位;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作品的人物画廊中,更有许多家喻户晓的英雄典型如杨子荣、李向阳、朱老忠、小兵张嘎、江姐、吴琼花、刘三姐等等,这些英雄典型已经成为民族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精神品质也无疑是构成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作为艺术典型的英雄形象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会长久地影响后人。因此,如何塑造英雄人物、塑造怎样的英雄人物始终是文艺领域中一个重要话题,常引起讨论或争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艺界关于这个命题展开过较长时间的深入的讨论。应当说,这场讨论取得了相应的理论成果,对创作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塑造了一大批至今仍然为人们喜爱的时代英雄。
    这些年来,影视艺术创作非常繁荣,尤其电视剧佳作不断,如《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历史的天空》、《恰同学少年》、《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等,受到观众喜爱。这些作品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塑造了有个性的人物,特别是其中的主要人物,有英雄气概。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环境中,人们渴望英雄、渴望英雄气,艺术作品中出现了这样的人物,就很自然地引起了共鸣。时代需要英雄,观众需要英雄,那么,艺术就更需要英雄,因为艺术的最大功能之一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通过艺术想象实现人的精神理想和英雄梦想,激发人们改变命运、改变现实、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草莽到“匪”或“痞”的程度,就会远离英雄而去

    有那么一段时间,文艺领域流行消解英雄,用“人性”的七情六欲解构英雄人格,消除英雄身上的所谓“神性”。这样的理论观念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
    我们看到,有些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理想,比如“草莽气”十足,甚至有些“匪气”,日常生活行为不拘小节,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脏话随口,粗野成性,似乎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与众不同。好像只有表现这种“粗野”,才能显示其蔑视世俗和胆识过人,才有英雄气,几乎要在“草莽气”和“英雄气”之间画等号。这似乎成了时下塑造英雄形象的一种流行模式。
    不能否认英雄也有类型,英雄也有文野之分,自古就有一类起于草莽之英雄,今天再塑造这样的艺术形象,仍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如果为了突出英雄的个性特征而不惜过分张扬其身上的“草莽气”,甚至把“草莽气”夸大到“匪气”“痞气”“流气”,并以此作为人物性格的支点,就可能使英雄形象受损。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有一个临界点,过了就会走向反面。英雄固然不是完人,但也一定是瑕不掩瑜。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根本在于他的品质,在于他的正义和正气,在于他担当道义的勇气和智慧。而个性,是英雄品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英雄的品质是英雄的共性,共性通过不同的个性表现出来。因此,有个性的英雄才是活的艺术形象,性格特征是英雄形象的生命。追求鲜明个性是塑造英雄人物的关键所在,但也不能为了突出英雄的个性而不惜伤及品质。否则,就会走向恩格斯所批评的“恶劣的个性化”。英雄可以有“草莽气”,但草莽到“匪”或“痞”的程度就会远离英雄而去。

                艺术形象创造只有“这一个”,不可能有“这一批”

    人有千差万别的个性,英雄就有千差万别的个性。草莽可以成英雄,但英雄未必皆草莽。张飞是英雄,诸葛亮同样是英雄。英雄形象塑造应当多样化,英雄的性格应当多样化,有以勇著称,有以智见长;有叱咤风云,有朴实无华;还有文武并举,智勇双全。因此,塑造英雄人物的思路要拓展,应当多角度、多层次开掘人物性格,塑造出多种类型的英雄形象。
    电视中有一种节目叫“模仿秀”,实际上,电视文化发展也有模仿和克隆的特性:一类节目火了,会有一批同类节目蜂拥而上;同样,一类题材的电视剧或一类人物类型走红,会有一批同类跟进,造成同一模式的复制。这是资本逐利的本能,却是艺术创作的大忌。第一个这样的英雄人物出现会令人眼前一亮,当一批同类的人物出现就令人感到雷同和乏味。
    艺术形象创造永远只有“这一个”,不可能有“这一批”。
    人需要通过艺术实现超越。英雄形象的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通过艺术想象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途径,因为在英雄身上,寄托着人们对正义、勇敢、善良、智慧等等人类优秀品质的渴望,甚至寄托着人类的理想。因此,英雄人物的塑造,是人类审美理想的集中表达。
    理想一定会高于现实,一定比现实更完美。由此而言,英雄形象塑造不仅仅在于写出“原本”的样子,还在于写出“应当”的样子,把英雄塑造得完美一些,恰恰是艺术规律的要求。
    英雄形象的生命力,不在于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人物,而在于是否达到了艺术的真实性。人们有理由期待,富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新的英雄形象在我们的文艺作品中不断涌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