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魂的尖叫

 春色红杏 2009-11-24

灵魂的尖叫

  因为受好友丰子(古都剑客)所托,为他的小说《北京尖叫》(原名《竹林木屋》)写简介,有幸对修改后的《竹林》先睹为快。现在该小说的电子书已经在一起写网站正式发行,特此撰文,对好友以表祝贺。
  
  这文拖了很久,只是因为工作忙碌的原因,希望丰子谅解。
  
  对于小说中真挚爱情的分析,在之前的评论《爱情,掀起你的盖头来》一文中,已有详细的赘述,此文不再多加赏析。我想说的是修改后,小说在立意方面的重大突破,这也是我再一次重读《北京尖叫》时,第一个最为深刻的感受。
  
  从小说反映的主题上,之前的《竹林》侧重于情感故事的描写,其间虽然也有对主人公丰子的心理发展变化的刻画,但也是局限于他对身边这几个女人的不同的情感体会,但修改后的《尖叫》不但把丰子对几个女人的不同情感体验写的细腻婉约,并且把丰子对摄影艺术的执着、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做了进一步的描写与揭示,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立体饱满。本来嘛,作为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他接触的事物本就是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的。情感生活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可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绝不是生活的唯一。除了爱情,我们要追求的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说,之前的《竹林》是一个现代都市男人的情感发展史,那么如今的《尖叫》可以称作是一个都市男人的心灵成长史了。说到小说的主题,丰子在《后记》中说:“关于文章的主题,我一直也在找,却怎么也找不到,这很正常。每一个人都有两个世界,只不过多数情况下,我们只展示了其中一面,另外一面在我们心里,与一个秘密通道相连。所以想看的太清楚,几乎是不可能的,更没必要枉费心机。”
  
  现在我想说的是,丰子,你小说的主题其实不用寻找,在你尽力完成这部小说的时候,你所想要表达的主题已经蕴含其中,正所谓:过程即是结果。你在精神世界中极力寻找的东西,其实一直就在你的灵魂之中,并且在你极力梳理自己的人生记忆,努力寻找他时,他就已经沉淀在你的文字中熠熠生辉。而你之所以还不曾发觉,也只是因为你依旧是“走在路上。”也许以后在经历过一段时光,你再回头看今天走过的路,你就会发觉现在这些文字其实就是你如今正处的这个人生阶段中一座里程碑式的纪念物。这是生活所给予你的,也是你在经历生活过程中慢慢累积的珍宝。
  
  你说每一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显的,一个是内隐的,对于内隐的那一层,想看清楚几乎是不可能,这说法,我基本同意,外显的那些,我觉得应该属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内隐的那些应当是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精神人格,我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灵魂”吧。的确有时候,人认识别人容易,认知自己就非常的不容易,也就是丰子说的,想看清楚,几乎是不可能,但是也不可否认,我们极力想看清的那些东西,对我们自己而言才是最重要,真的没有必要去努力么?真的一切的努力都是枉费心机么?我不敢苟同。我倒觉得,看清自己内心的真实,才是人生的根本意义所在,也是我们“活着”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就如小说中的丰子。《尖叫》中的丰子最让我赞赏的并不是他的什么潇洒不羁,什么侠义心肠那些个性,而是他身上时刻流露出的那种强烈的自省意识与不断审视自己内心、时时批判自己所作所为的人生态度。他让我觉得,他的确是在“真实的活着”,清醒的生活着,尽管有时候这种清醒,会让他痛苦不堪。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活着”,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仔细体会丰子的精神世界,你会发现,那个世界里没有一时一刻的平静,时刻翻涌着自我挣扎,自我矛盾的惊涛骇浪。身边的人都认为他应该是最幸福的,功成名就,佳人在怀,朋友个顶个的义气,女人一大群,一个比一个的痴爱着他,大家时刻簇拥着,时刻准备为他付出一切……他多幸福啊,但那是外显的,可是你看他自己独处的情景了么?对于丰子内心世界的孤独与寂寞的刻画,剑客是花了一定的心血的,而且有时候是在不惜笔墨的极力工笔细描,所以小说中这样的文字俯首极是,比如:描写情人节丰子一个人在咖啡馆时,他的感觉:我很累。“累”,也是自己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厌倦了这种节日的折磨,又一次病了,没有了感觉。当自己生活无虞,有房有车,有产有业的时候,也言之凿凿的有了“品味”,却说不清自己的品味或是想要的品味到底是什么?
  
  写到丰子看到博友给新视界留言时,心里的感慨:
  
  看到他为孤单的七夕转发了一篇诗歌,凄美、苍凉,带着一种令人窒息得哀愁,很有同感。有一个朋友留言:“一个人日子多好啊!自在、随意,可以海阔天空,可以无拘无束,更可以无牵无挂,知足吧!”我看了,有一种苦涩,我想他也会和我一样,一笑了之。
  
  有一种苦涩,这种苦涩可能就是别人难以体会的了吧。小说中对丰子这种孤独寂寞的心理描写最为精彩的是在丰子从看守所看望马小顺回来的那段文字,(文字很多,不做转述,想欣赏可以去一起写网站阅读该小说)。第一次读那段文字的时候,真的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以至于我在读的时候,几乎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正因为丰子具有了这样的自省意识,也就注定了他面对人生时,总要比别人承受更多的精神痛苦。人生有时候,的确是“清醒,比糊涂更痛苦”。
  
  但是,痛苦对于懦弱的人来说是劫难,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未必不会是一件幸事。因为不经过痛苦锤炼的心灵是不完善的,如果你能正确的对待痛苦,善于体味痛苦,痛苦往往会造就一颗崇高、坚强、慈悲的灵魂。罗曼罗兰说:灵魂最美丽的音乐是他的慈悲,所以,外表看起来放浪不羁的丰子,他的是心极为善良的,对处于人生困境中的弱势群体他总是充满慈悲心怀,例如:他对酒吧里三陪女的态度:我其实挺理解那些无奈的女人,她们不容易啊!这年头,有些看起来比谁都好的人事实上却是最命苦的,甚至比旧社会还苦。
  
  以至于每次来这里,对那些怨妇怨女怀有一种特殊的敬重和深深的恻隐之心。
  
  真的是好一颗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这才是丰子人格中最可敬可爱之处。
  
  丰子是清醒的,也是痛苦的,看他不时的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挣扎徘徊,你的心里会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怜惜,一种敬佩。更重要的是你随时也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
  
  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啊,活的都何其不易。虽然,如今太平盛世,人生的苦难不再是战火、硝烟,暴力和杀戮,但是每个人却时时处在人生的困苦之中:这种困苦来源于人的精神世界,是人在直面自己的生存困境时,产生的那些迷惘、困惑、挣扎,无奈的精神压力……
  
  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困境,小说有着很深刻的描写与挖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情感困惑与生存困境。这两种类型的困境不但是丰子一直面临的也是小说中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面临的人生难题。在情感困惑的方面,例如:丰子在几个女子之间纠缠时,那种不忍伤害可也不能给予的矛盾心情;月在传统礼教与真挚感情之间的挣扎徘徊;燕子在爱与不爱之中的放弃与成全,玉秀与丹对丰子那种隐忍的纯情……只要你真正的走进他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之中,站在他们各自的位置上,舍身处地的体验他们的情感世界时,你就能真实的触摸到他们内心深处蕴藉的这种深刻尖锐的痛苦,从而时刻为他们叹息着,心痛着,也时刻被他们感动着,震撼着……
  
  除了人物面临的不同情感困惑,小说还描写了一幕幕因直面生活困境而造成的一连串的人生劫难:例如丰子在创业路上的艰辛,玉秀被家乡无赖的欺凌,东子被投资伙伴的诈骗破产,杰子文学梦的破碎,文璇为圆杰子的文学梦而不得不献出贞操的成全,顺子因为屈服于娱乐圈的潜规则而酿成的悲剧收梢……
  
  一幕幕都发人深省,令人哀婉叹息:如此看来,小说中好像没有一个是真正生活幸福的人,他们都真实的经历着自己不同的人生劫难,而最后都无一例外的以悲剧收场,以至于在结尾处小说的叙事语言也一改开始的诙谐幽默,变得沉重而忧郁,渲染出一幅浓重低沉的悲剧氛围。
  
  丰子他们都活的很辛苦,但就是在这么艰辛的生活境遇中,他们都没改变自己真诚善良的人性本色,他们没有因为名利的诱惑而变得自私贪婪,没有因为情欲的诱惑而自甘沉沦,无论是丰子的侠肝义胆还是东子为朋友的竭力付出,还是月、燕子的痴情,玉秀的淳朴善良,文璇为爱情不顾一切的奉献……在这一群人身上都折射出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还有他们之间真诚相处时的那些脉脉温情,都让我们在阴郁的生活背景里越发读出一种深沉的精神力量,我想也正是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持着我们在坎坷的人生路上不懈的追求着,奋斗着,这也是我们自己那颗躁动不息的灵魂在处于生活绝境中时发出的不屈的呐喊!《北京尖叫》标题的立意也来源于此吧。
  
  正是因为丰子在灰色阴暗的生活背景上极力刻画了这些正面积极的人物形象,才使这部悲剧性的作品不但没让人对真实的现代生活心生消极懈怠的情绪反而从更深层次上加深了对生活意义及其本质的认识:无论生存是多么的艰辛,世上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去把握,去珍藏的,也许这才是这部小说真正的价值意义所在,也正是因为这一主题的展示,才把作品的立意推上了一个较高的思想层次,赋予了这部作品一种非比寻常的现实意义与较高的审美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