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预习 复习

 我是农农 2009-12-02
如何预习 复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否则上课吃力,抓不往重点,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后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补课,岂不是得不偿失。 预习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具体而言,预习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更好地做课堂笔记。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盲目地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经过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选择那些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另外补充的内容以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去记。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课时思考问题。 (3)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本身相当于一种学习。预习时,要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4)预习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学生在预习时,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听课时就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的记忆效果好。 预习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良好作用,从心理学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向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预习不是把老师明天要讲的内容草草看一遍就算了事,而是要严格按步骤和要求进行。 (1)选择好预习的时间 预习的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多预习几科,预习时钻研得深入一些;反之,把时间用于薄弱学科的预习。 (2)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新教材 这时要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有读懂的。 (3)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第二遍 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的阅读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点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勉强去解决,这样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可以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 (4)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划的应是教材的段落层次,每部分的要点,以及一些生僻的字句。同时,也可以在书面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本节课讲授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逻辑关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或工具书,所查阅的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 (5)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预习策略 预习也不能搞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抓住预习的重点,选择不同的预习方法。例如,语文课首先要扣除生字、生词障碍,再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及写作风格、手法;而数学课则要把重点放在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掌握上。
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 复习是对已学过知识的温习、巩固、系统和延伸,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一个系统提高的过程。复习的任务,包括查缺漏、巩固吸收、系统归纳和浓缩记忆。 一提到复习,许多学生会马上想到总复习,因此把应付考试作为复习的主要目的,这实际上是对复习的片面理解。复习的形式是很多的,如课堂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等。 课堂复习有三种:讲新课前,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这叫做准备复习;老师讲完课后,往往要趁热打铁做点练习,这是以消化为目的的准备性复习;一节课将结束时,将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小结,这是以吸收为目的的梳理性复习。 课后复习以消除遗忘、强化记忆为目标,不管老师是否留作业,都应当对照课堂笔记与教材进行比较性复习,然后再做作业。 单元复习是指完成了一章或一组内容后的复习,主要采取比较异同,寻找内在联系,筛选累积的方式进行。 期末复习主要是将平时分散学习的知识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综合,系统归类的过程。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最宝贵的时间是课后复习,因为防止遗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及时复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加以复习就会忘记,过一天会忘记一半以上,经过两天就会忘记2/3左右,以后遗忘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因此,学习后若不及时复习,就会大大增加复习的困难,降低学习的效率。 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要在复习时采取一定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做出合理的安排。在时间安排上,课后复习至少安排两次。第一次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用脑子复习一下这节课的要点,第二次复习应安排在晚上,读一下课堂笔记,对照教科书进行。 在对复习方式的运用上,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常用的复习方法有: (1)尝试回忆法。即在复习时,先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在头脑中回忆一遍,然后再打开书或笔记本进行对照,对回忆模糊不清或根本回忆不起来的知识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这样做不仅可以强化记忆,而且能够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2)要点法。即在复习过程中,寻求知识中的要点,抓住要点也就抓住了问题的主干。如复习课文时,就可以把重点词、每段的关键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用醒目的颜色标上记号,使这些词句作为记忆的支撑点,抓住几个关键词句,也就抓住了整篇课文的内容; (3)比较法。即找出各科知识间的特点和共同点,通过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来强化复习效果; (4)概括法。即找出各项知识的内在联系,然后将知识集中起来记忆。 课堂学习的策略 虽然说,学生的课堂学习有许多类型,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听老师的讲解还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听教师讲解的策略问题。
听老师讲解的方法和策略 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保证能够听好教师的讲解,并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一方面应该主动的讲解,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应该注意运用一些科学的听课方法和策略。在这里,我们主讨论听课的方法和策略的问题。 1、 做好听课的准备听课准备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听课的质量。听课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1)识的准备这主要是通过预习的方法,了解自己是否掌握听新课需要的知识,如果发现自己还不具备这种知识基础,便要在听课这前及时补上。这样可以保证在教师讲新课的时候"听得"懂。 (2)、质的准备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是根据课本的内容来讲解的。另外,学生在具体的听课过程中,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还将记录下来。有时,教师讲解需要一定的学习用具相配合。因此,学生在做听课的准备工作时,还应该准备好用的课本、笔记本和其它的学习用具。(3)精神的准备听课的精神准备有两方面:一是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二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上课前有沛的精力。 2、 集中注意力 阅读、思维和观察等一些学习活都是可以服从个人的意志、能力和愿望进行控制。但听老师讲解这种学习活动就不同它不可能自己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是因为,这种学习活动涉及到另外一个人--教师。因此,在准备工作做好的基础上,要听好课,首先集中注意力。 3、 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学习内容,听觉通道的畅通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仅仅把学习心理活动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听"的方面还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听",那么,充其量是听懂。听懂不一定是掌握。从听懂到掌握之间不定期存在一个思维过程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课的时候,不仅要带耳朵,而且要?quot;心"想。这也就是说,听课过程中,思维活动一定跟上。 4、 听课要有针对性 听课的针对性是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具体的听课方法。这是听课策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毫无疑问,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真正要符合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仅仅是一种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此,学生在具体的听课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一定的策略,调整自己的听课活动。 5、 积极的回答问题和提问题 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了解学生装的学习班情况,一方面会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会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对此,学生应该积极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 6、 正确处理处理听讲和笔记的关系 听课的过程中,作一些笔记是必要的,但是,"听"和"记"毕竟是两回事。注意力分配在听课上面,笔记就难以记全,而将注意力分配在记笔记上,听课的质量就要下降。因此,需要正确处理听讲和记笔记的关系我们认为,对于学生的听课来讲,正确性的方法和策略是应该"以听为主,以记为辅"。这也就是说,听课的主要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听"的方面。至于"记"的问题,只需要记一些重要的东西。 7、 听课应该注意教师所用的方法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更应该注意教师得出这个结论所用的思路和方法,甚至要通过积极的思维,想出比教师更好的方法。这样的听课就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策略水平。那种只知道记"结论",如词义、写作特点、答案、得数等,而忽视学习思维方法的听课过程是难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如何克服不能专心学习 有不少的同学,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他们在看书学习的过程中头脑里演唱会冒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对以往朋友的想念,一次偶然的经历等,他们想办法要克服,但是总是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样往往容易影响学习效率。根据这些情况,建议如下: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时间 人若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便不会很好的休息和学习。这样在该学习的时候会想休息,在休息的时候会想着学习,周而复始便会使人处于一种注意力涣散的矛盾状态。无论学习还是休息都不能专心致志,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杂念在困扰他们,因此有组织有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是克服的有效方法之一。 磨练意志 波斯诗人萨迪认为:“事业常成于坚,毁于急躁。”古谚也说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也。”意志是人克服道路上困难和障碍的勇气,是推动人前进巨大动力,对人的行为有很强的调节作用。而杂念之所以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有关,也就是说他们对学习有一种畏难习理,知难而退,自暴自弃,这样便会在学习时出现杂念,同时又由于他们有积极向上的愿望,于是他们便处于不断自和困惑中。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不同性格类型的人,有着不同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如有的人喜欢夜间伏案苦读,有的人喜欢清晨沐着晨光学习,有的人喜欢在床上思考问题,有的人则喜欢边走边想,有的人人喜欢独处一室在清静中学习,有的则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因此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学习风格也是克服杂念的有效方法
.纠正复习安排上常见的错误
尽量避免一些复习安排上的错误,会大大提高你的学习效率。这些错误主要有:(1)时间安排失当,无关紧要的琐事耗时过多。(2)功课常常是在手忙脚乱中完成的。(3)学习中很难分清主次关系。(4)学习常常是前紧后松,做事往往有头无尾。(5)常常犹豫不决,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6)经常发现自己在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2.仔细制定一个短期复习计划
一学期的期终考试常是好几门课程一起考,每到这时,一些人就感到焦头烂额,不知道该怎么复习、复习哪门好。最好是统一考虑各门课的内容和自己学习的状况,合理地制定一个复习计划,然后按这个计划,指导自己的复习,这样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个复习计划应当比较详细,尽可能科学分配时间,争取复习安排的最优化。
3.学会鉴别学习的重点
普遍的原理、公式和定理,实验结论,词汇与语法规则,历史顺序和历史事件的因果,文学体裁、理论与事实等,都是需要复习的课程重点。一定要区分观点与事实。要特别注意老师和书本上重点强调的内容。
4.在考试前两周,必须认真听讲,不能漏掉老师在课堂上提到的任何问题 。
即便是老师继续讲新内容,也会有迹象表明某些复习重点。要注意听老师说的这类话:“我们在十月份讲过一个例子,和这个例子差不多,那个例子是很重要的。”“这是本学期学过的第八个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对理解本课程都很重要。”绝大多数老师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提示所有的考试内容。至于老师的复习辅导课,更不用说,你必须认真地听。
5.重新组织课程材料
如果可能,应把复习内容分成若干容易记忆的部分。比如数学可以分成定义、应用题、定理、公式和一般概念;历史则可按照传记、编年史、改革运动、国内战争、世界战争、经济问题、城市问题、宗教问题等进行划分、组织。看起来,这样做似乎不利于一个学科的完整统一,实际则相反,这样划分可以把一个学科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更易懂、易学、易记的整体。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常协助学生进行这样的划分,事实表明,这对复习是非常有益的。
6.改变学习的态度
如果你平时学习一门课程只是死背硬记,为了得一个高分,那么复习时则应本着应用与理解的目的,不要认为“考试嘛,背背就行。”没有积极的心理准备,任何复习都难以成功,你的态度会影响你考试的成绩。而积极的态度来源于你有一种已作好准备的感觉。即使你觉得自己复习得还不够理想,也不要有消极的想法,应该提醒自己,你还是掌握了很多东西。同时体力、精神和情绪上的健康状态,也能帮助你在考试中获得成功。
7.注意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术语,并练习怎样“审题”
虽然有些词语在考试题中反复出现,但这些词语对不同的老师来说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如果问题中出现“解释、评价、阐述、叙述、举例说明、列举、描写、说明、下定义、图示说明、比较、对照”等术语,你必须清楚老师的意图究竟是什么,要注意不同学科的问题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有些科目的问题非常具体,而另一些科目的问题却很笼统。审题练习是复习中的重要一环。
8.有效地利用时间
临考前,时间也许是最让你焦虑不安的了,总希望能多一天时间复习,但时间是根本无法延伸的。解决的途径只有一个,即克服拖沓现象,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可以按以下四步来试试:
(1)静下心来,心情紧张、慌乱,自然无法安心学习。
(2)明确每次复习的任务。
(3)将复习任务化整为零。具体来说就是,先翻阅一下课堂笔记,找出复习内容中所含的基本概念与主要问题,按照这些概念和问题的顺序进行复习。
(4)确定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限期完成
学会预习和复习2007年03月15日 星期四 16:38预习是学生在听老师讲授之前,预先了解一下学习内容,它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预习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在新学期开始之前,通读教科书,粗略地了解新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二是粗读一章,了解本章的大概内容,找出重点难点;三是细读一课(或一节),分出已懂、不懂和似懂非懂的地方。通常讲的预习,是指第三种。
预习的作用在于,调动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熟悉一下老师要讲的内容,找出疑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听课,使听课更具针对性。
预习,好比外出旅游之前,先看一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预习和自学不同,自学是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主要通过独立钻研,把新知识弄通弄懂,完全理解和掌握;预习则是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找疑点,提问题,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老师的讲述完全弄通弄懂。预习虽然不同于自学,但对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培养自学习惯,却有着积极的意义。开展预习活动,为中学生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机会。坚持不懈地对主要学科进行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会迅速提高。
鉴于目前中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已经很重,预习不必强调面面俱到,不必形式主义的每门功课上课前都搞预习,预习的重点应放在疑点多,难度大,教学进度快的课程上;理科各学科的预习比文科更重要;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需要搞好预习,学习差的学生更需要重视预习。
学习知识要及时复习巩固,是由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的。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这些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提炼,由于课堂学习时间短,内容多,需要及时不断地复习巩固,否则,便会一边学,一边志。从时间上讲,复习有三种:课后复习,单元或阶段复习,学期或学年复习。
听课之后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好比吃饭要消化一样,是消化吸收知识的重要环节。这种复习可以把听课时理解不清的内容弄明白,使已经听懂的知识加深印象,搞清新;日知识的逻辑联系,以便融会贯通,把学过的知识真正变成头脑中的财富。
课后复习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静心回忆,把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认真回忆一遍,老师讲的内容,理解和记住了哪些,还有哪些不太理解或没记住。第二步细读课文,对所学知识有个全面的掌握,看有没有忽略或遗漏的地方。第三步深入思考,通过认真推敲,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把知识学活。第四步反复记忆,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把知识牢固地储存在头脑里。
单元(或阶段)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把知识系统化,既利于理解,又利于巩固。例如一九有机化学内容之后,把有机化学的各类反应,各种有机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归纳整理,系统地复习一遍,既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期末(或学年)复习,是学期结束前或一门课程学完之后的复习。这类复习绝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理解,牢固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突击复习,开夜车,由于忽视了课后复习和单元复习,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方面,欠账太多,加之时间短,复习的内容多,只能企求死记硬背,结果搞得头昏脑胀,效果很差。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
学会科学地复习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下面介绍几种复习方法,以便通过比较,择优选用。
及时复习与延迟复习。及时复习是在学习新知识后立即复习,比如上午学习的内容,下午自修课或晚上抽时间复习。延迟复习则是在学习新知识一段时间后才复习,例如到老师要进行阶段测验或期末考试时再复习。两种复习方法相比,前者优于后者。及时复习,“趁热打铁”,有助于理解,又能有效地防止遗忘。而延迟复习,往往是新知识在头脑中忘得差不多时才复习,无疑于重新记忆,效果自然差。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分散复习是把要复习的内容,分散在几个间隔不太长的时间里进行复习;集中复习则是把复习内容,集中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地复习。从效果看,分散复习优越于集中复习。所以,要注重课后复习、课题复习和单元复习,把复习的内容分散开来,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不要在临考试前集中时间去叫临时抱佛脚。
穿插复习与单一复习。穿插复习是把几门课程的知识交叉起来复习;单一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内单一地复习一种功课。穿插复习由于是把不同性质的内容,交叉开来复习,大脑可以在较长时间里保持兴奋状态,而单一复习,由于内容的类似,刺激物过于单调,容易引起大脑疲劳,降低复习效果。期末复习尤其需要根据各门课程学习的不同情况,统筹安排复习时间,运用穿插复习的方法,千万不要“单打一”。
总之,要把复习当作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复习中逐步掌握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科学的复习方法。
徐洪范著《智慧的自我启迪》
学好英语 必须重视预习和复习
--------------------------------------------------------------------------------
 
来源:宁波新东方学校作者:于佳鑫日期:2009-02-26
 
      学习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循着三步走,即预习、学习、复习。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每一步都不可或缺。然而大多数人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学习这个“中间步骤”上,忽视了甚至更重要的两个步骤:预习与复习。
      为什么昨晚刚刚背过的单词,今天一点都记不住?前两天学习的专业课知识,今天再拿来感觉还是新的知识?拿起一本书,看上两页就开始走神?面对每天大量的信息,觉得无从下手?如果你有这些问题,那么,怎么样能快速的、有效的掌握所学内容?学习的过程究竟应该如何安排?是你急需解决的。
      本文将针对如何进行高效的学习,如何快速的阅读,如何卓越的记忆三个方面,向你揭示预习、学习、复习的关系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晰,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
      学习的过程不应该简单的认为,看到一个内容就立刻能把它学懂,这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是不现实的。那么,究竟怎么样的学习过程是正确的?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事实上,当我们接触任何一个新知识时,定先要进行相关的思考、预习,想想自己对于这个话题了解多少,把自己脑海中的信息充分调动出来。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然而很多人都不重视这一点,觉得无所谓,实际上是大错特错的。原因很简单:对新鲜事物天生的吸引,这是人的本性。但是如果把任何知识都当成是新知识,结果是很恐怖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内容是已经掌握的,哪怕有80%以上重复也当成新知识来运用,后果就是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也丧失了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初始的学习兴趣。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样去预习?
      为了方便说明,我试举三个同学们容易产生困惑的学习过程说明。
      一、背单词
      拿到一本单词书,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每一次都先从第一页看起,而这种做法的错误之处在于,A字部的大多数单词都已经烂熟于心,然而还强迫症一样反复阅读。同时,另一种极端是从Z开始背,其实结果是一样的。大多数单词书都按字母表顺序排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必须按照字母表顺序记忆。合理的预习过程是,先把认识的单词摘除。在剩下的单词中,先攻略似曾相识的单词,培养成就感,进而再背完全不认识的单词。但是,即使是完全不认识的单词,我们也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可以探求的蛛丝马迹,比如某个字根,某个发音,某个字形……按照正确的背单词学习过程,真正需要死记硬背的单词就大大减少了,同时,让你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二、看书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拿到一本书,经常会急于打开第一页,这是对新鲜事物的天生吸引。然而实际上,对陌生信息的消化会浪费大量精力,于是很多人进而读了两页就再也读不下去了,阅读的想法终以失败告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拿到一本书,你需要在短短30秒之内,把自己脑海中的信息充分调动出来。比如,随手拿起《在北大听讲座》,看到题目“在北大听讲座”,想想哪里见过或者听过类似内容。比如你可能知道北大一直以思想自由文明,北大的特色文科比理科多一些,北大出过的人才……你所了解的有哪些,比如北大出名的未名湖,北大与清华的一些对比的东西。这只是在我们脑海中30秒之内形成的概念。也许你想不到这些,也许你想到的比这些还多,但是这30秒是一定要的,因为它可以让你瞬间对这本书由不熟悉变成熟悉,进而节省了大量需要花费在消化新的信息和符号的时间。
      之后的步骤放在序言、前言、目录是必要的,好处是可以瞬间发现这本书的书写脉络是怎样的,还以刚才的书示例,在各种讲题中,有的是你感兴趣,有的是不感兴趣的,请你先挑出来最感兴趣的,作为初步阅读。好的阅读习惯绝不是停留在从头读到尾,很多朋友打开书,就没有再动过,原因在于第一章节中的内容不吸引人,不感兴趣……
      看完感兴趣的,再继续看不感兴趣的部分,那么这里面也一定有感兴趣的部分,哪怕是熟悉的人名和地名,也必然能够激发你的成就感。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不需要苦难,需要的是激励和成就感,而自我获得的成就感是最难得也是最持久的,因此,有必要在攻克一些小难点后,适当的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更有兴趣的继续下去……
      三、收集资料
      考试沦为一种风尚,周边拉出来个人,不是考托就是考G,不是烤鸭就是考级,考研、考博、考公务员。流行的一句问候不再是:吃了么,而是考完没。作为新东方的老师,接触这样的人都了,也发现了一些小规律,那就是大多数的同学都是打着考试的旗号,给自己找个心理安全地。有同学问过我:老师我复习考研英语很久了,你能给我点考研英语听力的资料吗?真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问题原因出在哪?信息爆炸,到底该怎么过滤信息、收集有效信息?
      习再一次发挥了功效,第一,请你先明确自己想要考的是什么?你对它了解多少,做出相应的思考,评估自己的水平,方法就是找到最近一年的真题,按照真实情况模拟一下。第二,找到自己需要的分值,比较自己已有的分数,差距点在什么地方,做好评估。第三,根据自己的差距点,找出最有效的、最快速的提高方法,这又是大量信息筛选的过程,但是由于有了预习的步骤,就比较不容易偏离主题,因为主题在你脑海中已经被反复烙印上了。只有做足了这三个步骤,再着手踏实学习,此时便会做到事半功倍。
      预习的工作,其实就是调动大脑已有知识的过程,而这些已有知识是我们长期以来的财富,是我们“知识成就感”的根本来源。经常性的调动它们,不仅可以不断更新信息,而且可以不断处理掉腐旧信息。相同的是,这也是幸福感的来源地。那些忽略预习的学生,正是觉得学习是苦痛的学生,学习是痛苦还是快乐,其实不言而喻。
      不过在做这一切之前,最应该做的是遵从孔夫子之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就是要我们明确学习的目的,认清楚自己适合什么,能做什么,正是宏观意义上的“预习“。
      学习的过程其实很短暂,只是要集中和短期多次罢了,有点像减肥餐一样,需要点坚持,需要点鼓励。
      同样,课后复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的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作为发现记忆规律第一人,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图1)所解释的,我们的大脑在瞬间记忆后的短期(20分钟、一个小时、一天内)是遗忘最快的时候。
 
 
                                                                               图1

      故而,当你学习任何知识的一个小时、一天、两天、一周、一个月、六个月之后一定要进行一次简短的复习,其最大意义在于,不浪费自己已经花费在学习和记忆上的精力,不做重复工作。当然,这个过程就需要一些时间管理和提前的规划了。道理很简单,新鲜事物对人的刺激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去看已经自认为掌握的东西,所以定期的考试、检测是必要的。
      以上是关于预习、学习、复习三者的关系处理。定量举例:如果学习的时间是50分钟,用在预习上的时间至少是20分钟,而花在复习上的时间至少是1个小时。总之,学习英语,除了做好学习工作,必须重视预习和复习工作,三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同学们如能学而循之,长期坚持,必定将在英语学习的征途上,获得自信,学得轻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