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低年级阅读兴趣的形成与阅读能力培养

 教育资料库 2009-12-02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理解力,形成初步的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即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而后者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重点,也无疑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在保证学生达到语文课内基本知识与基础技能(认字、写字、组词)目标要求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养成其浓厚的阅读习惯,以帮助他们发展理解能力、语文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其写作能力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下面仅就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建立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简单地谈个人的几点体会,供各位家长参考。

第一,选择好阅读材料很重要。一般说来,低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寓言类图书都比较有兴趣,这类作品往往具有人物角色形象生动、故事情节简明易懂的特点,而且图文并茂,是理想的入门读物。用这些作为入门材料一般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另外,最好是大字带拼音的图书,不容易造成孩子的阅读疲劳。事实上,有不少为学前儿童提供的亲子读物,也适合作为孩子独立阅读的对象。以后可以将文艺作品比如续写人物、亲情的散文介绍给孩子阅读。经验表明,选取故事性强或者为孩子所相对熟悉的内容,有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第二,采用朗读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维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这对自制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十分管用。朗读要求调动多种感官,做到眼看、口读和耳听,这样会利于保持儿童的注意力,进行思维和理解内容,并获得有效的识记(朗读有一大优点,就是朗读者对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会减慢速度,加以特别注意。)

第三,每天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段,让孩子坚持阅读。比如将晚上睡觉前的15分钟到半个小时做为阅读时间,以孩子阅读为主,有时也可采用亲子交替朗读,或者父母读书孩子听的方式。适当或者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与孩子一定的奖励(比如在儿童读完一篇文章后及时地给与表扬,或者在书上贴上小粘贴,累积若干张粘贴可兑换某个小礼物等),以强化孩子的阅读行为,促成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建立。

第四,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孩子往往会有所收获,而这种能够感到阅读有成绩的自我效能意识,反过来激发起他进一步阅读的动机。

最后,在孩子初步掌握了朗读技能的时候,引导其进行默读。默读在阅读速度、理解内容上比朗读更具优势。默读技能是在儿童初步掌握了朗读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训练而发展的。小学生的默读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小声的“默读”阶段和无声阶段即真正的默读阶段。只有当学生无须将自己的意识指向阅读文字,而直接指向与领会读物的内容和相应的语言表现方式时,才算是学会了默读。理解是默读的关键。为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可采用提问、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续(改)编情节、自我提问等方法和策略加以引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