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一马平川558 2009-12-08



南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信息中心
2005年1月20日
【字号选择: 【关闭】

  『本期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到底需不需要明晰起来?
  ◆提炼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
  ◆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
  ◆别被西方人对企业文化的偏见所误导
  ◆企业文化的标准化与个性化
  ◆文化--中小企业不应漏掉的一环
  ◆对付企业文化僵化症
  ◆改变企业文化,从“头”开始



企业文化到底需不需要明晰起来?



企业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它企业中的一种潜在的规则,同时也是一种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也最难为企业的员工所理解,同时也是最不容易操作的一种管理科学,这也是中国企业突破发展瓶颈阶段所面临的一道难题。
  中国的企业文化氤氲在中国古老土地上,如何使中国企业文化这颗希望的种子,扎根、萌芽、绽放、开花、结果,这需要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和企业文化持之不懈地努力和探索。可以说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强大,就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也就是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
  但是,回过头来看看全球企业,正是哪些知名企业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其在员工潜意识中深深扎根,才使得企业获得其他管理方式所不能得到的绩效,也使得企业能够脱颖而出,发展成为本行业,乃至全球知名的巨头。
  但是在当下却有这样的一种认识,让笔者感觉到困惑和郁闷,同时也为中国的企业文化发展之路感觉到了一丝迷茫。有的企业管理者向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你们都说企业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那么就可以这样说,我的企业不管怎样发展,都是存在着我们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既然有了这样的企业文化,那么我们还需要再去建设什么企业文化,这不是白费力气吗?
  难道企业文化真正就是这样理解吗?我想这样的理解是偏激的,同时也是不科学的。为什么笔者这样说呢?其实上面的那位企业领导人所说的话也是有自己的道理,但是他只是把企业文化单独的隔离起来,变成了笼子里面的文化。其实就象他所说的那样,企业文化在企业生存、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存在,而且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在企业发展初期,企业文化最明显反映在企业领导人的文化,也就是一种英雄主义的文化,这时候企业文化只是一种雏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而且这时候企业领导任用的管理人都是和自己相当熟悉的朋友、亲戚、同学等人,他们对于企业领导人的思想和意识相当地了解,同时也是坚决赞同和拥护的,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执行力没有什么问题,企业也获得高速发展。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样的创业小团体变成了一个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团队时。这时候,新加入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来自四面八方,而且文化层次和年龄都有相当的大的跨度。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隔阂不是一时就可以弥补的,而且由于企业人员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无形之中执行力难问题成为企业领导层最头疼的问题,更谈不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因此在这一阶段,就必须将企业文化摆在企业管理建设的重要日程,而且企业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让企业文化明晰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基业长青的资本。
  我们知道,文化决定战略选择,同时战略促进文化转型和发展。但是从企业文化发展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民族和公司都在自觉地实施文化战略。文化战略是使公司特质与所从事的行业特性顺向一致,使公司的事业高度自觉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世界优秀企业成功背后都有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基因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给企业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使之成为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像通用电气推崇的三个传统:"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沃尔玛的基本信仰"尊重每位员工,服务每位顾客,每天追求卓越";诺基亚的价值观 "科技以人为本";英特尔精神"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等等。的确,通用电气也好,沃尔玛也好,诺基亚也好,他们持续成长、不断发展的动成长力量就在于他们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秀企业文化,他们独到的经营哲学,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规范的行为准则,使企业与员工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一切目光短浅、不能正确定位并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公司,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像一条没有舵手的船打圈航行一样不可能如期到达胜利的彼岸,更不可能成长为基业长青的优秀企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清晰企业文化所带来的效应是绝对不可低估的。
  著名的"蝴蝶效应"是这样的:上个世纪的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打个比方,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对地球大气的影响可能随时间增长而不是减弱,甚至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或存或亡这样根本性的差别。
  那么企业文化正是印证了这样"蝴蝶效应",如果我们模糊的企业文化,就必然会带来理解上的偏差,那么就会产生行为上的偏差。从而,最终导致一些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灾祸的发生,这就是企业文化为什么要明晰起来的重要原因。(摘自:中华培训网)
    
提炼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

    
  纵观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凡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得到社会高度评价的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比方说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大连燃料总公司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提炼得非常贴切。相反相当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千人一面,似曾相识,因而有如过眼云烟,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那么,如何建设有独特个性的企业文化呢?总结国内外一些优秀企业的经验,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其一,企业文化的提炼要结合行业的特点
    
  行业不同,竞争制胜的武器不同,价值理念也必然不同。比如说,"同仁堂"作为一家医药制造企业,强调的是"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蓝岛商场作为一家商业企业,强调的是"亲和",是"营造温馨的环境文化",其场内的每一类商品,都有一条文化用语与之相对应。如箱包:一箱一包都是情,天涯海角伴君行;香水:让芳香渗透您的全部生活;摄录相机:摄取美好生活,留住美好回忆等。希尔顿作为一家旅馆,它强调的是"微笑服务、宾至如归"。希尔顿向各级服务人员问得最多?%9TInPualt+S9k19HQjIzMTI8L2ZvbnQ+HwwFDealt+S9k19HQjIzMTIfDQUN5qW35L2TX0dCMjMxMhYGHwsFNjxmb250IHNpemU9MyBmYWNlPSfku7/lrotfR0IyMzEyJz7ku7/lrotfR0IyMzEyPC9mb250Ph8MBQ3ku7/lrotfR0IyMzEyHw0FDeS7v+Wui19HQjIzMTIWBh8LBSg8Zm9udCBzaXplPTMgZmFjZT0n5bm85ZyGJz7lubzlnIY8L2ZvbnQ+HwwFBuW5vOWchh8NBQblubzlnIYWBh8LBSg8Zm9udCBzaXplPTMgZmFjZT0n6buR5L2TJz7pu5HkvZM8L2ZvbnQ+HwwFBum7keS9kx8NBQbpu5HkvZMWBh8LBSg8Zm9udCBzaXplPTMgZmFjZT0n6Zq25LmmJz7pmrbkuaY8L2ZvbnQ+HwwFBumatuS5ph8NBQbpmrbkuaYWBh8LBSY8Zm9udCBzaXplPTMgZmFjZT0nQXJpYWwnPkFyaWFsPC9mb250Ph8MBQVBcmlhbB8NBQVBcmlhbBYGHwsFKjxmb250IHNpemU9MyBmYWNlPSdWZXJkYW5hJz5WZXJkYW5hPC9mb250Ph8MBQdWZXJkYW5hHw0FB1ZlcmRhbmEWBh8LBTY8Zm9udCBzaXplPTMgZmFjZT0nQ29taWMgU2FucyBNUyc+Q29taWMgU2FucyBNUzwvZm9udD4fDAUNQ29taWMgU2FucyBNUx8NBQ1Db21pYyBTYW5zIE1TFgYfCwUqPGZvbnQgc2l6ZT0zIGZhY2U9J0NvdXJpZXInPkNvdXJpZXI8L2ZvbnQ+HwwFB0NvdXJpZXIfDQUHQ291cmllchYGHwsFOjxmb250IHNpemU9MyBmYWNlPSdUaW1lcyBOZXcgUm9tYW4nPlRpbWVzIE5ldyBSb21hbjwvZm9udD4fDAUPVGltZXMgTmV3IFJvbWFuHw0FD1RpbWVzIE5ldyBSb21hbmQCBw8PDxYEHwkFEkN1dGVFZGl0b3JEcm9wRG93bh8KAgJkZGQYAQUeX19Db250cm9sc1JlcXVpcmVQb3N0QmFja0tleV9fFgYFBmNoZWNrMQUGY2hlY2syBQZjaGVjazYFBmNoZWNrNwUHQnV0dG9uMQUHQnV0dG9uMj8qCL/SjmfUVJ2f7r2QDyBZtJoO,
企业文化建设

第14期


南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信息中心
2005年1月20日
【字号选择: 【关闭】

  『本期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到底需不需要明晰起来?
  ◆提炼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
  ◆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
  ◆别被西方人对企业文化的偏见所误导
  ◆企业文化的标准化与个性化
  ◆文化--中小企业不应漏掉的一环
  ◆对付企业文化僵化症
  ◆改变企业文化,从“头”开始



企业文化到底需不需要明晰起来?



企业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它企业中的一种潜在的规则,同时也是一种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也最难为企业的员工所理解,同时也是最不容易操作的一种管理科学,这也是中国企业突破发展瓶颈阶段所面临的一道难题。
  中国的企业文化氤氲在中国古老土地上,如何使中国企业文化这颗希望的种子,扎根、萌芽、绽放、开花、结果,这需要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和企业文化持之不懈地努力和探索。可以说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强大,就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也就是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
  但是,回过头来看看全球企业,正是哪些知名企业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其在员工潜意识中深深扎根,才使得企业获得其他管理方式所不能得到的绩效,也使得企业能够脱颖而出,发展成为本行业,乃至全球知名的巨头。
  但是在当下却有这样的一种认识,让笔者感觉到困惑和郁闷,同时也为中国的企业文化发展之路感觉到了一丝迷茫。有的企业管理者向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你们都说企业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那么就可以这样说,我的企业不管怎样发展,都是存在着我们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既然有了这样的企业文化,那么我们还需要再去建设什么企业文化,这不是白费力气吗?
  难道企业文化真正就是这样理解吗?我想这样的理解是偏激的,同时也是不科学的。为什么笔者这样说呢?其实上面的那位企业领导人所说的话也是有自己的道理,但是他只是把企业文化单独的隔离起来,变成了笼子里面的文化。其实就象他所说的那样,企业文化在企业生存、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存在,而且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在企业发展初期,企业文化最明显反映在企业领导人的文化,也就是一种英雄主义的文化,这时候企业文化只是一种雏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而且这时候企业领导任用的管理人都是和自己相当熟悉的朋友、亲戚、同学等人,他们对于企业领导人的思想和意识相当地了解,同时也是坚决赞同和拥护的,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执行力没有什么问题,企业也获得高速发展。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样的创业小团体变成了一个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团队时。这时候,新加入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来自四面八方,而且文化层次和年龄都有相当的大的跨度。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隔阂不是一时就可以弥补的,而且由于企业人员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无形之中执行力难问题成为企业领导层最头疼的问题,更谈不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因此在这一阶段,就必须将企业文化摆在企业管理建设的重要日程,而且企业文化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让企业文化明晰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得基业长青的资本。
  我们知道,文化决定战略选择,同时战略促进文化转型和发展。但是从企业文化发展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民族和公司都在自觉地实施文化战略。文化战略是使公司特质与所从事的行业特性顺向一致,使公司的事业高度自觉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世界优秀企业成功背后都有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基因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给企业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使之成为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像通用电气推崇的三个传统:"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沃尔玛的基本信仰"尊重每位员工,服务每位顾客,每天追求卓越";诺基亚的价值观 "科技以人为本";英特尔精神"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等等。的确,通用电气也好,沃尔玛也好,诺基亚也好,他们持续成长、不断发展的动成长力量就在于他们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秀企业文化,他们独到的经营哲学,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规范的行为准则,使企业与员工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一切目光短浅、不能正确定位并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公司,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像一条没有舵手的船打圈航行一样不可能如期到达胜利的彼岸,更不可能成长为基业长青的优秀企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清晰企业文化所带来的效应是绝对不可低估的。
  著名的"蝴蝶效应"是这样的:上个世纪的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打个比方,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对地球大气的影响可能随时间增长而不是减弱,甚至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人,把企业文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宣传员,紧密结合业务经营管理工作,大力宣传企业文化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2、强化培训。把员工塑造成“企业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把一个自然人、社会人塑造成一个“企业人”,必须经历一番用优秀的同一文化内化员工思维模式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载体就是培训。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企业文化,个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如何体现企业文化等。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从内心认识、认知、认同了本企业的文化,才能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形成企业的文化力。
  3、实例引导。企业的观念文化比较抽象,如何生动形象地进行宣传教育?一是把“精神人格化”。大庆石油人把大庆精神人格化,持续深入地开展“学铁人、立新功”的主题教育活动,强化了全员对企业精神的理解;二是把“理念故事化”。蒙牛集团通过非洲大草原“狮子与羚羊”的故事,生动地阐释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理念;三是把“规范案例化。”运用正反案例的“震撼效应”,加深行为规范的指引力度,使之入脑入心。
  4、营造氛围。根据心理学研究,一个人长期处于一种观念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内心深处就会认同这种观念。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企业文化,营造一种浓浓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下,不求立竿见影之效,而求滴水穿石之功,久而久之,使员工自觉认同并形成习惯。
    
  “固化于制”——力举“制度约束”
    
  “固化于制”,就是用制度、机制来反映文化理念,将已取得的文化建设成果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对员工既是价值观的导向,又是制度化的规范。
  员工对企业文化由认知认同到自觉践行,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文化的刚性约束与观念文化的柔性疏导相辅相成,以克服人的“惰性”,使企业文化的贯彻变得流畅而坚实。现代行为科学认为,一个合理有效的制度,能够造就人、改造人。海尔兼并合肥电视机厂,没有一分钱的投入,投入的只是把理念物化了的制度。当时,20多人闹事,认为管理制度太严格受不了。后来经过大讨论,统一了思想,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使这个亏损企业很快扭亏为盈。
  “固化于制”,更艰巨的任务是建立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个实质性的步骤是实行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经营管理层按规范有效地运作与制衡;建立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个关键性的改革是建立有效的人事与激励约束机制。变“相马”为“赛马”,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人才“赛道”和“以业绩论英雄”的绩效考核体系,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建立公司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一个重要性的举措是建立内控与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的战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进行全面管理。制度是物化了的理念,制度是观念、行为、习惯产生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就是文化力。(摘自:金融时报 作者:王晓木)
    
别被西方人对企业文化的偏见所误导

    
  西方人发现东方人的企业与西方人的企业有两点主要的不同之处:其一是东方人的企业中往往没有需要外部人员(律师)来插手参与签署的雇员聘用合同,其二是企业内部有一种西方企业中所没有气氛,这是一种文化,他们称之为企业文化。
  威诺经过思考这种企业文化一般有如下特征:
  (1)公司内有一种精神饱满的气氛,每个员工对工作都有责任感和积极性。
  (2)人们在为公司目标努力时,齐心协力。
  (3)公司员工之间有自由通畅的交流沟通渠道。
  (4)决策被委托给相关的工作部门进行。
  (5)可以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
  威廉?伍奇(William Ouchi)在《Z理论》中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1)提供一个待人诚实、批评中肯的场所。
  (2)人们互相信任、友好、一起工作。
  (3)同心协力的团队工作方式。
  (4)走动式管理。
  (5)将人才视为资源。
  麦金西的7-S结构的管理思想表达了他将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系统(System)、风格(Style)、人员(Staff)、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以及技能(Skills)看作是企业文化这个函数的7个变量。
  我发现直到现在,没有哪位东方人对西方人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提出过什么异议。
  我认为,这纯粹是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看待东方文化和东方人。无论是他们列出的特征也好,变量也好,充其量是在观察东方人的企业之后得出的陈述报告,而没有看到企业文化的本质。
  西方人在考察东方人的成功企业时,是在将脚步迈进了东方人企业的大门之后进行的,此时所遇到的人都已企业化,他们的观察也只能从此而始。
  而实际上东方人从外部带入企业内部的东西,西方人就看不到了,或者说忽视了。不管是沟通方式、团队精神还是组织气氛,这些东西的形成,不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顶多是经企业家加工而成的管理软件。松下幸之助就没有办法把由美国人组成的公司治理成松下企业。
  东方人将他们从懂事开始所受到的文化熏陶,铸成了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这是一个不自觉的过程。不管他们进不进企业,进这个企业还是进那个企业,这些思想意识已经在其头脑中形成。西方人仅仅用他们考察植物性状的方式来看待企业文化,实际上并未触及文化的本来内涵。
  肖恩(Sehein)还将企业文化形成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是"人工"层,即外表部分,如制服式样、条幅标语及有声宣传等。第二层次包含了人们用来指导其行为的价值观和原则,比如规章,对以往事件的报道等等。第三个层次包含了有关对人性、环境及人际关系的基本认识。肖恩的意见中,只有第三层次才刚触及了企业文化的边缘。说是边缘,是因为如果说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话,也是可以通过"后天"(进企业之后)教育来人为树立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他们都没有看到"先天"(进企业之前)素质的决定性影响。
  前一阶段,"企业形象设计"曾经也在中国火了一阵,一些有点富余资金的企业花了几万十几万元的资金请广告公司设计了标识、包装甚至制服和广告词,实际效果除了"千金散尽"之外,过一阵子也就依然故我了。这是也受了西方人那种对企业文化的片面理解的影响,只注意外在或者只做表面文章的结果。
  企业文化建设要求练内功。
  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即有文化素养的管理者,能从对员工的多数人的文化底蕴的研究中找出能形成优势的文化氛围,并从这个主流文化的特点中找出可以对企业经营目标造成正面影响的那部分大力宏扬之,抑制住主流文化中那些不利实现经营目标的部分,或花费少量资金将这部分负面影响予以扭转或转移其作用方向,这才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中心内容。
  例如五十年代,中国企业资金普遍贫乏,但那时能用平均主义加精神鼓励为主的方法调动最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既照顾了有突出贡献者,也带动了能力稍差者,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方式。那时的成功处就在于把工作做到了实在的基础上:中国人的不患寡患不均以及崇尚义羞言利的思想。
  现在形式变了,管理者们怎样在变化了的形势面前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搞好呢?我建议的方法是研究企业性质和特点,调查分析员工们的观念,先投其所好,再因势利导。这不光要有耐心,自己还要先学习和思考,你的作品能感动自己之后才能唤起众人。当你的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到你想总结一下你的工作效果时,再搬出"7-S"之类的条条来进行测验。西方人从客观角度观察事物的能耐,还是优于我们的。在这方面能向他们学习的仅仅到此为止。(摘自:中华企业培训网)
    
企业文化的标准化与个性化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企业文化也是这样,以至有文化和没文化之间已经没有了区别。悲观主义者说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文化的沙漠,乐观主义者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文化的丛林。
  以直销模式创建IT业奇迹的戴尔计算机公司,会被“惠普之道的崇尚者斥责为“思想的坟墓和“文化的废墟。事实上,这是个性化价值观对标准化价值观的批判。
  “几乎从不进行产品研发的戴尔在业务流程上竟有500多个专利!任何专业的思索与创新就像零部件交由OEM厂商一样,全部外包。我想这正是现代的市场分工与合作体系所带来的企业文化丛林。标准化企业文化与个性化企业文化在市场上相互依存而共生,不能说标准化企业文化是没有文化,是对企业精神的扼杀。
  真正的企业和企业精神都是很现代的事情,不过一二百年的历史。正是标准化作业,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流通,才使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成为现代社会的中坚力量。它一方面替代了很多传统上属于家族的职能,另一方面夺取了很多原属政府的职能。
  传统上我们工作和生活不分,都在“家”的范围内完成。现在我们要将每日除去睡眠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工作单位,由此导致“工作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于是我们就要求在工作单位也要有在家的感觉,于是我们就要求企业要像个“大家庭”,于是我们又进一步把“大家庭”作为衡量企业文化优劣的一把标尺。但是市场的生态是非常多样化的,在企业文化的丛林之中,“大家庭”式企业也只能是一个物种,并且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一个能处于主导地位的“物种”。
  政府组织提供了一个严格的仅次于军队的等级制的范例。在政府之中,上级与下级之间是等级分明的。对于公务员来说,虽然不像军人那样“服从是天职”,但是要严格遵守上级给你的授权行事,你可以有提出建议的权利,但是不需要你去创新什么。
  企业组织的文化形态则正是处在家庭和政府之间,可以有类似于家庭的融洽氛围和文化,但是要有严格的规则;需要有一定的等级制,但是要尽可能地使组织扁平化,消减等级制对人们创造力的抑制。戴尔实施非常严格的业务流程管理,但是高级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员身处相同的小格子里,标识方面也只有其名字、没有头衔等等。这就是企业组织的文化特点,家庭的平等制和企业的等级制之间的某种混合物。
  标准化、泰罗制和科学管理是支撑现代大型工商企业的核心构件,是企业大厦的承重墙,是不能随意发挥和改造的。而个性化、人性化和柔性管理,是市场经济发达之后的一种返璞归真,是一些装饰性的构件,是更好享用承重墙带来的空间的一些辅助手段。如果没有钢筋水泥所建构的硬性空间,柔性装饰实际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个性化和重视组织中人的因素并没有否定、更不能否定企业作业流程的标准化。像戴尔这样主要是以销售领域上的流程创新立足于市场的企业,其销售流程上的标准化作业正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它的信誉就是来自它在销售领域上没有销售人员的个人发挥。当一位整天以电话线和鼠标与世界联系的戴尔销售人员,去应聘那些需要发挥个人作用的其他企业的销售职位时,在整个面试过程中,没有与招聘人员做眼神上的交流,也许不算太奇怪。
  由于历史上我们对泰罗制和科学管理原理的片面理解和简单化批判,而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又被发达国家那些表面的最为时尚和现代的管理思想所吸引,从而忽略和没有真正认识支撑现代工业体系的标准化的流程管理。中国企业,尤其是那些要以低成本战略制胜的企业,需要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需要建立并严格执行标准化的流程管理。
  随便打开我们的商业报纸和杂志,不难发现因为关键销售人员跳槽而给企业带来重创的报道。为什么?就是因为你的销售流程没有标准化作业,你的客户关系和客户信任,都只承载在了销售人员个人的身上,而没有从销售人员个人身上转移到企业组织身上。我想,在戴尔计算机这样的公司,是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
  股东可以换、员工可以换、顾客可以换,但是公司依旧在,并且日益壮大,这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公司生存于股东、员工和顾客三大利益团体的均衡点上。公司经营的目标偏重于股东、员工还是顾客,都有一个合适的度的限制。
  戴尔公司注重股东利益,强调严格和标准化的业务流程管理,我看没有什么不好,反倒恰恰是我们中国企业需要大力学习的两个关键点。(摘自:中华工商时报)
    
文化--中小企业不应漏掉的一环

    
  有这样一个案例,两个好朋友同时创业,几年后其中一个人的公司已经小有名气,另外一家则还是举步维艰。于是后面这家公司的老板就问他的朋友说:“我们是同时创业,我们的条件和机会差不多,为什么你发展那么快,我到现在却还是那么艰难呢?”他的朋友并没有做正面回答,反面问他三个问题:“1、你的公司有没有足以令员工激动并愿意与你共进退的发展目标?2、你有没有将你的思路与价值观与你的员工分享?3、你有没有经常刻意去创造一种让员工充满激情的工作氛围?”听完朋友的问题,这个老板陷入沉思之中。公司发展这么多年,自己一直忙于业务发展,怎么会时间来考虑这些问题?这些东西不是大公司才需要的吗?
  其实这些问题应该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要自问的三个问题,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问题。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相当一部分甚至是不规范经营。中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更多谈到的是要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但却很少人会提倡中小企业要注重文化的建设。很多中小企业主认为,我们是中小型企业,企业关键是生存,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甚至管理界一些专家也持同样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型企业的文化建设更为滞后。
  一、文化无处不在
  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管规模大小,都必有其独特的文化雏形,这些雏形刚开始可能是来自企业家的某种直觉,它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员工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条例和规范,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对企业员工进行灌输,使之融入企业管理行为中,自觉自愿地遵守所形成的约束激励机制,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企业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形成一种企业凝聚力,使之推动企业高速发展,达到企业文化之真正内涵。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它是企业做事的方式,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凡是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因此中小企业也肯定存在企业文化的塑造问题,只不过因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企业文化塑造的力度和角度不同。台湾宏基电脑董事长施振荣认为:“企业文化不是一次运动,用三年两年时间就能够达到。最好是从企业小的时候就开始着手企业文化的建设,因为大了以后,再去建设企业文化就比较困难了。”他不同意企业小的时候应更多地考虑眼前利益而顾不上企业文化的说法,“二十几年前,从第一天办企业起,我就是立足长远,只有长远才有办法从小长到大。比方说,信用对我们很重要,即使在企业小的时候也不能选择破坏信用的方式来达到短期的目的,不能用短期的获得作为破坏长期发展的借口,太多的人使用这个借口是不对的。很多人喜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最简单的方式往往不是最好的方法,达不到最后的目标。”这就是中小企业需不需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最好回答。
  二、文化,中小企业的致命伤
  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企业要想发展,家族经营只是其中一个阶段,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后,家族企业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这些局限性所产生的文化障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局限包括:第一,很多企业是家长决策,这种机制在提高决策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决策的不科学,容易给企业带来风险;第二,家族企业往往用人唯亲,不是用人唯贤,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通常是企业主的子女或亲戚,这样就会发生不懂企业管理的人走上领导岗位,降低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三,任人唯亲使特殊人物把持关键岗位后,规章制度不起作用,关系代替制度使制度如一张废纸;第四,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产生不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企业留不住有本事的人才。总之,家族企业的家长制决策文化、任人唯亲文化、随意性文化是自家族企业成立起就形成的致命伤。对这些局限性,除了要在产权制度上有所创新外,文化建设更应该是改变这种局限性的重要方法。
  三、塑造企业文化的方法
  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家都在潜意识上很重视企业文化,为什么呢?作为老板,你是不是整天考虑如何让员工愿意和你同舟共济,如何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让员工认同你的企业发展目标并为之奋斗?其实每个老板都会考虑企业凭什么来凝聚员工,这就是企业文化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中小企业也需要企业文化,关键在于如何塑造企业文化。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在文化建设上是有区别的。在大型的企业里,企业组织层次多,信息传递路径复杂,可能更需要一些系统的文化运作方法。而中小型企业,可能就一百多员工,信息沟通较为顺畅,不需要太多的形式,或系统的东西,它要重点放在如何让核心理念深入人心的工作上。“一个企业,如果想发展成为大型企业,现在就必须做大型企业要做的事,想成为一个卓越的公司,现在就必须做卓越公司应该做的事情,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大公司或卓越公司”。
  中小企业塑造文化的方法与大型企业有区别,显得更实在,更简单。第一,老板必须将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员工进行充分沟通,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构筑共同愿景。企业在创业时期往往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左右企业发展,如果老板能够经常和员工交流,使员工知道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且让他们感觉也是企业当中的一份子,这种激励是用金钱不能够替代的,而这个时候有效沟通比大型企业更为有效,员工也能够很快明白老板的思路,没有太多形式上的条条框框,很容易引起员工的共鸣。第二,核心价值观的确定。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就好像是一个人的灵魂,它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的理由,所以企业要做的事情就是将企业最重要的理念提炼出来就行了。第三,将核心价值观无时无刻地体现在行动当中。作为老板要身体力行,不断跟员工沟通,形式不要太多,内容简单明了,最基本的核心内容要通过行动去体现,以后有必要可以增加一些形式上的内容,例如公司的刊物,公司的歌曲等。
  一般企业文化建设要经过几个阶段,首先是自发形成阶段、其次是塑造阶段、培育阶段、巩固阶段和创新阶段,最后又回到培育和巩固阶段。自发形成阶段一般时间较长,因为这段时间一般是企业的创业时期,大部分企业家只顾着赚钱,忽略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所以,如果企业一开始就高瞻远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一种强势和个性的企业文化,那文化自发形成的阶段就会大大缩短,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能够成为卓越公司,而有的企业却只是昙花一现的最好理由。(摘自:中国营销传播网)
    
对付企业文化僵化症

    
  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个人的话,“企业文化”这出镜率颇高的四个字,就象一个人的思想精髓。在它外化的时候,这个人的价值观、行为观甚至是精神与风貌都显露无遗。
  是思想,就可能牵涉到落后与境界的问题,在此问题的更前端呢?则可能是患上了僵化症。可见,企业文化是需要动态发展的。事实上,也只有与时、与市、与势俱进的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一个企业突破局限、攀上新台阶的精神催化器。
  这应了“流水不腐”的道理。现在,不妨回过头来检查一下,你的企业有否患上企业文化僵化症。
    
  企业文化僵化症的六种征兆
    
  每个企业主都极力的为(或正在为,想为)自己的企业设计了颇为理想的企业文化,并都爱将之通过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口号等等进行具化,把它们书写进员工手册或涂抹在办公室的墙上。
  可当企业文化患上僵化症的时候,那些东西又有何用呢?充其量就是一件件附庸风雅、华而不实的摆设!从那些摆设上移开目光吧,来下面的选择题中打打“√”或是划划“×”.
    
  一、自己时常处在“更年期”
    
  你的生活中没有烦心事,你的生意上也没有足够令你苦恼的事,可你就象一个时常处在更年期的中年妇女,一跨进办公室,就常常出现莫名其妙的烦恼和焦虑。
  起因很复杂。不过,很大的一个可能就是:企业里的工作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你。比如,员工们刚刚还在为工作谈论得风生水起,可一听见你的脚步声,就回归沉寂,闷得你甚至能听见心跳的声音。可在那些员工的脸上,兴奋明明还没有完全平息。他们有事瞒着你吗?经过你放轻脚步走进办公室的证实:没有。
  是怕你吗?正常的讨论工作,为何还要怕你?是某个人特别敬畏你吗?可大家为何都这样子?是的,你该到了检讨自己的时候了。
    
  二、同一问题多次出现
    
  你前天刚刚就某个问题在会上进行点名批评,告戒大家不要再犯了,可今天又出现了。当你静下心来想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的时候,你却发现,这个问题原来自己早已强调了多次。
  是执行机制与执行力出问题了吗?可它们为什么会出问题?难道这和企业文化萎靡不振没有关系吗?这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企业文化是一张虚虚实实的网,它张罗在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当然也会有没有能够撑开或破败的部分,影响着员工的言行与企业的运做。
    
  三、企业缺乏创造力
    
  你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睡过安稳觉了,因为你的对手在产品研制与市场上的出牌总是出人意料、难以应付,压得你就快有点喘不过气来。自己以前不也打过这样的漂亮仗吗?可现在为什么老是被动挨打?员工的创造力都到哪里去了呢?是自己的员工素质太差?不,他们当初可是若干应聘者中的佼佼者啊!
  可对手在进步,为什么自己没有进步呢?这些问题三言两语很难解释清楚。不过,倡导创新、务实的企业文化不是喊口号,它是需要一套利于(而不是磨灭甚至限制)员工发挥创造力的激励甚至是监管制度作为支撑的。比如:对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对创造性工作的激励;对创造性工作及其成果的推广等等。你的企业有这样的制度吗?它们的执行情况又是如何呢?
    
  四、企业文化构建行为逐失吸引力和其效力
    
  你曾在企业中推广过聚餐、给员工过生日、有意安排某人与某人合作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等等许多举措。
  可是,当你某天从觉中醒来的时候,你却发现:聚餐的时候,和自己讲话的人总是那么几个,许多员工是否想说什么可又什么都没说;给员工过生日开始还能坚持到场或者是委托人送上生日礼物代为祝贺,可是后来你再也没有吃到过员工的生日蛋糕,再后来,负责此事的部门甚至慢慢将这个活动给取消了;团队协作的工作作风与氛围,曾使你感到欣慰,可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出现互相推委、扯皮的后来,你又慢慢发现,某部门内部到是够讲团队精神了,但跨部门之间的合作为何总叫人头疼。
  可你又是否想过:企业文化是既要你热心,也要企业中的干部员工一起热心的文化,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培育起某种习惯价值的文化。热心到底是如何冷却的呢?
    
  五、企业诚信问题暗流汹涌
    
  企业的诚信问题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这两个互相有所联系的部分。
  也许,你现在正准备清理那些说假话、办假事的员工。可在这个过程中,你又是否想过,员工对企业发生诚信问题的一些因素呢?
  比如,你将奖金与提成写进了公司制度中,可现实是,你常常对你的员工讲“不好意思,今晚加加班辛苦一下,公司不会亏待你们的”,可就是迟迟不见你按制度来发放当发奖励,甚至还没有一个对员工的明确交代。再比如,你安排你的销售部员工对经销商讲多少广告促销支持马上就要启动;退换货没问题等等,可当许多经销商正常运做你的产品就快绝望的时候,也没见你有什么实际的举措。
  就这样你成了一个不讲诚信的老板,你的公司也是一个没有诚信的公司,你的员工呢,也成了无所谓诚信的员工。企业文化遇到了来自推行者、参与者、接受者的方方面面的阻力,还有什么不僵化的呢?
    
  六、企业文化在异地遭遇贯彻阻力
    
  因为区域市场文化意识的不同,异地机构员工接触企业文化的时间和受影响程度的不同,你会发现你的外地机构,竟然会爆发出一些和当地文化环境格格不入的东西,如在管理上,在工作作风上,等等。
  其中一个令人记忆犹新的实例就是曾经的郑州亚细亚的广州仟村,在推行强硬的军事化管理上所遇到的执行阻力和来自外部非难的遭遇。
    
  对付企业文化僵化症的7味药方
    
  假如,你在上述的任何一个问题上打了“√”,就说明你的公司存在企业文化僵化症。
  你也肯定想改,也肯定想使自己由一只病猫变成一只下山的猛虎或者是一只翱翔在天的神鹰。如何改?想想你面对一潭污水、死水的处理办法,或许就能够找到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检查症状、治理病源
    
  在你面对一潭污水、死水的时候,你首先需要查明的就是:是水的源处本来就是污水、死水;还是源处无源、通处不通;抑或是有人往里面倒脏东西或垃圾,影响了水质甚或是截断了源头堵住了疏导之处。在天一贸易公司就有这样的不稳定因素。
  天一公司市场部经理张君是个颇能侃,并在公司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老员工。由于工作成效问题,自认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该君最近老被公司王总在会上、会下骂。为此,有些想不通的张君在公司到处散布消息,类似于什么“我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之类的东西,并表露出随时都可以辞职不干的意思。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张君的所作所为,影响了许多员工的正常工作情绪,并进一步的造成了一部分骨干员工的流动,使他成为了王总眼里的不稳定因素。最后,王总不得不下定决心辞退张君。
  通过此例或许可以看出,在企业中似乎总有一些人在和你要倡导和塑造的企业文化玩角力、拔河的游戏。可这些人就仅仅是你的员工吗?
    
  二、别忘了检讨自己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出于出了事情总爱将责任往别人身上推的人的劣根、企业主身份的特殊性等等原因,不论你的企业在用人上是否由雇佣文化转变向了盟约文化,你都难免不会只检讨别人而不检讨自己。
  现实中是没有“不会犯错的国王”的。在中国的企业中,在老板文化就是企业文化的现象非常普遍的情况下,你对自己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就更是深远。在上述天一公司例子王总的工作方式可能对企业文化产生不利影响之外,你严以待人、宽以律己,承诺多兑现少的的工作作风,也极可能影响到企业文化中的向心力、创新、务实、诚信等等要素。
  我们常说“老板就是老板,员工就是员工”,这是没错的。可受“以身作则”般的历史文化影响,可这在极需榜样的华人企业中,是缺乏执行的基础的。对在机制和制度上往往都存在许多更大问题的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就更是缺少土壤。
  现在不妨想想,你所要塑造的企业文化在你的身上能够找到相应的特征吗?倘若有,你该怎样坚持呢?如果找不到,你又该怎么做呢?
    
  三、引进来
    
  有容乃大,这有点为活化企业文化进行开源的意思。实际上,通过研究国内外的许多企业可以发现,它们招聘具有不同地域与从业背景的员工进企业,并非仅仅是为了补充新鲜血液,还为了使企业文化在某个市场着陆本土化,还为了使自己的企业文化保持活力与朝气。
  在一些跨国企业中,利用外部力量改善自己企业文化的现象相当普遍。例如三星,他们在发展数字媒体业务过程中,负责人陈大济感觉到三星的一些文化有些缺陷,于是大量聘请美籍韩裔或者有美国工作经验的人到三星。不同的工作作风为三星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企业文化由此得到一定程度的活化与完善。
  由此亦可看出,企业文化是有其社会属性的,在塑造自己预期的企业文化时,必须考虑如何与当地社会中的健康、优秀的文化进行融合。也只有这样,你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四、走出去
    
  企业文化如水,要避免它成为一潭死水,或引导它流向自己预期的方向甚至是海纳百川,就不得不用大禹治水的开渠疏导之法。
  在解决企业文化的僵化症乃至构建过程中,除了象天一公司的王总在处理企业文化之毒瘤时,将不良的人事驱逐出境之外,有时候,你还得走出去加强自己与其它企业横向之间的企业文化交流。
  这些企业可以是你的供应商,也可以是你的下游渠道商,还可以是与你没有直接业务关系的其它企业。如奥普浴霸就在和百安居等超级连锁的交往中,不停的与它们加强企业文化的交流,以从中吸取可以活化自己企业文化氛围及其运行机制的优秀的东西。
    
  五、制度与执行的保障
    
  企业文化是离不开制度的保障的。比如,你要使你的企业文化充满创造力和团队协作力等优良元素,你就应该允许“百家争鸣”,就应该对创造性工作的员工进行奖励,乃至进一步的推广创造性工作的经验与方式;你就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跨岗位、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就应该为这种合作的进行,制定监管、考核和处理的相关办法,并长年累月的坚持执行。
  说到执行,这一直是国内多数企业的一个软肋。或者还可以这样说,许多企业缺乏的并不是可行与完善的制度,以及各种各样的计划,最终定出优劣、分出胜负的而是集中的体现在执行力上。对此我有两个建议:
  其一,为企业文化保障制度的执行,专门设定与职位、薪酬相联系的监管与考核机制,并使其互相联系与牵制。
  其二,在企业中专门设定负责执行和督导执行的机构,并加强对该机构工作成效的检查。
    
  六、建立一套有利企业文化活化的机制
    
  这实际上说的是,不管你的企业文化之水有否在按自己的要求流动,你都不妨往里面投投石子,以打破平静激点水花出来。
  比如,可以考虑设计建议奖、员工风貌奖、内部竞争奖等等各种奖项;比如,在承诺的兑现中,多增加一些超过预期的意外的成分;再比如作为工作狂的你将工作暂抛一边,和员工多谈谈生活与理想;还比如,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建设,纳入企业文化系统中进行探讨、交流,在企业平台无法满足员工发展的情况下,甚至不妨帮助员工走出去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七、不要拘泥形式,要尽量发乎自然
    
  企业就象一个具有自组功能的生物体,企业文化亦然。既然如此,企业文化的一切构建行为、维护行为、活化行为,都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取法自然的规律。比如,要与社会文化、人们的基本价值观乃至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尽量交融,而不是刻意为之下的突兀乃至格格不入。
  比如,在中国企业的管理文化中,“用人不疑”与“对事不对人” 一样具有粉饰管理者内心真实的难为人道之处。因为,事情是人做的,对事又怎能不对人?事在人为,用人做事又焉能不疑人?可你就能因此将它们拔高到“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和“对事要对人”的高度吗?不能,因为你将会打破大家心照不宣的管理文化、用人文化秩序,你将可能因此遭遇来自员工的不信任、大规模人事变动及其来自外部的不利舆论。
  倡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的美特斯邦威,就因为其总裁周成建所坚持的“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及其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以人治取代法治和不加修饰的执行等等原因,而成为造成:在去年9月份左右的两个月时间内,继1997年管理层批量叛离之后再一次遭遇大规模人事变故的重要原因。
  企业文化一向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复杂话题,你在构建它、解决它出现僵化症后的难题之时,做好心理和相关方法上的准备了吗?但愿你能跨过这道难题。(摘自:中国营销传播网)
    
改变企业文化,从“头”开始

    
  眼下,CRM(Cli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已经成了一种时尚,很多企业竞相标榜自己“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事实上,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需要改变整个企业的很多方面, 诸如重新规划商务流程、运作机制、组织设计,乃至公司文化。实现这一个转变工作离不开管理团队的支持和承诺。为了获得成功的转变, 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团队应该积极地致力于以下五个方面: 
  整合专长
  员工需要遵循的战略和战术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 特别地对那些制造传统产品,并以营销挂帅的公司来说更是如此。而且,实施客户策略所需要的技术 涵盖了统计和数据库多方面的专长, 并非唾手可得。负责上述转变的领导团队应该整合各种专长,将他们的目标变成现实。他们应该象英雄人物一样,激发员工,与每位员工分享公司的愿景。
  支持实验计划
  实现成功的转变往往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一个或几个实验计划着手。这些探索性的冒险用于“概念上的证明”而非获得收益。它们可以确定一个主意的有效性,或帮助我们了解策略可能引起的后果。 事实上, 对企业来说,求证一个主意是不健全的或无利可图的,往往比求证它的正确性更有价值。 
  多角度看待成功
  在开始阶段,对于客户策略所产生的长期价值,大多数企业缺乏用来衡量的必要机制。有时候,这些机制可能直接与财务上的收益相关,例如:增加连带销售或减少损耗。但是,即便是这些机制也很难与典型的季度考评相衔接。对个别客户关系的有效管理必须保证团队达成自己的目标,而这种目标并不总是与企业目标相协调的――例如:客户的份额, 潜在的或未实现的客户价值,以及注重价值而非数量的持续发展措施。
  超越界限
  以客户为中心的观点必须占主导地位。 虽然许多公司继续以产品或行销为导向,但大多数的客户管理方法将会超越许多产品所形成的界限。举例来说,"客户甲"从"分公司1"和"分公司2"采购,"客户乙"则通过"销售渠道3"和"零售渠道4"采购。这样, 超越组织界限将成为任何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的先天特征。
  跟客户直接联络
  走出去,跟人们见见面!那些实施客户策略的公司的领导们总是明白所有的努力都是用来取悦谁的――那就是客户。虽然所有报表和分析报告都随手可得,但你终究还得卷起袖子,亲自跳进战壕里,匍匐前进。而且,我们所指的并不仅仅是参加计划好的客户面谈或焦点小组调查,而是接听电话,观察客户如何访问你的网站, 走出去进行实地访问,也许跟收银台边的客户或收银员聊一聊。 当你的员工看到,而且你的客户听到,你在试着亲手使公司的客户策略成为现实的时候,他们将会更不迟疑地跟你合作,使那个策略取得成功。(摘自: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杜正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