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战略管理中的传统文化意识 中国餐饮业的发展,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其管理方法呈现百家争鸣之态势。“诸子”各择其术以明其说,所谓“百家”自由鸣放,不拘一格,不屈一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业内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狼来了”。国际资本和外资餐饮企业势必大举进入中国餐饮市场,导致餐饮业竞争更趋激烈。如何应对餐饮业的国际竞争,似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轨”。于是,“诸子”又纷纷忙于引入西方的管理思想和服务模式,仿佛谁能抢先一步,就将取得制胜的法宝。 然而,对于建立在中国饮食文化基础上的中国餐饮业,笔者认为更应避短扬长,发挥其浓厚的“本土”文化优势,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的管理精华,在融合“西式”管理思想和服务模式的同时,打上“中国特色”的烙印,创出一片属于中国餐饮管理自己的天空。 传统文化之精华,现代管理之必备。 儒家。 儒家哲学对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国历史上,西汉以后的行政哲学几乎都以儒家为主。儒家管理突出教化,重礼乐、人事制度、君臣之道、目下之分、由内而外阶级的发展、多种德性的建立及社会伦理的发挥。由于儒家管理是以人的修养管理为起点,所以有“修已以安人,修已以治人,修已以官人”之说。要实践这一点,必须领导者本人建立多种德性,进而带动其他人。仁、义、礼、智、信,便是儒家所强调的五种德性。餐饮企业想借助儒家管理思想实现目标,就应该注重这五种德性的培养,使人的潜力得以发挥。 道家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决策哲学诠释最为透彻的要数道家。道家所强调的“道”,即整体,人为宇宙的一个存在主体。若要了解“道”,就必须跳出个人狭窄的时空观,升华到整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此一来,决策自然周全、客观而正确。为了具备整体观,道家所强调的无欲、无知、无为、无名及不把持,都是决策应有的修养;同时,道家的以柔克刚,无欲无私,高瞻远瞩的精神,也是决策者应具的。 现代餐饮,管理的核心为决策,有了决策,就有了方向和目标。可以说,决策的好与坏,决定着餐饮企业经营的成与败。所以说,道家哲学对餐饮管理决策者而言,可称之为决策智慧学。 法家 一方面,领导者必须依赖良好、健全的制度才能发挥其才能;另一方面,良好的法制也必须合乎人性的需要,因时制宜,合情合理。为使“法”贯彻有效,领导者在执法时必须考虑到“势”与“术”。运用组织与环境因素,强化领导者的权威,使法制有效运作,这就是法家所强调的“造势”。只有掌握了“势”,才能掌握“权”,进而有效推动决策。所谓的“术”是指领导者艺术,也就是领导者管理上应用的方法,要加强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员工的信任,以求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势”与“术”不能偏颇。“势”必须掌握变化因素,弹性运用,同时因地而制宜;“术”无不可,但领导者应以法制为中心,形式为辅,权术方法为参考,如此才能发挥领导的效能。 就餐饮企业而言,法家富国强兵之目标即指永续经营,发展企业整体利益与所有员工的利益。从现代餐饮经营来讲,法家的精神就是要求廉明公正的组织规范与平等客观的标准。对餐饮企业的领导者而言,法家所强调的公私分明,不仅对自己如此,对他人亦然。一方面发扬法家不苟且,不任人唯亲,赏罚分明的廉明精神;另一方面要发扬儒家关怀亲切的仁爱精神,使法、儒相辅相成,运用于不同层次的管理中。 兵家 墨家 墨家的创新哲学,对现代餐饮管理,发人深省。 墨家的创新哲学,对现代餐饮管理,是宝贵的管理资源。 灌注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战略管理”这一现代餐饮企业的制胜之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兵家”中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对现代餐饮企业管理很有借鉴意义。 总之,餐饮管理的现代化必须做到科学化与民族化相结合。因此,推进餐饮管理现代化,既要“洋为中用”,又要“古为今用”。现代餐饮管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汲取来丰富的营养,必将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餐饮管理模式。道、法、兵、墨、儒的精神分别代表五要素-----决策、领导、营销、生产、人事,但是,任何一家的哲学都不足以发挥管理中的最高效能,惟有各取所长,融合运用,才为上策。 现代餐饮若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于管理中,必须经过一番开发与融合,以之为基础,建立起一套新的管理哲学,而后吸收再吸收西方管理之精华。后者重理性、科学强调客观与制度这些与法家强调的经律、兵家的策略、道家的决策与儒家的心理皆不谋而合。中国的管理就应该有中国的管理特色,管理应结合浓厚的文化因素。把科学的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相结合,展现出的是一种现代餐饮管理的特色,管理的精神。说到底,餐饮业的高层次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