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 第11课 理论课补习
时间:09/07/07 周二晚 内容:《动植物》《户外装备》《地图和导航》 地点:福田区凯丰路北端原福田热电厂内办公楼409室 学员:20人 教练:海鹏、23、KK 教务:Best 11-1《动植物》 11-2《户外装备》 户外装备 一、装备: 一个人是否拥有足够的装备,不仅仅是指他拥有多少具体的物料,更在于他掌握了多少户外装备的知识以及对装备的准确运用。 装备的作用?保护、舒适 常用装备:鞋 •健行鞋、 •徒步穿越鞋 •重型登山鞋 •重型攀登鞋 鞋的结构 鞋子的选购和保养 选购 •步骤一:考量您将从事的活动类型 •步骤二:仔细比较鞋子的材质、设计与品质 •步骤三:试穿 选择适当的鞋号 穿上合适的袜子 试走看看 保养 •尽量保持您鞋子的清洁,尤其每次活动过后,至少要用刷子将鞋上的泥土灰尘刷掉。大多数材质的鞋子,可用中性肥皂加清水清洗,湿的鞋子将水沥干后塞报纸置于阴凉通风处,切忌用火或烘干机烤干,如此会破坏鞋子的材料。鞋内杂物清干净,鞋垫取出另外清洗。等鞋子干燥后,于皮面涂上保革油(但Gore-Tex的鞋子注意不要将保革油涂在尼龙布上,如此会影响透气性) 。鞋子不用时,放置于干燥、恒温、灰尘少的地方,如此方能使您的鞋子更为耐用,并保持最佳状态。 常用装备:背包 背负系统的设计与人体结构: 五带功能:双肩背带 受力调整带 胸带腰带腰底调整带 •支撑装置 •通风装置 •调节装置 背包的调节 •放松所有背负系统收紧带(包括肩部,腰部,肋部及调整带等)并将背负系统放置最大尺寸。 •将背包背于肩上 •将背包的腰带放置于最舒适的位置,并收紧腰带。 •调整肩部红色点,并将红点置于肩部最高点。 •将SA背负系统收紧,并注意保持肩带红点处于肩部最高点,这时,背负系统将处于背部最佳位置。 •调整肩部重心收紧带及腰部重心收紧带。 •转身并活动身体,感觉背包的舒适性,如果感觉不舒适再重复3-6步骤进行调整 背包的选购与保养 •以据运动方式选择背包类型 •以据装载需求选择背包容积 •以据身材选用背负系统的尺码 •关注背包人性化设计 常用装备:户外服装 •户外服装的材质特性(天然面料) •棉:透气性好,穿着舒适,价格便宜,同时吸水性强、不易干燥,吸达8%就不具保暖效果。 •羊毛:亲水性分子结构,吸性强、排水性弱,不易干燥。纤维呈卷曲状,且为唯一的天然中空纤维,吸达30%仍保暖。但价格较贵且穿着不舒适。 •羽绒:在各种保暖材料中无可否认羽绒是最为优越,因表面含一层油脂且可聚集大量空气,质轻且保暖效果极佳,同时它松软之结构及可以摺得极为细小。羽绒之规格是以其填充能力来表示,以一安士之羽绒能填满多少立方寸为计算,一般常用在300-500之间。其缺点是一遇水就失去保暖性,就每清洗一次就会丧失去一定的功能和特性,同时价格昂贵。 户外服装的材质特性(化学面料)快干面料抓绒面料 防水透气面料 热丧失的四个途径 对流:风寒效应,体感温度=气温- 2 * (每秒风速m/sec ) 蒸发:一克水升高一度需要吸收一卡热量,一克水要变成蒸汽要吸收80卡热量。 传导:直接接触导热。 辐射:热由此途径丧失。 三层式着装法: 里层:维持皮肤表层温度及舒适,须贴身才能充分发挥保暖的功用,且不会造成过度摩擦,选择时注意贴,应适切而勿过紧。 中层:中间层服装主要提供保暖功能。选择中间层服装时应注意调节性与方便性。可选择羊毛、羽毛和Pile类制品。 外层:外层服装提供隔绝冷、热、防风、防水的保护功能。应以方便活动、容易穿脱为原则。 小型手电 头灯----户外头灯解放了双手! 营地灯 注意:考虑电池的通用性 常用装备:登山杖 优点:登山杖的设计是为了提供个人活动时更好的稳定度,而且将作用在腿部的冲击力分散部分到手臂上;根据国外的研究报告显示,当下坡的时候,膝盖部分的受力在没有使用登山杖的时候比使用登山杖的情形多出22%,大腿肌肉消耗的能量也多出21%。优点:减少膝盖的痛苦,增加上坡时的力量,增加整体性的耐力,容易通过土质松软的区域,增加身体的平衡性 其它配件:雪崩探杆、相机独脚架、指北针等。 登山杖的使用方法 1.一般三节式的登山杖有两节是可以调整的,开始先将登山杖全部旋松。 2.将靠近底端的支杆伸长到最大限制的长度,登山杖上面都有刻度可以参考。 3.手持登山杖站在平面上调整登山杖的长度,手臂自然垂下,以手肘为支点,将前臂上举到跟上臂成4.再将登山杖的尖端向下调整到接触地面;或者将登山杖头置于腋下5~8公分,然后将杖尖下向调整到接触地面为止。 5.将登山杖的支杆全部锁紧。 6.另一只尚未调整的登山杖比对锁定长度的登山杖调整到相同长度即可。 7调整登山杖时不应该超过登山杖上所显示的最大调整长度,在购买登山杖时可先做长度调整以确定是否买到合适长度的登山杖。 11-3《地图和导航》 第七周 第12课 理论课补习
时间:09/07/09 周四晚 内容:《炊事和露营》《户外风险评估和控制》 地点:福田区凯丰路北端原福田热电厂内办公楼409室 学员:15人 教练:李琪-野人、林士懿-Ken 在场教练:雷东风-23 12-1《炊事和露营》李琪-野人 在选择营地时应选择附近有溪流、水潭、河流、涌泉等有水源补给的地方扎营。 1、露营营地的选择 1)安全 2)近水源 3)平地 4)背风 2、水源补给 在选择营地时应选择附近有溪流、水潭、河流、涌泉等有水源补给的地方扎营。 1)尽量选择近距离补水的地方 2)水源干净、无污染 3)补水线路要预先踩好 4)如果预定山顶露营,要准备足够的水 注意: 1)选择好水源点后更要寻找好上上下下的取水的取水路线,把取水路线平整好,以方便漆黑的夜晚去取水。 2)营地不能选择在河滩上或者河谷中央扎营,也不能选择在河流转弯处的内侧扎营,切记! 3)选择好露营点后巡营周边察看,选择布设置营地触发报警绳的范围,选择好假如夜晚有意外情况出现的安全逃生路线,评估营地安全系数。 3、营地平整 1)决定选择了露营点后,将准备扎帐篷的区域打扫干净,清除石块,矮灌木等各种不平整、带刺、带尖物的任何东西全部挖除,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毛草等物填平,挖布好排水沟。 2)理想的营地应该是地面平整不潮湿,排水性好。 4、背风背阴 1)要选择背风的地方扎营 2)帐篷拉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露营选择背风也是考虑到野外用火安全与方便。 3)尽量背阴才能帐篷内休息,也避免帐篷被期暴晒 怎样知道帐篷口是背风呢?抓一把沙或者雪在手中扬起,如果没有,就用小布条代替,帐篷口的方向朝沙或者雪的飘扬方向就是背风方向。 4)如果是一个需要居住两天以上的营地,在好天气情况下应当选择一处背阴的地方扎营,如在大树下面及山的北面,这样在白天休息,帐篷里就不会太闷热。 5、不适合做营地的地点: 1)山顶迎风面——风大、取水不方便 2)河流转弯处的内侧——洪水 3)山顶迎风面 4)谷底低洼处——潮湿、落石 5)枯木或者蜂巢底下——落木、野蜂袭击 6)动物觅水点——动物骚扰 7)河滩上或者河谷中央——放水或者取水不方便山洪 8)悬崖下面——刮大风落石 9)雨季、多雷电区,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树下或比较孤立的平地上,容易招至雷击。 6、营地的建设和管理 露营区--- 帐篷区 用水区 用火就餐娱乐区 饮食区 用餐区 娱乐区 卫生区 7、露营的营地纪律 (1)帐篷搭建时帐篷进出口必须处于关闭状态。 (2)进帐篷休息时登山装备应有序摆放。 (3)进帐篷睡觉前,养成良好习惯,把头灯放在身边随手可取的位置,匕首压在枕头底下 。 (4)严格按照领队安排的作息时间值夜与休息。 (5)晚上在没有轻声唤醒帐篷内休息的队友前,不允许拉开队友的帐篷,以免惊扰到帐篷里面的队友。 (6)穿越队伍的所有帐篷都属于公共装备,领队有权做出适当的分配。 (7)原则上混帐住在同一个帐篷里的队员尽量安排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守夜值班,免得半夜交班时唤醒接班队员影响到其他队员的休息。 (8)原则上把能力比较“菜”的队员尽量安排在帐篷区的中心位置。 8、取水 9、野外燃火 (1)燃火材料 (2)燃火的地点 (3)其他途径的燃火方法 (4)燃火的种类 (5)生火方法与火力控制 10、野外野炊 煮饭自搭灶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地面式 半地下式 包围式 关注自然 环境保护 对环境的最小冲击法则 食物 排泄物 个人卫生 营地 行军 环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美得,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在野外在城市都需要环保。 12-2《户外风险评估和控制》林士懿-Ken Q1:怎样才算是一场成功的活动? 活动前: 1. 经验 2. 计划书 3. 行程 4. 吃、住、行 5. 意外 6. 装备 7. 目标 8. 协作分工 9. …… Q2:风险是什么? 控制好活动会更成功,收益更多 风险降得越底,收益越大 例:南宁事件 Q3:怎样评估风险? 严格管控风险 1. 免责声名 2. 降底风险,随时随地保护自己 Q4:什么是安全? 危险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 维有心存紧张,心存安全,多思考,改善、控制,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户外运动的特征决定了它的风险存在 1. 活动时间长 2. 体育运动 3. 探险性质(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外在风险 内在风险 意外的风险 安全带队五步法: 危险识别——分段分析与评估——管理的手段——记录对比——补充完善文字方案(循环至危险识别) 案例分析: 风险意识与评估 风险 受益 管理的办法: 避免/预防 减少风险可能性的几种方法 合格的装备 风险评估实例: 2人一组,我和小虎组“高空落石和砸伤” 昨晚的课,我觉得讲得相当不错! 赞! 感谢野人教练和KEN教练! 没去的遗憾吧! ![]() 时间:2009.07.09 地点:登协教室 课程:露营与炊事 教练:野人 露营的装备:帐篷、睡袋、防潮垫、地席、炊具、炉头、头灯、营灯等,地席应该带的,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水从你 的帐篷底下渗进来。 营地的选择:安全、近水源、地面的平整、背风背阴。不适合做营地:河流转弯处的内侧、山顶迎风面、谷底低 洼处、枯木、动物觅水处。 营地的建设和生活:帐篷区、用水区、饮食区、用餐区、娱乐区、卫生区。 营地纪律:1、严格按照作息时间休息(一般晚上23:00进帐篷)根据情况安排值夜。 2、帐篷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开口要朝一个方向免得出来时互相碰撞。 3、出入口拉链要处于关闭状态,防止蚊虫、蚂蚁。 4、鞋放在内帐的外面,要鞋尖朝外放。 5、将多余的物品收好放在包里。 6、睡前将头灯和刀具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 7、两人同帐时需叫醒同伴方可进去。 8、应将较弱的队友安排在中间的位置扎营。 9、睡前应熄灭所有的火种收好食品。在野外你的食品可能会引来野生动物。雄黄粉可以有效地吓 阻蛇,可以在营地撒一圈。 昨晚由实习教练"海鹏"为我们讲解动植物.印象深的就是蛇、还有一棵叫什么草来的(有毒的大叶的、忘了叫什么名字)如果你不小心被蛇咬到最好抓住它、把它带到医生那里去医生才知道你被什么蛇咬的。植物也有很多是有毒的所以不用随便去折草把它当伞用或当筷子用。
23号总教昨晚给我们讲装备,我才知道中帮鞋还有个好处就是下山坡的时候把鞋带收紧为的是下山坡时不让你的脚趾头顶到鞋,脚趾头顶到鞋脚趾甲就会充血坏死。登山鞋底硬是保护我们的脚底不会“疲劳性骨折”的一方面,背包让你的胯骨受力,因为人的肩是一根脊椎在受力支撑,而胯骨是有两个腿在支撑受力。背包的舒适度是要靠我们在背包上的调解带上调整的,有五带:双肩背带、受力背带、胸带、腰带、腰底调整带。先放松所有的背带,背上背包扣好腰带(在胯骨上)然后在一个一个地调整带子,直到你自己认为舒服了、人包合一了就OK了。人身体的热能丧失的四个途径:对流、蒸发、传导、辐射。服装的三层着装法:舒适、保暖、保护,里面要穿的舒服、中间要穿的保暖、外面要穿的防风、防水。关于头灯,我是不喜欢戴头灯的觉得戴在头上不舒服,不过听23号教练说戴头灯可以解放两支手出来,哈,看来有些毛病还是要改的(准备去买一个头灯),登山仗的使用,你在使用时你的小臂要和地面平行,上山时可以调短一点、下山时可以调长点,要根据实际使用来进行调整。 KK教练给我们讲解地图和GPS的使用,在户外不能把地图当做宝来用,就是说地图也有不详细的地方,我们是不知道的,它只能给我们个大概而不是很详细举例说明:一座山峰它本来有几个小山峰组成的、而地图上却没有把几个山峰标出来而是给出一个山峰的图,这就要靠你平时多去使用联系和掌握判断能力去分析了,GPS我没有用过所以听的有点迷惑,GPS也是只能定点和目标的大致路线,受接受的影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受电池的影响等等。 继续学习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