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觉艺术

 yu88 2009-12-21
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在绘画、设计各个领域各自具有独立性,但也有共通性,当中都蕴含着一定的构成(包括立体、平面构成)原理,不同程度地贯穿着“点、线、面、体”和“黑、白、灰”的组织关系,这种构成关系姑且称之为“大构成”,它影响着美术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中的“平面构成”原理——“物质形态与情感”及“点线面、黑白灰的组织关系”在速写的基础训练上有很多的的借鉴和应用。
首先来了解平面构成中物质形态和心理情感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速写的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对习惯了的客观物质形态总会有经验性的情感心理总结,平面构成中形态的情感即是人对形态产生的心理反应。如从“曲直、方圆”得到“刚柔”的心理感受和反应,这个反应是由客观到主观,再由主观回到客观的过程,是艺术创造上的“情与物”的辨证法。有时是客观起主导作用,有时则是以主观为制约的。我们对速写所描绘的对象的形体特征也会有经验性的心理印象总结,根据视觉习惯和心理经验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符合情感表现的符号,所采用的点、线、面等表现元素同样可以从形态的情感——“情与物”的辩证法中得到启发并加以应用。
据此,在速写训练中,借鉴平面构成的原理,了解情与物的辨证关系,掌握构成的组织规律,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系统地认识形态、色彩(黑白)、立体、空间造型的构成原理;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关系、共同表现关系;认识大小、粗细、聚散、位置、方向、肌理、明暗等基本构成要素的变化关系;认识对比、秩序、调和、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在构成造型中的应用关系;认识生理、物理因素对造型创作起直接影响作用的关系等等。让这种情感意念赋予作品中,使速写更富有情绪表现和生命力。这样,在速写训练中就避免了盲目被动的描摹对象。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一、构图上的应用:在平面构成中,一张画纸我们把它看成一个限制的平面空间,当中的图形和背景是正形与负形的关系,根据表现的内容进行恰当的空间分割。一样的道理,速写构图也要注意正形和负形的关系,正形一般为图,形态注目性强,是主要部分;负形一般为地,属第二层次,是次要部分,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都要注重美感。古人说: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生!就是这个道理了。
二、点、线、面的形态感觉及应用:点、线、面的本身并不存在情感的因素,它是随着人的视觉习惯、主观意识、心理变化而得到不同的感受的。不同的情感意念,赋予作品中,使图形有了情绪表现,有了一定的生命力;相应地,不同的形态,经过组织,反应了不同的心理效应与情态。
首先,“点”的个体形象在平面构成中没有什么表现力,但把握其位置及数量的变化能表现一定的效果。在速写中我们可以把较小的色块看成“点”,点的使用是对线和面的补充,能起到调整均衡画面和加强层次节奏的作用,往往在画中形成灰色层次的感觉。


其次,“线”是绘画的最早也是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在造型上的象征意味表现出模拟的功能,可以表达轮廓的概念。“线”形在平面构成中可归纳为两大系统——直线和曲线,由此可派生出千变万化的不同形态,基本感觉是直线“刚”,曲线“柔”。在平面构成中线性格表现为:A.垂直线富于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比较庄严;B.水平线偏于稳定、平静、呆板的感觉;C.斜线有运动、动向、方向感;D.几何线有弹力、紧张,体现着规则美;E.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F.细线精致、挺拔、锐利;G.粗线壮实、敦厚等等。线肌理的变化也可产生不同的情感、情态,如光滑线感觉平滑、纯净、畅快、随意;毛线轻松、朴实;粗线感觉粗犷、庄重;细线尖锐、精致;涩肌理感觉阻力等等。
由于速写(短时、概括)的特点,常采用线这种高度概括的表现手法。“线”在速写中关键是把握线形态来表现性格与情感,根据表现情绪和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性格线。比如表现纪念碑式的庄严画面就采用垂直线为主的组合,表现秋冬萧瑟感觉就用水平线为主的组合。


第三,在平面构成,“面”体现在完整的图形轮廓或较大的色块,图形特征处理上,“面”的情感意念体现在,如:A.几何形,呈现的是以直线、弧线形轮廓为特征(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特点为明快、单纯、规整、秩序,较适合理性的性格;B.有机形,是以生机、膨胀、优美、弹性为特征(如鹅卵石、马铃薯等),较适合感性的性格;C.不规则形,如自由形、偶然形、手撕形,特征是具有人情味、温暖感,有一定的情态、情趣,由于这种偶然和自由的随意性,适合较奔放的性格。
在速写形态造型中,“面”形态的选择要根据个人的性格、感受、习惯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造型手法。当然,根据需要也可选择多种形态特征的“面”进行综合运用,以取得更为丰富的形象效果。
在速写中,“面”以形状的不同体现个性的差异,“面”通过大小与黑白的穿插呼应.
 
0
清茶轻香 2009-12-12 16:06:51 123.182.230.* 举报
平面构成
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 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平面构成的骨架:规律性,半规律性,无规律性,单一骨架,复合骨架,无作用骨架,有作用骨架
种类:重复构成,变异,渐变,发射,肌理,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矛盾空间,对比构成,平衡构成

1. 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2.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简单重复构成
-多元重复


3. 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4. 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

-形的大小、方向渐变
-形状的渐变
-疏密的渐变
-虚实的渐变
-色彩的渐变


5. 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旋转式发射格


6. 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
-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
-重叠而形成的空间
-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
-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7 .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8. 分割构成形式

-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
-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
-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


9. 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

滴色法 水色法 水墨法 吹色法 蜡色法 撕贴法
压印法 干笔法 木纹法 叶脉法 拓印法 盐与水色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