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唐》武力大排名(3)

 东东dd 2009-12-26

,《说唐》武力大排名(3)

 

力拔千钧无敌将



《说唐》兵器谱第二名:天宝大将宇文成都的凤翅镏金镋,四百斤重。

镋:
音tǎng(也可与铛通假互用,镗为白字误用),是一种与叉类似的长杆古兵器,中有利刃似枪尖,称"正峰"或"中叉锋",长一尺半;两侧分出两股,弯曲向上成月牙形;下接镋柄,柄长六至七尺,柄下端有长约半尺的梭状铁鐏。镋始于明代,由枪发展而来。镋的形状较多,主要有:月牙镋、雁尾镋、雁翅镋、雁嘴镋、凤翅镏金镋、夜战镋、牛头镋、雷震镋等。其用法有拍、砸、拿、滑、压、横、挑、扎等。练镋时,没有舞花,主要是捻转,其中又有转大转小之分,故有“镋扎捻势”、“镋不离肩”之说。



---------------------------------------------------------

上半部



比起《说唐》中首席好汉李元霸面如病鬼的形象,次席好汉宇文成都诚可谓相貌堂堂:【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如果再披上了衣甲那真是威风凛凛:【头戴一顶双凤金盔,身穿一件锁子黄金甲,坐下一匹能行黄花千里马,使一根四百斤重的镏金镋】。

宇文成都在《说唐》一书中号称无敌大将军,在《兴唐传》等评书中更是大隋朝的顶梁柱,号“横勇无敌”,但是邪门的是,翻遍《说唐》一书162场单挑,却找不到宇文成都斩将杀敌的片言只语的记录(除却一个莽撞猛勇的伍保被自己反弹的锤击碎脑袋外)!那么他的武力到底如何,凭什么位列第二?他与裴三公子究竟谁是第二第三?就让俺们来看一看吧。

①神力惊人。
昔楚霸王项羽以力能举鼎而闻于世,因此后世的一些小说、评书中形容一个武将力气大时,除却用“九牛二虎之力”等词汇夸张外,往往还要表演一两场举重的功夫。例如在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里有个“长大多力”的秦武王,尝与孟贲、任鄙等勇士角力举鼎,鼎倒是举了起来,不料“力尽失手”将右足“压个平断”,当夜就薨了。《说唐》也不例外,宇文成都有两场精彩的举重表演,其一举铜鼎:【长安城甘露寺,那寺内殿前有一鼎,是秦始皇所铸,高有一丈,大有二抱,上写着“重五千四十八斤”。……成都……走下殿来,将袍脱下,两手把香炉脚拿住,将身一低,抱将起来,离地有三尺高。……又走了几步,复归原所放下。……成都走上驾前,神气不变,喘息全无。文帝大喜,即封为无敌大将军】其二举金狮:【那个金狮子约有三千斤重,……宇文成都出朝门到午门,把袍袖拽起,一手托着腰,一手抵住狮子脚,拉过身边,将身一低,即把狮子举起来,一步步走入午门,来到殿上放下,……那成都照前举起,拿了出去,放在原处】------这两次举重表演一次博了个君臣满堂彩,成就了“无敌大将军”的威名,一次却被李元霸抢了风头,成就了西府赵王“真正是天神”的威名。但是无论怎样说,除了个天生的对头李元霸,宇文成都的力气在整部《说唐》里也算是绝无仅有了。



②力敌三杰。
巨著《三国演义》中有个“三英战吕布”的精彩章节,无论是从武评的角度去分析,还是从艺术角度去品味,都堪称经典!无独有偶,《说唐》这部书中也有一个“成都敌三杰”的情节,俺以为这是《说唐》对《三国演义》的借鉴,不过两部书的描述也还有所区别。《三国演义》中首先由张飞出马酣战吕布五十余合,接着是云长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又战三十合,战不倒吕布,最后是刘玄德掣双股剑刺斜里也来助战,在两虎一龙的合围下,在一把三国中最长的兵器、一把三国中最重兵器的凌厉攻击下,最终吕布架隔遮拦不定,倒拖画戟,飞马败退。三国版的“三英战”采取的战斗方式是1+1+1逐步增强攻击力,最终以合力击败对手。

而《说唐》版“三英战”则并非完全如此,请看:【 (云召)把枪照宇文成都面门一枪,成都把镋一架,当啷一响,把枪逼开,回手把镋照云召一镋,云召把枪一迎,两将战有十多个回合。天锡也把镏金镋一镋照宇文成都劈面镋来,宇文成都把镏金镋迎住。两般军器又战十多回合。伍氏兄弟到底招架成都不住。雄阔海即把双斧照宇文成都劈来,宇文成都把镋迎住,二人围住宇文成都,两路夹攻厮杀,云召却跳出圈子外观看。二人与成都战到了二十回合,天锡叫道:"哥哥上来!"云召把枪又上来接战。天锡见哥哥上来,便走出圈子外看。二人与成都又战了十五个回合回来,阔海叫道:"哥哥上来!"天锡赶上,把镋一镋,宇文成都将镋相迎,阔海又走出圈子外来。三人轮流交战一日,从早战起,直至下午……那三人一齐上前大战。宇文成都见三人不退,只得奋勇又战了三十回合,三人招架不住。雄阔海……先回马就走。云召、天锡……回马就走。宇文成都不舍,在后面追来,三人败下四明山】。看得很明显,同样是三人围殴一人,《说唐》版“三英战”采取的战斗方式先是1+1加上轮流上阵车轮战,最后是“三人一齐上前大战”,结果却是迥异的:刘关张三兄弟最终战退了不可一世的吕布,二伍一雄三兄弟最后却是“败下四明山”。单就从武评角度而言,三英战吕布看似成就了刘关张,实则吕布虽败尤荣,所谓“独战刘关张,千古美名扬!”,那么《说唐》版“三英战”成全的却是宇文成都!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这三人(有关这三人的详细分析见“义结金兰三兄弟”一节)是《说唐》中位列四、五、六的好汉,哪一个都非浪得虚名,易与之辈,成都却能在对方车轮战和联手情形下战而胜之,实属难得,《说唐》的这一节分明突出的是宇文成都的惊人武力!不过伍氏三兄弟也不能说劳而无功,从晨至午的战斗极大消耗了成都的体力,这就为下文“三杰倒打二杰”埋下了伏笔。



③孰二孰三?
在网络武评中,就《三国演义》而言一向有拥关、拥赵之争,无非是关羽、赵云武力排名的前后之论,非常的热闹;《说唐》关注度低一点,但也有宇文成都、裴元庆谁是第二条好汉,谁是第三条好汉的争议。虽然《说唐》一书的作者已经用文字将十八好汉的位置固定下来,但是由于的确存在着裴元庆一锤将宇文成都震走的记录,因此产生谁二谁三的疑问是可以理解的。这里俺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着分辨这个问题:

A、力气大小。俺一向认为,在武评中衡量古典小说里武将武力的高低,力量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那么宇文成都和裴元庆的力量谁大谁小?如前文所述宇文成都有两次举重的抢眼表现,一次是搬动五千四十八斤的铜鼎,一次是举起三千斤重的金狮;但是翻遍68回本的《说唐》,却并未发现裴元庆举重物的记录,只是把个国丈张大宾给举起来羞辱了一番,试想张大宾再怎么脑满肠肥也不过二百斤吧?倒是单田芳老师的《瓦岗英雄》里有点提示:元庆举鼎的重量为一千一百四十斤(见于第五十三回),而成都举所举的金狮子则重一千五百余斤(见于第七十一回)。遗憾的是本套武评的依据并非《瓦岗英雄》。那么是否说明《说唐》里的裴元庆的力量不够大呢?也不是这样,试想一锤能够打断靠山王杨林150斤重囚龙棒的人,能将新文礼重200斤的铁方槊打去一截的人,力量会小到哪里去?也许从两人的兵器上可以看出点端倪:宇文成都的兵器是四百斤重的凤翅镏金镋,裴元庆的双锤则重达三百斤。这样说吧,在《说唐》一书中找不出裴元庆的力量大过宇文成都的依据。

B、战绩比较。经过数据统计,宇文成都、裴元庆这两人在整部《说唐》中出场单挑次数是十比十(请仔细看,详见本人的前文“附录部分一:《说唐》武将单挑全谱”),大家是半斤八两啊。抛开两人之间直接的对阵以及分别与李元霸的交手暂且不谈,就两人各自的单挑质量而言,俺以为宇文成都所击败对手的质量要高于裴元庆所击败的对手,宇文成都的手下败将(单挑)排名最高的是《说唐》第五位好汉伍云召,而且即便是三个伍云召合围也非成都的对手;裴元庆手下败将排名最高的是《说唐》第八位好汉杨林。但是问题出现了,有网友提出裴元庆单挑都是一合胜对手,例如:一合将秦琼虎头枪打成弯如蚯蚓,虎口震开;一合将程咬金宣花斧打转口,满身麻了双手流血;一合将杨林的一跟囚龙棒打断,震开虎口双手流血;一合将新文礼的铁方槊打断一节,虎口流血。这样看来裴元庆的武力似乎要高过宇文成都呀,因为成都貌似无法一合胜杨林等人呀。

真的是这样吗?试解之:谚云“锤棍之将,不可力敌”,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在说使用锤棍的将领一般力量很大,锤是一种依靠力量的打击类兵器,抡砸是这类兵器的主要进攻招式,裴元庆的力量无疑是很大的,300斤的锤一合之间将150斤的囚龙棒打为两断,将200斤的铁方槊打断一节并不奇怪,宇文成都也许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他所使的凤翅镏金镋(源于枪)主要以挑、扎等招式为主要进攻手段,当然也可以砸,例如【王伯当、柴嗣昌、齐国远、李如珪四好汉一齐举兵器上来,宇文成都把镋往下一扫,只听得叮叮当当兵器乱响,四个人的身子摇动,几乎跌倒】。宇文成都迎战秦叔宝、王伯当、柴嗣昌、齐国远、李如珪五位好汉时仅拿着一把重200斤的镏金镋,那么如果用上400斤的镏金镋,难道就震不断囚龙棒、铁方槊等兵器吗?问题的关键是要看成都面对对手时的第一进手招术是抡砸还是挑、扎,因此用裴元庆一合间砸断杨林等人兵器的例子,来证明其武力超过宇文成都的论证是不成立的,至少是不严密的。

通过对比战例,俺们可以发现:首先宇文成都、裴元庆两人都未杀死过著名(知名)的武将(真是奇怪啊),这是共性;其次宇文成都单挑亮点在于可以同时力敌三个著名的强手,并战而胜之,裴元庆单挑亮点在于对一些著名(知名)的武将往往是一锤就砸坏对方兵器,取得胜利。俺的结论是:宇文成都所战胜对手的最高武力级别要高于裴元庆所战胜的对手。

C、事实澄清。提出裴元庆应该取代宇文成都在《说唐》里第二条好汉的地位,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其一裴元庆曾一锤震走宇文成都;其二裴元庆可以硬接李元霸三锤,而宇文成都却是三番四次的败在元霸手下,且往往是一两合内被震得虎口流血,大败直至身亡。这里有些认识似乎需要澄清一下。

先说裴元庆与宇文成都两人之间的唯一一次交手:【宇文成都不舍,在后面追来,三人败下四明山。宇文成都追至半山,只见上边冲下一员将官,口称:"裴元庆在此!"手执两柄银锤杀下山来。宇文成都迎上去,把镏金镋一镋。裴元庆把双锤一架,叮当一响,宇文成都挡不住,回马便走。……宇文化及心甚慌,忙上金顶龙舟启奏道:"臣儿从早晨直战到于今,恐其腹中饥饿,力不能胜,望主公开恩。"炀帝大惊,忙传旨鸣金收军。宇文成都大败,回到龙舟。裴元庆看天色已晚,也回四明山去了。成都回到舟中,扑地跌倒,晕死去了】。这一次“对话”中宇文成都的确是败了,写得很分明“挡不住”,但是也得承认的确是事出有因,俺以为这场二三名好汉之间的战斗不能做为判断他们武力高下的依据,原因如次:首先宇文成都先前刚打过了一场硬战,其对手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人无一庸手,个顶个儿的是响当当的好汉,成都虽然最后勉力(请注意“只得奋勇”几个字)取得了胜利,但是却极大消耗了体力;其二从上述的引文中可以注意到“成都敌三杰”这场战斗历时是非常长的,是“从早晨直战到天色已晚”,大约有八、九个小时吧,就算宇文成都是个铁匠,打了八、九个小时的铁也该力乏肚饥了,何况那三杰岂是那默不作声的粘板上的铁,那三人光武器加起来重重量就达520多斤(混金铛重有200多斤,两柄板斧重160斤,丈八蛇矛重160斤)!其三裴三将军那边却是神完气足(没有过多的消耗,想来也是用过饭的),这样此消彼长裴元庆借助人力、马力、锤力,加上又是从半山上向下冲,这“双锤一架”的力量可就大了去撩!宇文成都挡不住是很自然的,否则来个什么大战三百合,那么此部《说唐》不看也罢!综上这是一场“不公平”的单挑,对判断成都和元庆之间的武力是无效的。



再说宇文成都与李元霸的之间的三番四次交手:何谓三番四次呢?一次斗力加上三次兵器上的单挑,分别见于68回本《说唐》之第34、第41、第42回。这四次较量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如果割裂来看,就不免会武断的得出成都只能抵挡元霸一两合的结论,换句话说仔细分析这四次较量的全过程方可洞悉堂堂的“无敌将”何以会轻易授首于元霸的真正原因!

较量I----斗力:【那成都这把无名火高三千丈……一把扯住元霸的手……却好似蜻蜓摇石柱,一动也不动。那成都又用尽平生之力一扯,只挣得浑身上下骨头夹夹的响,莫想动得他分毫】。在比赛之前高大威武的宇文成都是没有将干枯瘦小的李元霸放在眼里的,他的态度是“又好笑,又好恼”,且放大话道:“你这样的孩子,只消爷爷一个指头,也就断送了”。待得“扑通翻筋斗仰后一跤”后,依然不信元霸力大“你这是练就的”。两人又比举金狮,成都只举起一只,元霸却是举起了两只,到这时那成都方才明白元霸力气的确大过自己:“正如石将军卖豆腐,人硬物不硬了”,却还嘴硬,且抱一丝侥幸心理“我不与你赌力,你在家中是练就的,所以如此。明日与你下教场赛兵器,比武艺便了”。这时成都的心理已经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不然不会安排五百名有本事家将帮助阵“若明日得胜便罢,若不胜,你们一齐上来,乱刀斩死他便了”。

较量II----比武:【那宇文成都……手中举起镏金镋,催马向前,当的一镋盖下来……那元霸会者不忙……把锤往上一架,当啷一声,把镏金镋打在一边。宇文成都叫道:"这孩子好家伙!"举起镏金镋又是一镋.元霸又把锤一架,将这镏金镋搭的一响,几乎打断了,震得成都双手流血,回马便走。李元霸……一马赶来,伸手夹背心,一把捉过马来】。此战无论如何成都尚可鼓勇一战,只是当不住元霸的巨力,两合之下,400斤凤翅镏金镋居然“几乎打断了”,看得出来元霸依然胜在力量上,如果成都的凤翅镋不是快要折断的状态,如果成都也使的是短柄锤,可否再多接元霸几招呢?(请精通物理的朋友帮忙论证一下,是否在近战中同一锤对持有长杆兵器武将手的震动力量大过同一锤对持短柄锤的武将的手的震动力量)。至此成都无论是斗力还是比武都输给了元霸,即使成都再如何嘴硬,恐怕在心理上也蒙上了深深的阴影,这一点,在今后的两场打斗中看的更分明!

较量III----偷袭:【军士说:"不多几人,又无兵器。"成都听说,大喜道:"这小畜生,今番死也。"忙带兵器出营……手中把镏金镋劈面砍来。元霸未曾防备,看见镋来,将身一闪,顺手将镏金镋接住一扯,连人带马都扯过来了。成都好不着急,开言说:"千岁饶命。"那元霸……忽想起师父之言,说声:"饶了你罢。"放了成都。成都死中得活,起来谢了不杀之恩】。可叹啊,堂堂无敌大将,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伍氏三兄弟时尚可无畏而战,对手无寸铁的李元霸却耍起了偷袭的手段,其反差为何这么大?无他,是一种极度畏惧和先下手为强的心理在作怪呀!既生瑜,何生亮也?!成都也是命苦,李元霸正是他天生的对头啊!

较量IV----死战:【成都拍马出迎,见了元霸,吓得魂丧魄消,连声叫苦说道:"罢了,罢了!天丧我也。"欲待要退,无奈人已照面,……硬着头皮,催马举镏金镋来打元霸。镋未曾到,早被李元霸当的一锤,把成都的镋打在一边,扑身上前,一把扯住成都勒甲绦……提过马来,往空一抛,倒跌下来。元霸赶上接住,将两脚一撕,分为两片】。同较量III如出一辙,李元霸都是在不到两合的工夫擒拿成都,值得注意的是此战前宇文成都的心理状态,如果说前三次较量俺提出的心理因素只是个猜测的话,那么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吓得魂丧魄消,连声叫苦”!是什么让一个久经战阵的好汉怕成这样呢?宇文成都被李元霸打怕了,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下,其单挑的技术动作肯定是走型的,一个心怀畏惧的武将就好比一只猛虎去除了尖牙利爪。

不妨对上述四次较量做个总结:宇文成都肯定不是李元霸的对手这无需多说,但也不至于总是一两合内被擒被杀,极度恐惧的心理是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试看从当初的斗力不服气到“人硬物不硬”;从比武的尚敢放手一战(尚可抵挡两合)到使用偷袭手段,再到“吓得魂丧魄消”,这样一来成都是斗力也斗不过,逃跑也被捉,偷袭也被被捉,是打也不行,跑也不中,其战意、斗志、自信心被个李元霸摧残殆尽!这就不奇怪为何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可以硬接元霸三锤,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反而一两合内被元霸擒拿直至身亡了。依稀想起《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片断:武力很不错的大将文丑战关公不三合,心怯逃跑,被关公赶上脑后一刀,斩于马下!这个“心怯”的情形与宇文成都何其相似也,莫非《说唐》又借鉴了《三国》?

至于宇文成都、裴元庆到底谁二谁三,大家可以自行判断吧!

下半部



"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这句诗是后人凭吊殒命白门楼的吕布时有感而发,有一种比较强烈的奇怪感觉,总觉得宇文成都和那吕布有莫名的联系,除却吕温候有独战三英、无敌将有力敌三杰的的壮举有共同之处外,难道是因为此二人都是那外形威风凛凛,而下场凄惨的英雄吗?就象那方天戟是吕布的标志一样,重达四百斤凤翅镏金镋则是宇文成都的招牌了。镋这种兵器,恐怕许多人不太了解,或者是知之不详,在这里略提一二:镋(发音tǎng,多有人误读为dǎng,误写为镗),古兵器,亦称镋钯、镋叉 ,镋与刀枪剑矛等常规制式兵器相比,属杂兵;部分镋之外形与叉近似,中有利刃似枪头,两面出锋,正锋下有两股,向上弯翘,形状异常,可刺可防;锋刃用铁,柄为木制;镋之正锋以刺为主攻手段,两翼的侧锋则兼有攻防的功能。镋之渊源是由枪逐渐发展而来,或说由叉发展而来,未见权威定论。镋有很多变形样式,均按正锋及两侧弯翘锋刃之形状定名,常见的有凤翅镋、雁嘴镋、雁翅镋、牛头镋等。镋始于何代尚难定论,只是将其作为兵器用于战场上却是在明朝,例如戚继光《练兵实纪》说:“此器柄长八尺,于马上最便,可戳可格,利器也。此自杀倭始。”一般而言镋长而重(亦有短把镋,少见),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例如象《说唐》中身长一丈,腰大十围的猛男宇文成都。有意思的是《说唐》中成都所使的凤翅镏金镋居然有三个不同版本,分别是200斤、320斤、400斤(分见于七杰闹长安、兵困南阳关、单挑李元霸等部分),是BUG吗?如果不是,那只能说明宇文成都对不同级别的对手使用不同重量的兵器啊。

以下图1、图2分别是《说唐》、《兴唐》连环画中的是两幅,里面宇文成都所拿的兵器都画错了,图1画成了月芽铲的形制,图2疑似排耙木(钯的一种);图3是游戏中的图,倒符合《中国兵器史稿》中关于镋“枪头齿翼月牙镋”的描述,图4则是一幅真实的镋头。





头顶双凤盔、身披锁子甲;手执镏金镋、胯下千里马;金面长须,虎目浓眉----这正是《说唐》一书中宇文成都的英雄形象,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另一部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个著名的人物形象:赤胆忠心的商朝太师闻仲----头戴金霞九云冠,身穿鹤舞绛绡衣;手提打将金鞭,坐下墨染麒麟;面如淡金,五柳长髯,飘扬脑后。这成都、闻仲二人除却面黄长须的共同之处外,还有个最大的共通点,都与一位天尊有缘,成都是雷声普化天尊下凡,闻仲则封神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又称雷祖,据道藏《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载: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或说是轩辕黄帝升仙后所化,督率雷部三十六神主天庭行雷布雨。如果说李元霸只是外形肖似雷神的话,那么成都、闻仲这两位应该是真正的雷神了,且是雷神之主。

《说唐》的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有着《三国演义》中吕布敌三英的类似行为,有着《封神演义》中闻仲相仿佛的相貌(金面长须)和神话背景(雷神),这样看来,《说唐》的确可能存在对《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经典小说某种程度的继承和借鉴关系。但也还是有个问题要说清楚,如同李元霸一样宇文成都并非《说唐》一书的主角,其人物形象的刻画显得单薄、粗糙,那么《说唐》中宇文成都外型在对《封神演义》中闻仲的外型继承的同时,是否也象某些朋友所认为的,宇文成都也是一个赤胆忠心的英雄呢?俺以为至少在《说唐》中不是这样,《说唐》中宇文成都给人的总体感觉是阴沉凶残:你看他在与李元霸斗力输却以后,惟恐兵器比武再输,遂与其父宇文化及阴谋“暗下差五百名有本事家将”准备群殴;你且看他当得知李元霸匹马只身且无兵器时,竟不顾身份采取了偷袭的手段;你再看他,当那弑父奸母、缢兄欺嫂的昏君杨广大势已去时,成都竟奉父命缢杀了炀帝(古时以臣弑君为大逆不道),随即拥戴其父篡位做了大许皇帝。这哪里看得出一点所谓忠心坦荡的英雄形象呢?无怪京剧《晋阳宫》中将宇文成都的脸谱勾作黄色三块瓦脸了,因为按照京剧这门源远流长艺术的脸谱谱色分类,黄色意谓其人枭勇凶猛,象征骠悍、凶残、阴险等性格。



俺以为将《说唐》里的宇文成都定义为一个骁雄类型的人似乎更合适,但是言及宇文成都是一个“光明磊落、赤胆忠心”的英雄的说法也并非是空穴来风,俺在“天降雷神李元霸”一节曾提到过“倒是《兴唐传》、《瓦岗英雄》这类评书中李元霸的形象要丰满一些”,宇文成都的形象也要立体、丰满的多,在《兴唐传》中成都的确给人一个悲情英雄的形象:掌中七曲凤翅镏金镗,胯下一骑“浑红兽”,为大隋南征北战、勇冠三军;官居“京营节度使,镇殿大将军”,御赐“天下横勇无敌,天宝将军第一名”;为人行事尚算正直磊落,同情伍建章,私放伍云召,带伤战平“三杰”,怒斥宇文化及弑君篡位,力战李元霸以身殉职!纵观《兴唐传》全书,宇文成都虽苦保昏君,不免尽现其愚忠一面,但的确无愧“光明磊落、赤胆忠心”的评价,这样才可与“丹心贯乎白日,忠贞万载名题”的闻仲有相提并论之处呀。

如果说李元霸在历史上还有个影子的话(参见“天降雷神李元霸”一节),那么宇文成都就真只是一个演义中存在的人物了,《说唐》中宇文成都的父亲大奸臣宇文化及倒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隋炀帝杨广也的确是死于其人之手,宇文化及有承基、承趾二子,从他们身上也找不出宇文成都的原型影子。不过宇文这个姓氏倒也还可略提一二:宇文姓起源于辽东,魏晋时北方鲜卑族有宇文氏部落,自称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其始祖普回打猎时无意间获得一块“皇帝玉玺”,自以为是天授神权,于是号称宇文氏(从《周书•文帝纪》和《通志•氏族略》两书上考究,可知“宇文”二字,都是从当时鲜卑语翻译过来的,“宇”是天的意思,“文”是君的意思,意即“天子”),东晋时字文氏进据中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北周王朝。就象冥冥中注定了似的,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宇文氏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而宇文氏的后人隋朝重臣宇文化及也最终篡夺了杨氏隋朝,做了皇帝,建国大许。所谓“春秋无义战”,在历史的轮回中,说宇文成都的父亲是个奸臣叛党,不如说他是一个乱世中的枭雄来的更合适。

还是回到无敌将宇文成都身上来。在李元霸那一节俺曾提到过【那元霸的师父紫阳真人叮嘱他,若遇见使镏金镋的,不可伤他性命】,当时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就不能伤了使镏金镋的性命呢?近日细细推详,方得其解:宇文成都是雷声普化天尊----雷祖下凡,李元霸杀了他,那天上的雷兵雷将(雷祖下辖36雷神)焉能善罢甘休?无怪乎【虹电闪烁,霹雳交加。那雷声只在元霸头上落落的响】了!据道藏《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畏天地,不惧神明……即付五雷斩勘之司,先斩其神,后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尸。使之崩裂。】。这大概就是《说唐》里宇文成都和李元霸之间生死宿命的理论依据了吧。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