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神"宇文成都-被称为隋朝第二条好汉(2)

 墨香笙樵 2018-04-13

大隋一方的好汉已只剩天下第八条好汉杨林、宇文成都和天下第十二条好汉金刀将左天成,以及叛变过来的伍天锡。扬州的琼花杨广是看到了,那也演成了大隋和各路起义军的最后大决战。这时杨林已知宇文成都身有重伤,难以再上马临敌。今后万一扬州短时间内不保,能不能突围都成问题。老将军忍叹息、更无语、抛头颅、洒热血,亲自部署扬州围网,会猎天下反王。扬州比武夺玉玺之战遂爆发。在此危难关头,宇文成都虽身有重伤,仍然披挂上阵,准备为护主圣驾拼死再战。左天成、伍天锡也均准备死战。比武夺玺时,宇文成都到场压阵。众反王虽然知道他身有重伤,但不久前会兵四明山时其以重伤之躯力战四杰始败,今日出马,英雄气概震摄千军,无人敢向前抢夺玉玺。一场恶战。 


   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左天成先后阵亡。终于天亡大隋,李渊(李元霸之父)一党识破杨林毒计,反王冲透重围。杨林于劫羊岭兵败,自杀殉国。宇文成都护驾突围,正遇专门为杀其而来的李元霸。宇文成都为救圣驾,不顾众将异议,不惜以一命换一命,自己单骑出马,掩护杨广化妆士兵脱逃。李元霸摄于宇文成都的英雄气象,命金锤小太保秦用出马,意在收服。宇文成都英名所播,令天下第二勇的秦用丧胆。宇文成都其实是为救圣驾勉强战够十合,终于技压当场,破了胆怯的秦用的绝招撒手双锤,力斩强敌落马。见此,李元霸明白了宇文成都杀身报国的决心,仍想留住宇文成都性命。其兄李世民、其姐夫柴绍一定要杀,李元霸遂振锤出马,还是面对面的对宇文成都做了最后劝降,宇文成都笑答:“国事千钧重,头颅一掷轻。”英雄远去。 


   后李元霸率部攻打潼关,长安的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亲自前往潼关宇文成都之师鱼俱罗处求救。鱼俱罗是大隋朝开国九老之六,曾经官拜大都督之职,当年为躲避隋炀帝迫害而辞官出走、归老泉林,这一年已经年近八旬。然而见到代王求救,鱼俱罗终于还是忍不住一腔无声血、两朝老臣心,洒泪出山,会战天下第一条好汉李元霸。开国元勋的鱼俱罗果然名不虚传,使转马刀以计取胜,力斩李元霸落马,然而鱼俱罗也中了李元霸之兄李世民的冷箭身亡,潼关、长安先后陷落。不足半年后,隋亡。



   不久,大唐平定天下各路诸侯,开创盛唐289年的基业。


   宇文成都-史家评价    


   宇文成都是大隋丞相宇文化及次子,是大隋第二条好汉,威猛罕匹,仅次于李元霸,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是大隋朝的顶梁柱,被称为天宝大将。


   纵观《兴唐传》全书,书中对其性格没有做过多的描述,但字里行间却告诉读者,宇文成都不失为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



   长安城内,单人独骑杀得秦琼众人胆战心惊,望风而逃;南阳关前,一杆凤翅流金铛战得伍云召毫无还手之力,弃关而走;四明山下,面对三杰围攻毫无惧色,越战越勇,如不是体力耗尽,绝不会败于裴元庆之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若非李元霸的出现,那“横勇无敌”四字必定是当之无愧的。


   李元霸的坚持,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好战与狂妄;而宇文成都的坚持,则因为他是横勇无敌的天宝将军,身上背负着君主的信任和父亲的期望,一旦失败,将会输掉那可以俯视一切的骄傲与自信,所以他不能输,也输不起。于是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则手段。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心里都有苦、有怕、也有能够疯狂燃烧一切的嫉妒的火焰。谁也不是跳出芸芸众生的圣人,谁也无法真正做到笑看风云过,我们都在现实面前因为软弱因为虚荣因为欲望而不得超生,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也许正因为有了这么一点点瑕疵,才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吧。


   如果说给李元霸的,是长期被忽视的压抑,那么给宇文成都的,则是盛名之下的重压。两个人,不同的出发点,同样的执著。


   纵然是文韬武略、勇猛过人的大将之才,纵然其一生行事几乎问心无愧,可是他的家世早已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也许这个结局对宇文成都来说,在他明了父亲的所作所为之时,就已有所觉悟了吧。



   宇文化及缢死杨广,得了玉玺自立为帝,引得一众反王联合讨伐,最终使得宇文成都在孤军奋战中死于夙敌之手。



   设想:如果当时宇文成都在遇见李元霸时转身就跑,那会怎么样?对方有师命在身,不得杀害使用流金铛之人,或许不会赶尽杀绝吧。那样不但成都不会死,就连那个狂妄的少年,最后也不会遭天谴了。这两个人,真说不清到底谁是谁的命中克星。二人的相遇,是成都的悲哀,亦是元霸的无奈。如果他真的不战而逃,就不是那个曾经横勇无敌的天宝将军了。


   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家亡,孤军作战,为了仅存的骨气,明知必败,也要握紧武器,拼死一战!


    生死无关,而与尊严有关。


   是人们所看到的宇文成都,强悍、硬气,溢满骄傲与自尊,可敬亦复可叹。


    成都-所用兵器    



    大将宇文成都传说就是使用凤翅镏金镗,威猛罕匹,仅次于李元霸,武器是凤翅镏金镗重280斤。



   “铛”又作“镗”或“镋”,古代十八般兵器之一。 

    叉,上有利刃,两面出锋,正锋下有两股,向上弯翘,形状异常,可刺可防,属长兵器。锋刃用铁,柄为木制。位于中央的正锋,如长枪枪头,以刺为主攻手段,正锋两侧向上弯翘的锋刃,不但可供机敌人,同时又可进行有效的防御。图1的齿翼月牙镋,出于明代,是一种典型的镋。全长约3m,正锋长31cm左右,两侧弯翘锋刃长各25cm,上有1.5cm长的齿尖。镋有很多变形样式,均按正锋及两侧弯翘锋刃之形状定名。常见的有凤翅镋、燕翅镋、雁翅镋、牛头镋、溜金镋、锯齿镋和流星镋等几种镋。



   镋和其他兵器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利用正锋两侧向上弯翘的多齿锋刃,具有特效的防御能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镋的一种镋钯。外形特点是前端虽然也分成三个叉,但中央的正锋要别两侧锋刃长的多,所以两侧上翘锋刃的刺杀效果远远不如正锋。

   镋不仅有强大的攻击力,而两侧向上弯翘的带齿锋刃,更具有神奇的防御能力。缺点是由于正锋及两侧向上弯翘部分又大、又重,成为前边过重后边过轻、重量不平衡的兵器。所以,必须选用臂力特好的士兵,才能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