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市住房建设规划

 darlinggh 2009-12-28
 

项目简要介绍
 

按照国务院,建设部的要求,北京市规划委与相关部门编制了“十一五”北京市住房建设规划,要求科学合理确定住宅发展的方向、规模、结构和布局,促进北京住房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保障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

1.研究思路:
基于既要尊重社会需求和市场规律,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和保障职能的思路,在住房建设空间布局中重点了研究国内外城市住房布局的一般规律,以及北京市住房需求的特点:
 (1)住房空间布局一般原则
重点对国内外居住空间理论、混合居住理论等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研究了国内外城市不同年龄阶段、家庭生命周期、社会经济地位的社会群体的住房空间分布规律。

 (2)北京市住房现状及人口分布
分析了近远期北京市人口、就业空间分布发展趋势,中心城、边缘组团和新城等不同区域内的人口迁移和聚集态势。

 (3)北京市住房需求分析
重点对不同户型住宅的需求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各区域的需求特点。
 

2.住房布局原则:
根据对国内外居住空间研究的回顾,以及对于北京市人口、就业发展趋势、住房建设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几个基本原则:
a、新城近期以内部人口聚集为主,适宜加大小户型住房比例;
b、社会富裕阶层仍然愿意居住于设施完善的中心城外围区域;
c、临近主要就业区的小户型需求较为旺盛;
d、小户型和大户型住房宜结合交通条件差异布局;

对北京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普通商品住宅提出了具体布局要求:
(1)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布局
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主要针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在布局上应按照以下原则:
a、分散布局原则:经济适用房应避免过度集中,在非密集区域分散布局。
b、混合布局原则:经济适用房可以与普通商品住房进行混合开发,混合的区域一般在1.0—1.6平方公里左右,实现“大混居,小隔离”的居住格局。
c、临近公交原则:临近廉价公交密集的区域。
d、地价低廉原则:在公交便利的前提下,廉租房与经济使用房的选址确定在轨道交通1500米以外区域内较为合理。



(2)中小户型布局
保障型中小户型住房布局原则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商品型中小住房的布局原则是: 
1、临近就业:主要城市功能中心邻近地区,可以加大中小户型住宅比例。
2、鼓励多样性:提倡一定区域内住宅的多样性,在大户型住宅过度集中的城市区域,应安排一定比例的中小户型住宅。
3、结合交通布局:主要交通节点附近,适宜结合商业开发,安排商住混合式公寓,以中小户型为主。

(3)大户型布局
大户型住房主要为高端人群购买,出行方式以小汽车为主,因此宜安排在临近快速路和主干路,适宜于小汽车出行的区域,可远离轨道交通站点。


3.住房建设时序
根据人口发展态势,对北京市中心城各区域、新城住房在近期(2005—2010),中远期(2010—2020)的供应规模、供应比例做了分析和规划。


4.国际经验
研究了伦敦、香港、多伦多和东京等国际都市的居住规划及土地政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