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feiermay 2010-01-05

第三节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走入人们的生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
  按照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进入知识管理阶段后,信息管理的思想与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与知识管理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关。在信息资源管理时期,企业所面向的经济与社会、技术环境是基于信息的,而进入知识管理时代后,企业所面向的则基于知识。
 ★发展时间:20世纪60年代,“知识经济”的萌芽开始出现,进入20世纪80年代,“知识经济”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两个经济术语正式诞生。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的经济性质。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宣告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时代的来临,并指明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指标体系。1998年,世界银行发表了题为《知识促进发展》的年度报告,标志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形成。
 ★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
  第一,在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中,组织管理也面临着理念与方法的重大转型。传统的生产型企业不断地加强知识的改造与管理,并且知识密集型企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它们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超过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
  第二,企业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经历了产品的数量、质量的竞争后进入了服务的竞争,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所有的竞争都是围绕着知识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胜出,只有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以奇制胜、以新制胜。
  第三,知识运营已经成为资本运营及生产运营的基础。在传统企业中,资本是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只要拥有更多的厂房和操作更多的设备,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在知识时代的企业,知识成为了第一驱动力,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新思维,即知识的创造而实现。
  第四,生命周期论的突破要求知识管理的出现。生命周期理论是管理与经济学科的重要假设之一。任何产品、技术与企业都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具体包括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要想突破这个生命周期,必须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出新的思想,这样才能保持住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走持续发展的成长道路。通过依赖以前的资本与产品等因素,都不能实现这个使命。
  第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知识的收集、分类、组织、挖掘、共享、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信息”向“知识”的转化。

二、知识的概念
 ★知识的分类:
  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加以管理。要想更明确地了解知识管理的内涵,就要先看一下“知识”的分类,然后才能明白什么是知识。

  ●在哲学层次上,亚里士多德即将知识分为纯粹理性(指几何、代数以及逻辑之类可以精密研究的学科)、实践理性(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用来做出选择的方法,如伦理学)、技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
  ●罗素把人类知识分为直接的经验(通过实践活动直接得到的知识)、间接经验(从他人那里继承的知识)、内省的经验(“悟”出的知识。近于智慧)。
  ●波兰尼将人类的知识分为明晰的知识(可以用文字、语言等清楚表达的知识)、默会的知识(难以表述,需要在实践和行动中体会)。
  ●日本的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孝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指外明化、结构化、编码化,可以通过学习获取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内隐化、非结构化、非编码化,不是通过普通的学习途径可以获得的,主要是隐藏于人的大脑中或组织内部的知识。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区别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概念,将知识按载体不同分为个体知识、团体知识、组织知识和组织间知识四种。
 ★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Know—what(事实知识),这类知识是可以通过观察、感知或数据呈现的知识;Know—why(原理知识),包括自然原理或法则的科学知识;Know—how(技能知识),指有关技术的知识或做事的技术诀窍;Know—who(人际知识),应该向谁请教问题的知识。在这四类知识中,前两类属于显性知识,后两类则属于隐性知识。
 ★理解区别数据、信息、知识与智能这四个概念: 见图1—3—1。


      图1—3—1数据、信息、知识与智能的关系
   我们援引微软的知识管理战略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数据”的一般特征是关于事件和关于世界的一组独立的事实,围绕着数据建立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分析、合成,并把这些数据转化为信息和知识。“信息”是捕捉了来龙去脉的内容并加以经验和想法后的产出物,它是以半结构化的内容存储的,像文件资料、电子邮件、声音邮件以及多媒体等,围绕信息建立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管理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易于找到内容,反复使用它们,并方便从经验中学习,这样就不会重复错误,工作也不会被复制。“知识”由个人的隐式经验、想法、洞察力、价值以及判断等组成,它是动态的,而且只能通过与有知识的专家直接合作与交流才能拿得到。
 智能是激活了的知识,主要表现为收集、加工、应用、传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性看法。智能得益于人的内在价值观和信仰。它是基于知识的一种判断、谋略或行动。 这几个概念构成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序列。
 知识的特性是利用知识创造价值的基础,它具有共享性、隐含性、增值性、资源性和波粒二相性。
 ★维娜·艾莉(Verna Allee)提出的知识“波粒二相性”:
   第一,作为实体的知识。这是基于我们普通的认识提出的,把知识看成一个具体、实在的东西,可以为人拥有,具有产权,像是财产一样。知识实体化后,可以被编码、转移、测量等。
   第二,作为过程的知识。这种看法是将注意力集中于知识的动态方面。强调知识的共享、创造、学习、运用和沟通的过程,将知识过程看作“认识的过程”。所以,知识管理中鼓励参与和协助沟通。
知识的“波粒二相性”是矛盾的统一,是“知”与“识’’的统一,道出了知识的真谛。

三、知识管理的概念
  因为知识管理理论正式出现时期还不长,对它的认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看法,总的来看,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形成了三个流派,它们是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
 (一) 技术学派
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知识作为处理的对象,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利用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对知识进行标识、组织、加工与传递。
★典型的代表有:
   · Microsoft微软公司:知识管理是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存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利用该信息来评估问题和机会。
   · Lotus莲花公司:知识管理是系统地利用信息内容和专家技能。改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技能素质。
  (二)行为学派
  行为学派的研究占据了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力量,它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知识被当作一个过程,通过这个知识过程,对个人与组织两个层次的知识加以开发、利用、升华、改造等,从而提升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水平,增强组织与个人的创造力与竞争力。
★典型的代表有:
  · APQC(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知识管理是组织采取的有意识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使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
  · KPMG公司:知识管理是有系统、有组织地运用企业内部知识以提升绩效的方法。
  · APQC的总裁卡拉·欧德尔(Carla O’Dell):知识管理是一种系统方法,通过创造一个环境,让知识和经验可以很容易地被分享,并能够将知识带到它所需要的地方以帮助作出行动。
  · 国际咨询公司的CKO康妮·摩尔:知识管理就是对业务流程中无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知识分享和再利用,以提高业务水平和效率。
  · 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法拉普罗(Carl Frappuolo,1998):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分享提供的新途径。他还认为知识管理应有外部化、内部化、中介化和认知化四种功能。
  · 维娜·艾莉(1998):知识管理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 阿德尔松(Addleson,2000):知识管理是在探讨组织和组织学习的关系。知识管理分为由人的互动、分享而产生的知识,以及经过信息技术而获取的知识。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事实上是相关联的。知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可拥有、可量化、可存储、可处理、可传播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为名词;而另一种知识为互动、分享和学习的认识过程,这时知识就成了动词一knowing。
  · 巴斯(Bassi,1997):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 卡尔·E·斯威比(Karl E.Sveiby,1990):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定义,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
  · 丹尼尔·E·欧利瑞(Daniel E.O’Leary,1995):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这种解释着重阐明了信息、知识和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不同角色。
  · 奎达斯(P.Quitas,1997):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知识管理的目标包括六个方面:第一,知识的发布,以使一个组织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应用知识;第二,确保知识在需要时是可得的;第三,推进新知识的有效开发;第四,支持从外部获取知识;第五,确保知识、新知识在组织内的扩散;第六,确保组织内部的人知道所需的知识在何处。
  · 达文波特(T.H.Davenport,1998):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即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
(三)综合学派
  则综合了上两个学派的主要观点,将技术与管理结合起来,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等方面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典型代表:
  · 资深知识管理专家尤格什(Yogesh Malbotra):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蕴涵了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 Arthur Andersen公司:该公司将知识管理表达为KM=(P+K)s。其中,K指组织的知识,P是组织的成员,“+”是指技术,而S是指分享。这个公式的意思是“组织知识的累计,必须通过将人与技术充分结合,而在分享的组织文化下达到乘数的效果”。
  ★知识管理概念:
  知识管理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people),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knowledge),。利用信息技术(technology),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个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value)的过程(proeess)。
  这个定义强调了三个方面,首先是知识管理的内容来源层面,强调知识管理的管理主要是对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进行管理;第二是知识管理的活动层面,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技术相关性问题,在管理机制上强调对“人、流程、技术”三者的有机集成,而其核心活动过程是知识过程,即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第三点是知识管理的价值层面,强调知识管理需要实现特定价值,主要表现在它能够有利于提高个人和组织的智商、实现企业的业务目标以及取得直接的经济绩效等方面,如实现员工的发展、业务的改善、客户价值的创造以及财务的获利等等。
 ★国内还有学者将知识管理定义为:KM=IRM+HRM。KM是知识管理,IRM是信息资源管理,而HRM则是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定义从技术角度来看待知识管理。对于显性知识,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来处理;而对于隐性知识,则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促使隐性知识的外明化。
  这个定义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没有认清知识管理的本质。知识管理应该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而不单单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只是在知识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技术这个因素的一个技术过程。

四、知识管理的要素
 1、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
 ★理解知识管理的三要素:
  ●知识管理的主体是人,他在知识管理模式中处于重要地位,一切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人的内隐知识是知识管理进程的决定力量,如何开发内隐知识,促使其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成为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这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主要围绕营建创新环境、调整人力资源结构、拓宽人力资源边界展开。
  ●组织知识是知识管理的对象。组织知识是一个组织拥有的知识,组织知识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核心资源。组织知识包括组织内部自身发展生成的知识和组织外部对组织生存发展有用的知识(这一部分可内化为组织知识)。个人隐性知识的发掘与转化是组织知识形成和积累的关键。除此之外,还包括组织拥有的编码化外明知识,外部内化的知识等。
  ●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实现的有力保证,从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以来发展迅速,对信息管理及知识管理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人们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管理也从最初的电子数据管理发展到了知识管理阶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智能工程、专家决策系统、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等技术来实现知识管理。
  2、知识管理可以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过程方面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企业经营过程的创新;第二,在组织结构和文化方面能够促进知识扩散的组织和活动,使企业成为创造知识的企业;第三,在评价方面通过对知识的检测、评估,利用和管理好知识;第四,在人的方面培训已有员工,聘用有创造性的新员工,激励员工的创造性;第五,在技术方面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超媒体和数据库、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等以获取知识和促使知识扩散,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知识基础设施。

五、知识管理技术类型
  知识管理技术就是能够协助人们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知识的基于计算机的现代信息技术。它是建立在数据管理以及传统的信息管理技术基础之上,针对知识的特性而开发的。
按照不同的分类思想,知识管理技术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主要分类方法有:
1.过程分类
2.矩阵分类
3.层次分类
4.技术成熟度分类

六、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
 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所出现的一个新的阶段。
 关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到目前为止主要有四种看法。
 1.阶段说
  知识管理是一种信息管理策略与理论,标志着人类的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中孵化出来的,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管理领域,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2.等同说
  知识管理可理解为信息管理,涉及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架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工程和群件等。
 3.包含说
  与知识管理相比,信息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信息管理侧重于对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与传递,而知识管理则是对包括信息在内的所有资本进行综合决策,并实施管理。
 4.映射说
  两者不存在简单的包含或交叉关系,而是一种映射关系。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信息管理目前主要是对信息流的控制,知识管理则是对知识应用的管理。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从涉及人类活动的范围来看,知识管理远远大于信息管理。第二,从功能和目标方面看,知识管理是运用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来解决经营决策问题,而不是占有与吸收多少知识。第三,从实施过程和条件来看,信息管理主要是一种技术问题,以管理理论、信息技术为支撑;知识管理不仅需要以管理理论、信息技术为支撑,而且还需要价值理论、伦理理论、产权理论、交流理论、学习理论等共同构建。第四,从业务来看,信息管理主要是信息的组织、控制与利用过程,是根据规范和指令对信息加以处理。知识管理业务则涉及发现知识、交流知识与信息、应用知识,包括信息管理过程、‘激励过程、契约构造过程、权利维护过程等。第五,从渊源关系上看,将知识管理归为信息管理发展的一个阶段只是一家之说,不符合逻辑性,令人难以信服。
  在映射说看来,信息管理主要是一个技术问题,这与我们所认为的信息管理要利用技术、具有强烈的技术色彩是一致的。
  但,信息管理是一个理论问题、思想问题,它是一种思想方法、思维模式,在它发展到第三个阶段——信息资源管理——的时候,尤其表现明显,并且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了管理理论的一家流派,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下,信息管理的发展都有着该时期的时代特色。在信息社会的信息资源拉动经济发展的理念下,信息资源管理思想就成为信息管理的重要再现形式,亦使信息管理发展到了信息资源管理阶段;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知识经济取代信息经济,经济增长依赖于知识的拉动,管理的思想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信息管理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发展到了知识管理阶段。从映射说所列举的五个方面来看,其对信息管理的内涵理解得比较狭窄,也就自然产生了那样的认识。信息管理的技术层面在知识管理实践中还古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信息管理的认识,我们还是认为要坚持以全面的、发展的、系统的眼光来看待它。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待知识管理,它的形成也存在着一个渐进的过程。
 (1)信息流“依附”于物流和商流管理阶段(“依附式”信息管理阶段),对应于传统的信息管理思想发展时期;
 (2)信息管理的系统发展时期,大致相当于物流、商务流+数据流时期(“剥离式”数据管理阶段);物流、商务流+信息流时期(“剥离式”信息管理阶段)与信息管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时期相当;
 (3)信息管理进化到知识管理阶段,物流、商务流+知识流时期(“剥离式”知识管理阶段)。
  这个发展过程是一脉相承、环环紧扣、与时俱进、紧跟技术、顺应时代潮流的,它同时也反映出了信息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而呈现出的特点与内容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