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距的视角与透视效果 改并添加光圈

 乐乐妈 2010-01-11

摄影系列——焦距的视角与透视效果 改并添加光圈


2007-12-10 12:30:25    业界 |  评论(0) |  浏览(3657)
基础的就不说了,直接从标准镜头说起,很多人理解不足。
标准镜头的严格定义是焦距值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通常认为它有如下特点
1.所拍摄画面中物体之间的透视关系,与肉眼所感受到的非常相似,没有透视变形;
2.视角与肉眼视角相近,在45°左右。
对于135画幅而言,画面是24 x 36mm,其对角线长度为43mm,所以135画幅的标准镜头焦距应该是43mm。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焦距为40-60mm的镜头所表现出来的透视关系与肉眼透视关系相似,所以这类镜头都属于标准镜头。120相机的标准镜头焦距多为80mm或75mm。
 
前面说到标准镜头水平视角视角与肉眼——单眼不转动情况下水平视角相似,其实不尽然。标准镜头视角约45-55°,而单眼水平视角可达135°左右。就人的视觉范围而言,10°以内是视力敏锐区,即中心视野,对图像的颜色及细节部分的分辨能力最强。20°以内能正确识别图形等信息,称为有效视野。20°-30°,虽然视力及色辨别能力开始降低,但对活动信息比较敏感,30°之外视力就下降很低了。而在大尺度上宏观观察的有效范围在90°以上。有人认为标准镜头视角近似肉眼清晰有效视角,但实际中肉眼清晰范围较难以界定,观察时肉眼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很大,且通常双目观察,摄影取景中要依赖于主体距离,光圈大小等因素。人们发现人眼有多个不同的视角,视角范围从6度到150度,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人类偏好45°视角。标准一说无从谈起。只是就中等距离(10m范围以内)的中等大小场景中(忽略远景)的中等大小主体(人)摄影而言,50mm左右焦距的标准镜头视角,近似相当于肉眼(双目)观察的视觉中心。勉强而言。
我们称35mm为小广角,但无论照片还是从取景框看都还不能体会出广角效果,毕竟肉眼160°的视角所看到的场景即使周围不太清晰也会影响到视觉效果。28mm镜头就能感到可视清晰范围大大扩大了,虽然只有72°的视角,依然远远小于肉眼范围,但感觉视野开阔了很多。这源于镜片与人眼的区别。人眼感光的地方是在视网膜上,而感光细胞所聚集的地方也只限于一点,即黄点,感应色彩的锥形细胞比黑白视觉的杆形细胞少而集中。看东西的时候,只能看清中央部分,而周围影像不在焦点无法看清,但摄影就不同,只要镜头视角涵盖,整个平面都会清晰,因为胶片都有相等的感光能力,而取景框有缩小效果,能将肉眼可视清晰范围扩大。10mm接近肉眼视角,8mm视角为180°,还有视角达到230°左右的鱼眼镜头,远远超过人类视角,能提供一种特别的视觉效果。但往往桶状变形过于明显,四角易有暗角,透视效果不合习惯,不适合日常拍摄。一般135相机拍大场景用16mm镜头足够。在一定距离观看较大的视角拍的片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拍风景片往往使用广角的原因。就中远距离大场景而言,广角镜头接近肉眼效果,也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有些宽幅摄影是用特殊相机或后期制作获得,超出肉眼视觉习惯,需要双目转动,就单纯摄影作品欣赏而言,实无必要。有人喜欢用广角拍有近景的场景,有强烈的透视变形,与肉眼差异很大,但可以得到一种特别的空间透视效果,突出空旷宏大的感觉。有段时间流行广角人文,因为可以近距拍下更大的场景,符合视觉效果,方便突出主体。
前面已经反复提到了透视,或叫透视效果、透视感。这应该才是标准镜头“标准”的原因,它成像的透视感与肉眼相似,暂时这样说吧。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镜头将三维景象投射于二维平面(胶片或CCD/CMOS)上,使得与镜头距离不同的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大小表现亦不同。这种相对性大小予人观看而产生远近的感受,称为透视感。一般我们说广角透视感强烈,指的是看起来画面中各个物体前后距离明显,大小比例差异大;反之长焦透视感弱、压迫感强,指的是各个物体前后距离短,大小比例差异小。但实际上透视效果与焦距完全没有关系,只与物距相关,之所以不同焦距拍出来的透视效果不一样,是因为不同镜头拍摄距离同一物体的远近不同。而所谓标准镜头,也是只在中等距离的场景下实现近似肉眼的标准透视效果。在早期的新闻摄影中,重大政治人物会面都是用50mm标准镜头,因为那时记者距离靠近,场景距离适合。现在大都是长焦镜头,因为离得太远,毫无疑问,由此得到的人像必然会有一种压缩感。所以拍摄人物时,机械的使用85-135mm远远的拍全身和使用所谓标准镜头拍特写以追求肉眼透视效果都是不必要的。重要的仅仅是相机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另广角镜头易产生透视变形,这通常由于取景角度不水平造成。就工艺而言,广角镜头易产生桶状变形,长焦镜头易有枕状变形,选择镜头时可注意。
大致说来,
标准镜头中规中距,使用较为频繁,拍摄出来的照片比较呆板。
广角视角开阔,拍摄范围广,透视效果强烈,失真大。
长焦适合于在远处拍摄人物或动物的活动,拍摄一些不便于靠近的物体,但立体感弱。
这些都是废话了。
有个摄影大师说过,通过镜头看到的世界和眼睛观察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构成不同的较大因素有,三维转化为二维伴随着立体感的部分丧失;通常的取景伴随着视觉中心的选择,突出主体;明暗曝光的不同,过滤掉与主体无关的影像;大光圈突出主体,虚化背景,小光圈实现超出肉眼能见的大景深;广角镜头带来的大视角扩大肉眼清晰可见的视觉范围,特别的透视效果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长焦镜头将主体从纷扰的外部环境抽出,形成独立完整的画面。此外还有微拍,高速快门,频闪,长时间曝光运动、夜景、星空等手段及其它特技效果获得与肉眼所见相差甚远的影像。
 
写得时候已经觉得不对劲了,好在尽快改了过来。
 
几种肉眼的最大光圈,出处不明
人,约f/2.1;
猫头鹰,约f/1.1
猫,约f/0.9。
人眼f/2.1-f/8.3,from wiki。
另人眼f/3-f16,出处不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