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观、信仰、功利

 理想 2010-01-11

人生观、信仰、功利(10.01.05) / 恍然大悟

2010-01-10 23:38 | 阅读(167) | 标签: 时事观点, 历史, 社会, 人生观, 信仰, 功利 | 字号:  

初看起来,人生观、信仰、功利,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都包含有人生观的内容。其实不然。

 

首先,人生观是人对人一生的系统看法。它首先界定了自己是个人。因此,人生观首先应该包含人性;其次,才是对人一生方方面面生活的看法和观念。

 而信仰,是人生观的依托和终极目标,是人生的追求。有了信仰,人生观才不会游移而稳定;有了信仰,人生观才显得有序,有意义,人生才体现出价值。

 

至于功利,大部分人认为也是一种人生观,其实不然。功利是动物的本能。人在功利上与动物的区别,仅仅只是因为人的虚荣心。因为,功利的本质是要他人承认的,是做给他人看的,是在有他人存在的前提下,而显示出来的。这和人生观出自于个体本人,是完全不同的。

 显然,人生观是自我存在的体现,而信仰则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反之,功利只是在证明自己是一个动物,在强调自己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动物而已。

 

其中,无疑信仰是最重要的。他是人生观的基座和领头羊。没有了信仰,人生观就会显得无根而杂乱无序,并且很容易自动堕落,转变为动物的功利。有了信仰,人生观就会自动排序,人的行为也就有了参照的标准,从而就有了自律的行为和习惯。也就能体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的存在。

 

显然,信仰是人精神的一种寄托、追求和归属;是一个人区别于动物而客观真实存在的必要条件。

 

所以,我们看到有信仰的人,行为有章法,意志很坚定,为人有分寸,并且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怨天尤人,不会因为各种利益的诱惑而放弃人性,并且具有很强的忍耐力和对困难的承受力,以及勇往直前的勇气和精神。

 

反之,那些没有信仰的功利者,却整天生活在焦虑、烦躁,魂不守舍,见异思迁,盲目变动,沾沾自喜,嫉妒发泄等情绪之中。于是,就酗酒、就好斗、就胡言乱语,就自以为是,就自大或是自卑。

 

有信仰者是人控制情绪,而无信仰者是情绪左右人。这就是人和动物本质上的分水岭。

 

在此,我们要区分真正的信仰,和灌输、强加、戴帽等非正常信仰。前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愿行为;而后者是追随环境的被动行为。

 

在过去的百年岁月里,中国第一辈的创业者,体现的是真正的信仰。所以,他们能够爬雪山,过草地,屡败屡战,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战胜一切困难,最终获得了胜利。

 

遗憾的是,后来他们沉浸在因信仰而获得成功的喜悦里,以至于把自己的信仰极端化,而背离了人性,使信仰脱离了人,成为一种反信仰的行为。

 

到今天,信仰已经被功利取代,人的动物性上浮并充斥着人的社会。焦虑、浮躁、荒诞、魂不守舍,在时时处处都显现。动物的情感化本能,正主宰着这个人的社会。而整个社会的暂时安定,只是因为动物的苟且偷生本能在支配和限制着。当苟且偷生的外部环境或食物链,发生小小的断裂时,就会随时爆发恐慌,而导致整个社会动物般的搏杀。

 

显然,人生观犹如人的肉体,而信仰就是人的脊梁。至于功利,只是人要吃饭和睡觉的本能而已。

 

显然,没有了信仰,功利就会爬到头上,占据人的大脑。而功利对社会的发展,虽然具有原始主动的功能,但是,整体上只会起到阻碍和破坏作用。功利主导的是动物本能,至多也只是一个变异理性的社会。

 

功利是动物的本能,而且具有原始的主动性。因此,人的社会不可能消灭功利,而是要如何与功利和睦相处。这是一个理性的人的社会,所必须要考虑和郑重对待的。事实上,给功利栓上“理”,即“法”的缰绳,功利将大大地有宜于人类社会。

 

人生观、信仰、功利,都是一个人的不同组成部分。社会的开拓或转型,离不开信仰的主导方向作用,离不开人生观给肉体带来的喜悦效果,也离不开功利对社会发展和转型所必须的原始驱动力。

建立信仰,规范人生观,引导功利,是任何一个人或社会,都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