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安阳住过一段时间,闲逛的时候,会在袁林、羑里、殷墟旁边经过,跟袁大总统、周文王还有商代的“老住户”们一一照面,很像在时光长廊里漫步。而现在,和另一位老人家也要遇见了。说曹操,曹操就到。安阳是一座神奇的小城市。
消息刚出来的时候,我一直在怀疑,曹操定都在许昌,怎么会把墓放在安阳?历史学者十年砍柴传道解惑,说袁世凯还把自己安置在安阳呢,那有山有水有河流,风水好,是个埋人的好地方。而且安阳离许昌并不远,他相信曹操墓是真的。好吧,我也相信。
考古专家们也相信曹操是真的,他们从2008年12月开始动手,一直是悄悄地进行,连魏武帝高陵的名字都不提,对外一致称为东汉大墓。这应该是为避免麻烦,因为按国家政策,帝王墓一律不许开挖,他们的发掘申报也是打擦边球。但再不开挖,可就挖不着了。开挖那天,一位老爷子念叨着:“魏武帝啊,我们今天来挖你们这个墓,是为了保护您,如果再不挖,就会被盗墓分子盗完了……”
就这样挖了一年,不久前才公布消息,而且经过考古专家的严格考证,应该说可信程度很高。但是偏偏有很多人不信。袁济喜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副院长,搞南北朝研究,并非考古行的。他在字眼上开始较真,认为“可能是”是科学的,而“确定是”不严谨,得拿出过硬的证据来。收藏家马未都也非议了一下,说从盗墓分子那里找证据不能服众,因为文物贩子仿古技术太好了。
两人的质疑被考古队长“不屑一顾”,说他们不够质疑的资格。学者与名人的怀疑,以及发掘方的傲慢,同时点燃了网友的激情。网友具有天然的怀疑精神,尤其当他们发现,墓还没发掘完毕,安阳已经成立了高陵开发工作组,而且还市长挂帅,就开始了严重怀疑,宣布又一只“华南虎”要横空出世了。
其实开始发掘的时候,专家就给当地政府领导打招呼,建议他们不要去视察。都知道政府提前介入,往往会把好事办坏,谁让民众对政府本能地不信任。如果没有政府介入,发掘和专家研讨会搞得透明一些,进度公开,坦诚答疑,加上刘庆柱等考古大家的肯定,曹操墓被公众承认并不难。曹操的千年复出也能够顺顺当当的。那时政府再低调介入,就能够闷声发大财。
但面对曹操,安阳的市长显然不太淡定,见着一位皇帝,尤其是曹操,马上就联想到了易中天、百家讲坛甚至兵马俑,眼前仿佛闪耀着一座金山,第一反应就是开发。这种高调宣布、不容否认、强行开发,让网友脑海中浮现了周正龙的形象。心急的政府不仅害了曹操,也苦了发掘方,危机公关严重不足的考古队员,哪有经验应付这么汹涌的质疑声浪,只好采取鸵鸟政策,于是板砖越发稠密,陷入了恶性循环。
他们要感谢一场大雪和超低温,让墓地开掘暂缓,声音也逐渐冷了下来。
其实,曹操墓里已经没什么东西了。即使墓是真的,也不会成为另一个秦皇陵,被老百姓视为旅游胜地。从曹操去世以后,就没断了盗墓贼,千年之下,岂有完卵。尤其到了今天,遇上了盗墓的盛世,给考古队只剩下一点残羹冷炙。考古队只好动用警方,从盗墓贼和文物贩子那里“抢劫”文物了。
曹操的高陵简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曹操这人勤俭持家,没秦始皇来世还要当皇帝的迷信。曹操生前留下《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无藏金玉珍宝。”从一些历史资料可以知道,曹操勤俭到了有些抠门。而且他为了搞军费,也当过“盗墓贼”,所以对厚葬没兴趣。但他没想到的是,他很自得的这个优点,会让后人们相当失望。所以,“曹操经济”只是一张不太富饶的大饼。
对了,还有一个人害了曹操一把,一位叫裴钰的历史研究者,听闻曹操高陵的消息,马上盘算经济账。他不知根据什么原理,推算出曹操高陵每年能为安阳带来4.2亿的收入。网友把这个账算在了安阳市头上,这让地方政府和考古队恼羞成怒,怒斥数字的离谱,和研究者的异想天开。其实只要懂得常识,就会知道这个数字的不靠谱,可惜媒体和网友只顾着起哄,对这个数字忘记了怀疑一下。
于是,曹操这位历史上的超级传奇人物,也就有了这样一次尴尬的“复出”。
潘采夫